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脏器脱垂是产妇在生产完后所面临的一大类主要问题。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盆底肌肉组织损伤,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的话,会出现盆底器官下坠、脱垂,这会给产后女性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产后女性脏器脱垂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产后女性对脏器脱垂问题的认知程度。作者检索了大量文献,自制“产后脏器脱垂对产后女性身体带来的影响”的调查问卷,将自制的问卷向发放给100 名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填写,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已进行检验。量表内容包括对当代妇女在产后遇到脏器脱垂关注度较高的一类问题进行设置问答,对同一批调查者设置是否有进行产后康复的项目活动,进行后的效果如何等问题。
问卷发出100 份,回收100 份。通过对100 名产后妇女进行“产后脏器脱垂对产妇身体带来的影响”问卷调查、“产后妇女进行产后康复活动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得出当前产妇对产后康复的关注度和在产后出现疾病的分析。
产后女性进行产后康复的情况统计如下:产后女性认为产后康复效果很好的占27%,效果一般的占27%,没经过训练的占26%,效果较好的占20%。从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调查的100 名产后女性对于产后康复效果情况的选择分布较为均匀,说明产后女性在产后对康复的重要性还未认识到位,仍需大量普及和传播其重要性。
通过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产后女性出现的身体问题大多数是在腹部以及盆底处,产妇在产后下腹部出现明显的下坠感,术后有盆腔坠胀感,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分娩出后,腹部压力的增加导致产妇出现子宫脱垂现象,压力的存在还可能会有UI(尿失禁)[2,3]和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产后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腹部压力增加,子宫脱垂的现象会被引起,分娩后产妇会有明显的下坠感。二是子宫有炎症的产妇,炎症可能会导致盆腔积液或腹部有明显的下坠感。若是子宫脱垂引起的下坠感,产后立即进行骨盆底功能训练,有助于子宫脱垂的恢复。对于炎症引起的下坠感,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产后腹压痛,多由产后宫缩引起,也可能由妇科炎症引起。
分娩后的产妇腹痛主要是由于子宫肌纤维收缩变短,子宫在收缩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疼痛,宫缩消失后疼痛也随之消失。若宫缩不畅,还会引起子宫血肿。宫缩是指子宫的收缩,分娩后,母体为了排出子宫内残留的胎盘、胎膜、子宫内膜、淤血等而收缩,这时母亲会感到肚子疼。这种疼痛是阵发性的,发生在分娩时间较短或分娩次数较多的母亲身上,但产后腹痛通常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宫缩的发生轻则会不断出现恶露,重则会导致产妇大出血。对有此类症状的产妇可以选择压腹处理,压腹的目的是排除血液在子宫内的积累。此外,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也会引起产后腹痛,可以通过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女福穴、隐白穴等方法缓解腹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考虑到气血郁滞引起产后腹痛,同时还伴有下腹部肿胀的感觉。如果产妇在产后感冒、生气,或者太久不运动,都容易气血郁积,气血郁积不能排除,会引起产妇的下腹部疼痛。
由于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产妇下半身出现下坠肿胀感觉的因素也不同。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在产后腹部会有肿胀感,需要考虑是正常的术后反应还是盆腔感染、恶露等因素引起的。正常的术后反应由于剖宫产需要切开子宫壁,牵拉子宫,推移膀胱,有可能引起盆腔内其他组织充血,如果术后恢复时间不长,切口处的组织生长缓慢,盆腔内的脏器组织没有完全恢复,就可能造成产妇腹部肿胀的现象。怀孕期间,产妇腹部脏器周围的韧带和筋膜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变得非常松弛,通常不能立即恢复到产前的状态,腹壁和盆底肌肉也会变得松弛,会导致盆腔内的腹部器官下降,造成产妇下半身有下坠肿胀的感觉。
产妇在产后是否需要推压阴道或直肠协助排便,这是关于盆底器官脱垂的一个自查问题。正常情况下,盆部器官位于盆底肌之上,但由于妇女生产,可能会造成盆底筋膜以及肌肉的损伤,这时候盆部器官不再像原本一样安稳地位于盆底肌之上,而是容易向下脱垂,这种情况叫盆底器官脱垂。对于排便时需要推压阴道或直肠以协助排便的产妇,意味着盆底器官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脱垂。据本次调查,有膀胱排尿不尽感觉的产后妇女占比为55%。造成产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膀胱受子宫的牵拉作用及胎儿头部的压迫,使膀胱壁平滑肌张力减退,弹性会有暂时性的下降,这时易造成排尿困难;其次是大多数产妇在分娩之后,膀胱排尿功能均能逐渐地恢复,但是部分第一次生产的产妇,由于分娩过程中膀胱、尿道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会导致产后尿潴留,如果处理不及时,易造成排尿困难。
部分产妇生产完后会有排便疼痛的情况出现。首先,由于孕妇在分娩时用力而导致外阴部和肛门水肿,使肛门部位出现疼痛,分娩前孕妇若有痔疮或直肠肛管的疾病,在分娩后会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使旧疾复发而引起疼痛。其次,由于产妇卧床休息较多,运动偏少,肠蠕动缓慢,食物、粪便滞留在胃肠道时间延长,水吸收过量,大便干结,导致其排便困难,致使在排便时过度用力而引起疼痛。最后,产妇在产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致使肠道细菌性炎症的发生率增高,或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的腹部不适导致产妇腹泻,并且产妇在腹泻时腹部可能出现痉挛性疼痛。
尿道膨出多见于女性多次分娩后,这是由产道损伤以及盆腔筋膜、韧带、盆底肌肉等松弛造成的。目前,尿道膨出可以通过一般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日常多进行缩肛运动,增强尿道口肌肉的缩张力,平时多注意外阴的清洁。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入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热水坐浴的方法,促进尿道口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肿胀的消退。也可以将膨出的阴道进行人工复位。
手术治疗:通过阴道前壁修补术加Kelly 缝合进行治疗,但术后复发的概率仍较高。建议产妇在手术后注重个人卫生,以防止出现传染病,多喝温水,增加排尿次数。
大多数产妇在产后会因咳嗽、打喷嚏或大笑等动作引起产后漏尿问题,主要是因为产妇的盆底肌支持结构退化以及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当腹内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尿液会不由自主地向外溢出。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会因为产妇的个人身体素质不同以及生产方式和产次不同造成最终康复训练结果的不同。对有此类现象的产后妇女,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盆底肌康复治疗仪以及生物电刺激法等,有一定的疗效。或者可以选择去产后康复机构做康复训练,根据盆底肌肌力测试结果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盆底肌肌力测试总共分0-5 级,3 级及3 级以上是正常的。
脏器脱垂会导致产妇有排尿困难,实际上排便困难也是存在的。产妇在产后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的情况,是由于在分娩用力时损伤了盆底肌肉及其子宫支持组织、器官的复位不良或内生殖器发生炎症所致,重者多有排便困难。经有关资料查阅,对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仪等。更严重时,产妇还会出现大便控制不良甚至不受控制的情况,这可能是肛周的神经在分娩过程中受到刺激,产生麻痹,或是由于受到一些刺激使产妇无法控制肛门括约肌,又或是胎儿过大、耻骨弓过低或阴道周围水肿,在分娩过程中造成会阴撕裂,这会直接导致肛门括约肌被撕裂,又可能是待产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的肛门括约肌受到损伤。
产后康复训练的实施会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盆底脏器脱垂的概率,在临床中有一定价值意义,值得推广。然而,产后康复普及范围很小,不少女性或许不太重视产后的康复,甚至觉得根本不需要进行产后康复,以至于会有产妇在生产后身体各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为了提高女性的产后康复训练接受度及认知水平需从根本着手,一个是对产后康复的基础知识普及力度的增大,另一个是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有关行业前进的步伐。
[1]梁丽,夏雨,胥威风.产后尿失禁患者自尊水平、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3):362-368.
[2]李昕阳.盆底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漏尿中作用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2):102.
[3]纪淑焕,唐晶晶.盆底康复训练在预防产后漏尿中的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7,26(1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