过敏性结膜炎即常说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实质为结膜对外界变应原诱发的一类超敏反应。临床将其细分为Ⅰ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两类,相对常见的是Ⅰ型变态反应诱发的过敏性结膜炎,其以速发型为主,典型的如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等[1]。Ⅳ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过敏性结膜炎以迟发型为主,典型的即泡性结膜炎。眼痒是该疾病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反应,基本上任何过敏性结膜炎病患都存在该反应,而又以春季结膜炎症状最为突出[2]。流泪、灼热感、分泌物变多、畏光也是该病的主要症状,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故而在医学界引起了关注。
近两年,因临床对该病的研究日渐深入,在用药方面也总结出了有效可行的方案,通过外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内服氯雷他定片的方式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方案具体如下:
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双眼滴注治疗,2 滴/ 次,1 日3次,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10 毫克/次,1 日1 次。
过敏性眼疾病为临床相当普遍的眼部疾病之一,而又以过敏性结膜炎最典型。过敏性结膜炎也有变态反应性结膜炎之称,属于结膜为外界变应原造成的一类超敏反应。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发病后会引起结膜水肿,小孩子更易出现该现象。部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伴有比较严重的眼表异物感现象,原因是睑结膜面多存在大小不等的乳头增生,并且部分患者总是爱揉眼,故而多发球结膜水肿,诸多因素影响可诱发眼表异物感。
过敏性结膜炎的产生和个人体质存在关联,并且具备显著的季节性,可能和一些物质过敏存在关联,比较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螨虫、烟雾、粉尘、棉絮、动物毛发、柳絮、冷空气等,若过敏原和眼睛结膜接触则会产生过敏反应,产生眼痒、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眼异物感等典型过敏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病机病理即:正常结膜和眼周组织有大量TgE 受体[3],若患者和致敏原接触,致病原则经眼液到达眼膜,和B 淋巴细胞作用形成浆细胞,进而释放出特异性TgE 抗体,并和IgE 受体充分结合。一旦再次和致敏原接触,致敏原会通过泪液膜与IgE 受体作用,促肥大细胞在这种作用的影响下产生脱颗粒反应,进行前列腺素、组胺、趋化因子、白三烯等炎症介质释放,对眼部组织造成刺激,出现异物感、瘙痒、流泪等。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而青少年以及儿童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发病后对患者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医学界对该病的关注度相当高。
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临床可用于过敏性结膜炎治疗的药物类别增加,但不同药物所取得的疗效存在差异。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作为过敏性结膜炎的常用药物在该疾病治疗中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该药物属于一类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能对环氧化酶活性进行抑制,使花生四烯酸转化量变少,让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得到缓解。并且双氯芬酸钠滴眼液通过滴注的形式直接在病变处发挥作用,使局部药物浓度大大提高,从而让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酯结合更充分,使细胞里游离花生四烯酸浓度下降,减少白三烯生成量。但是该药物单用疗效不是特别满意,所以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后,虽然流泪、畏光、眼痒、眼异物感等眼部综合症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症状改善需要的时间长,且最终总有效率为84.61%。
氯雷他定片属于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能够竞争性地对组胺H1 受体进行抑制,凭着特有的疗效持久、起效时间快、心脏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大力应用。尤其是在过敏性鼻炎(包括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眼痒与烧灼感等)症状缓解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药物服用后,相关眼、鼻部症状与体征可快速得到对应的改善。另外还被应用于瘙痒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和相关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内服氯雷他定片、外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使两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让患者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改善,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用药疗程。
本文里患者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后,眼部综合症状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43%,这充分展现出这两种药物联用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过敏性结膜炎会为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故而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而氯雷他定片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效果突出,可促其在短时间内症状得到改善,可作为首选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1]黄海东,袁志敏,邢杰,等.色甘酸钠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J].中国医师杂志,2022,24(8):1215-1219.
[2]李晓庄,殷文静,范其佩,等.口服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的Meta 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4):609-615.
[3]张良.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观察[J].医药前沿,2017,7(25):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