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不惧’与‘畏’” 导写

2023-07-17 04:01金慧敏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先哲天命圣人

金慧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忧不惧”,并指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这些话中的“惧”与“畏”都含有“怕”之意。但是为什么孔子既说君子要“不惧”,又说要“畏”呢?其实其中包含着圣人的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惧”与“畏”的,又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指导

首先我们从材料中可以寻找出关键词——“不惧”和“畏”,然后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不惧”的理解要结合后文的“内省不疚”来分析。孔子认为君子不惧来源于其“内省不疚”,即问心无愧,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便可在人格和情感上收获一种“富有”。也就是说,孔子认为的“不惧”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问心无愧。

对“畏”的理解同样要结合孔子的原话。“畏天命”,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畏大人”,是对有德有位的人的敬畏;“畏圣人之言”,君子认为圣人通晓人生安身立命的真谛,所以他们的话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所以要敬畏。

我们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写作要求:

1. 为什么孔子说君子既要“不惧”,又说要“畏”呢?这是全文写作的主任务“惧”和“畏”两者表面上都有“怕”的意思,但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是有区别的。如:孔子认为只要做到内心坦荡,问心无愧,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就能“不惧”;“畏”更多的是指向“敬畏”,并且是指对有德有位的人以及先哲智慧的敬畏。

2.“不惧”和“畏”这两者可以构成怎样的关系呢?“不惧”和“畏”两者表面对立,实则统一。两者之间可以是条件关系,如:“畏”是“不惧”的前提和基础,心中有敬畏,才不会做出让自己内心愧疚的事情,才可以“不惧”;也可以是并列关系,如:向内要“不惧”,不愧天,不怍人;向外要“敬畏”。“不惧”和“畏”相辅相成,共同成就君子之风。心无愧不忧不惧,重修德常怀敬畏

王梓佳

先贤孔子曾说“君子不忧不惧”,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相互统一。新时代青年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知行合一,诚可谓“心无愧不忧不惧,重修德常怀敬畏”。

回溯过往,唯有不愧于心,坦坦荡荡,方能鉴知前路,不忧不惧,勇毅前行。不忧不惧,并非盲目自大,虚假乐观,而是教导青年人以无愧于心的态度待人处事,以坦荡正义的胸怀面对险阻。试想,若无问心无愧的立身之道,王昌龄何以吟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纯澈诗句;若无心胸坦荡的行事准则,苏东坡何以写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通达哲语;若无一心为民,不惧诋毁的磊落志向,鲁迅何以高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抒怀之言?他们发自内心的淡定从容、不惧流言的人生态度,正是源于对每日一言一行合乎礼义的自信,源于回首过往的问心无愧和内心坦荡。这也正是孔子希望后人铭记的真理——因为无愧,所以无惧。

外在行为的无惧无愧,需要内在美德的有力支撑。正可谓有敬畏,方敢不惧。敬畏规律,敬畏英雄,敬畏先哲智慧,是当代青年的必修课题,也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内在要求。但令人痛心的是,当今社会,缺失这样敬畏之心的行为时有发生,前有网友肆意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先烈的违法言论,后有近期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侮辱禁毒英雄的违法事件,引来人们的一致抵制和“不要让英雄流血又寒心”的呼吁。这些现象启示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让敬畏之心引领无愧无惧之行。

作为新时代青年,愿我们都能汲取圣人的大智慧,践之于行——心怀敬畏,崇德向善,时时回首方能问心无愧,行事坦荡无惧。吾辈共勉!

评点

文章紧扣材料来审题立意,文题既能巧妙融入材料中的关键词“不惧”“畏”,又能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作者一开篇就明确两则材料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关系,然后深入分析其不同的内涵,指明“不惧”是因为“无愧于心,坦荡做人。”接着以“正可谓有敬畏,方敢不惧”自然过渡到对“畏”的探讨。“敬畏规律,敬畏英雄,敬畏先哲智慧”是对孔子的“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当今解读,直指当代青年人要“让敬畏之心引领无愧无惧之行”。对两个材料的解读在这里得以勾连,完美地完成了题目中的主任务。

猜你喜欢
先哲天命圣人
“高处”与“低处”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论周公的“天命”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