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摘 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地方产业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应坚持以本土发展需求为导向,同时与国际接轨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与中华民族根基的紧密联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感、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关 键 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8-0145-04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不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集体身份认同,它与民族认同意识密切相关,具有向心力、内聚力和互助性。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承担起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责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高等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民族团结和精神力量注入强大动力。高职院校作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而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和实践的核心点、出发点和落脚点。[1]构建立德树人工作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为此,高职院校要强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育人载体,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同时也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重要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坚定不移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始终保持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情、责任和使命感,认识到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应该尊重民族的多样性,保持民族团结,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在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增强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集体意识,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2]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作用
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作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为了培养具备优秀品德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不仅应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应注重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作用在于通过思政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尊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强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手段,通过学生在思政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学习和参与,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形成真正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在于:(1)坚定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加强民族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2)增强文化自信。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重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融合与和谐,在高职院校中构建一个大家庭,让学生感知到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4)培养高素质人才。[3]高职院校是国家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全过程面临的挑战
(一)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挑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聚居,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原因,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性,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提出了挑战。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如果忽视我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特性,必然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题。首先,不同民族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这些文化习俗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都有明显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来自我国不同的地区,他们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给高职院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来一定的挑战。[4]其次,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民族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也对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挑战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要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及达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着普遍的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如何增强教师执教能力、吸引优秀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师,是高职院校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但是现实中仍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素养,这给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存在问题,他们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如果教师缺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立德树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就无法正确开展相关工作,这也会影响立德树人的效果。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课程建设的挑战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各个方面的教育教学中,课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高职院校全体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在立德树人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域特点和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但不够全面和深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环节,意味着需要从课程规划、教学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无疑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其次,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机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且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解决。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的实践路径
(一)发挥各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增强学生共同体意识
1.加强党对高职院校的全面领导,提升政治认同
高职院校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组织建设。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党委、团委、学生会等各级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党员、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和考核,促进党员、共青团员和学生干部在学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推进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同时要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关政策,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3)加强思政教育。[5]高职院校应当依托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育等渠道,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勤劳、勇敢、创新的精神,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2.强化各民族师生的文化认同感
高职院校应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营造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校园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交融,提升各民族师生的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6]一方面推进课堂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应加强在校园中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深入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个课程体系中。例如,在思政课程中加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块,通过教材知识点、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发挥媒体作用。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新媒体、电子图书馆等平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和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推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作品,让各族师生在感受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基石,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政治素养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坚定理论信仰,增强自身的道德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7]例如,教师可以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班,将学习内容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实践效果的检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的学识和专业素养是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基础,只有不断更新、深化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拓宽专业知识面并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和教育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各类研讨会和学科竞赛,在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中,了解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还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把学生的需求和特长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拥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态度,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实践者之一,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切实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引导学生遵循道德准则,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格。[8]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自我约束,严格遵守师德师规,加强自身的教育修养和伦理道德素质,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明灯。
(三)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在全球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是培养国家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教育的理念已经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转向“追求全面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育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符合自身的课程体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共存、相互交融、和谐发展的整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特色,同时也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为了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的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构建适合自身的课程体系。(1)开展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教育。开展民族文化、历史和传统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的基础。比如可以开设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相关课程,加深学生对我国文化、历史和传统的认知和理解。(2)强化公民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强化公民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开设公民道德与法治、社会文化与伦理等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社会文化习俗,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推动多元化教育和创新教育。推动多元化教育和创新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开设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等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2.多样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多元课程的作用,开设多种形式的课程,如讲座、论坛、比赛、实践等,以期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系,增强他们对民族复兴的自信和热爱。比如,可以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主题讲座和论坛,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可以开展文化比赛和大型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应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需要创新教育方式,以提高教育效果。[10](1)注重多元化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如交流、参观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2)注重体验式教育。通过体验式教育模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傳承和发展特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自主意识。只有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财富。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他们实践性地掌握理论知识,来提升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自主意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关注时代发展的敏感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不仅是高职院校的使命,还是团结整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特色、增强学生共同体意识、提升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中,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龙丽波,张仙宇.高职院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1):14-21.
[2]朱兴国,郭本禹.“大思政”观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44-51.
[3]王丽,代宏丽.内蒙古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2(6):170-176.
[4]许风顺,黄丛钰,周圣良.精准育人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79-84.
[5]马凤琴.“三全育人”理念下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
[6]纪逗.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J].知与行,2022(2):59-65,96.
[7]黄睿.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准培育研究[D].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1.
[8]钟伙娣.指向家国情怀培养的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1.
[9]刘辉.西部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10]金向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源头活水 西北民族大学党建与思政工作[J].中国民族,2020(9):70-7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