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推进,高校所开展的各类法治教育活动越来越呈現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就实践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当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缺失、高校法治教育过程存在问题、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教材内容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从提高高校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模式、优化高校法治教育内容等入手,提高高校法治教育效果,探索高校法治教育发展新路径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高校法治教育;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8-0169-04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法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法治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法治教育中,学生将接受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的熏陶,以及法律实践的锻炼,从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促进国家的法治进程。本文旨在探究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创新的教育策略和建设路径,为推动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法治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法治教育是一种以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提高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遵从。法治教育是现代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内涵包括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法律意识、法律信仰、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等方面。法治教育能够培养公民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观念,提高公民对法律的认识和遵从,从而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高校中,法治教育的实施尤为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高校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在高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等方面的教学。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法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学生的法律自觉性和法律遵从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推进全社会的法治建设。此外,高校法治教育还可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高校法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果
(一)高校法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社会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法学专业也在不断完善。高校逐渐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实行更加科学、严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压缩理论课程时间,拓宽课程校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
1.高校法治教育基础框架形成
自1986年我国为实现高等法治教育专门化,单独设立法律基础课程伊始,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正式走进了高校教育教学之中。专门的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开设,标志着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正式展开,并且逐步向高校法治教育规范化不断发展。
21世纪初,我国政府不断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单独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将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同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相结合,促使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学实践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政府和社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帮助公民树立正确法治观念的有效路径。2013年1月16日,国家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在这一纲要中,对于高校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作出了科学的阐述,并对高校在具体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依法治校的理念、具体实施过程、手段做出系统的要求。
2.高校法治教育路径不断拓宽
在高校法治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各高校通过不断推进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深化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传授基本法律常识,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专业素质和法律素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高校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更为注重实践的方向,发展出了模拟法庭、模拟人民法院、模拟联合国等各种创新性、实践性强的法律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法律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响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各高校将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融入各类课程之中,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此外,各高校在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手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通过举办各类第二课堂活动,激发高校大学生对于法律基本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二)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逐渐树立
现阶段,如何通过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如何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当前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当前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心中已然建立起对于法律权威的基础认知,初步树立起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在理论实践中,通过学习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具体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领会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不断提高对于法律的认知。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学生基本法律知识的不断积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价值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能够基本掌握法律在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主动思考法律问题。
另外,随着高校法治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并逐步树立自己的法治观念。首先,高校加大对法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普及法治知识,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逐渐加强。其次,高校通过大量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人民法院、模拟联合国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重要性,更好地了解法律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习应用法律知识。最后,高校社会组织,例如法律援助中心、人权研究中心等,也为学生提供了法律服务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到法律的力量。
总之,高校的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法治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已经逐渐深化,逐步树立了自己的法治观念。
四、高校法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高校法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法治观念仍需不断提高。
(一)当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缺失
在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对于基础法律知识的掌握仍停留在应试层面,从而造成当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缺失的现象。
纵观高校大学生的思维现状,其法治思维缺失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大多非法学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对于法律基础知识储备不够完备,缺少树立法治观念的理论基础。其二,高校大学生对于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义务缺少准确认知,造成高校大学生面对法律问题时守法意识淡薄,缺少寻求法律救济的意识。其三,高校大学生忽视法律的价值,无法深刻理解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使得高校大学生丧失树立法治观念的信心。部分高校大学生因法治思维缺失,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做出非法犯罪的行为,对自身带来不可逆的损失,也危害了社会的和谐。
(二)高校法治教育过程存在问题
1.高校法治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旨在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法治观念。但是,在具体的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在开展具体的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受教育群体进行具体的划分,从而影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
目前不论是高职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统一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相同的授课教材、类似的教学手段。但是,高职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层次明显存在差异,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人才培养方式也存在差异,进而导致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出现形式化、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大大削弱了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实现。
2.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足
当下各大高校在开展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讲授进行。尽管各高校开展了各类高校法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但各高校所开展的法治教育宣传工作多以讲座等传统宣传模式进行,难以真正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法治教育宣传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起到培养法治观念的作用。
3.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考核方法相对单一
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通过笔试考核高校大学生对于基本法律知识的掌握状况。这种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忽视了高校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降低了学生对于了解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得法治理论课程授课过程枯燥乏味,失去其应有的效果,导致高校法治教育长期处于低效状态。此外,在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数高校对于法治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甚少涉及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法律知识,导致当前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同高校大学生所学专业相脱节。
(三)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教材内容不完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教材,2021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六章内容分别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等方面进行编纂。然而从具体教材的内容配比来看,当前所用教材中关于高校法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与高校法治教育有关的篇幅仅占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
为方便高校大学生理解和学习,教材在不断修订过程中对于法律基础理论的阐述更为简单、精练。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容繁杂,加之法律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过于简单、精练的表述使得高校法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展开。教材配比和课时分配的限制,使得高校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仅停留在法律基础知识的简单堆叠上,这也导致多数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难以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五、高校法治教育发展新路径
(一)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切实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在价值,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应当关注高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重视度,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真正实现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
1.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自觉构建法治观念的意识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个人健康成才的必要保障,也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条件。”这要求高校大学生首先明确高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了解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进而增强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意识,促进高校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的内在精神动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念的决心。
2.激发高校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的兴趣
在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中,应当拓展教育教学方式,激发高校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的兴趣,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主动自发地学习法律基础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之下,高校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了解法治热点问题。基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高校法治教育应当紧跟时事发展,找寻高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时事热点问题展开教学,邀请法学界专家通过当下热点案例讲解法治观念、解读法条,激发高校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并且鼓励高校大学生在听讲座的同时积极参与互动,共同探讨案例,从而培养高校大学生遇到现实问题时正确运用法律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丰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不断落实,我国政府和社会对于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更为关注,各高校在全面推进高校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找寻适应当下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1.转变高校法治教育理念
丰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模式,应当自上而下转变高校法治教育理念。转变高校法治教育理念是完善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需要政府和高校师生在具体的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中,真正关注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将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摆在同等位置,为建设法治国家积蓄力量。
2.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丰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使高校大学生切实参与到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中。其一,开展各类司法实践进校园活动。通过加强高校与司法机关的合作交流,在一线司法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以案说法,通过具体案例对法律知识进行讲解,提升高校大学生正确运用法律的能力。其二,积极举办各类法律基础知识竞赛活动。各高校逐级开展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促使高校大学生积极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帮助高校大学生培养法律素养,树立法治观念。其三,将网络媒体新平台同高校法治教育相结合。高校法治教育工作应当依托新媒体平台,开拓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新渠道。各高校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传递各种法律资源,打造高校法治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多样化高校法治教育教学体系。
(三)优化高校法治教育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这为法治教育内容的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明确了改革创新法治教育内容的基本路径。
1.充实高校法治教育教材
从高校法治教育教材入手,实现高校法治教育教材内容趋于科学化。一方面进一步充实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教材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在调整过程中,应当扩充法律基础知识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在论述宪法权威的基础上,添加高校大学生未来自身发展需要的相关职业法律规范,例如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择业价值观的讲解,在其中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重点法条和核心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就业相关法律常识,切实普及基础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在教材中增加时事热点案例分析,使得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面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的高校大学生,通过在教材第六章内容中增加时事热点案例,将理论知识和法律实践应用连接起来。在各类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法律理论知识,掌握运用法律的能力,切实帮助他们实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将高校法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
优化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促进高校法治教育的不断调整和发展,应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多角度、多层次融入高校法治教育。
其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司法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专业教师对于专业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促使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具有融入职业法治观念教育的能力。其二,将高校法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讲解相关职业法律规范,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职业法律规范体系的认知。这激发了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法治观念的兴趣,深化了高校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进一步认知,提升了高校大学生对于学习法律基本知识的能力,同时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六、结束语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创新的教育策略和建设路径,为推动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性成果,然后对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当下大学生法治思维缺失、高校法治教育过程存在问题以及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教材内容不完善等,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对高校法治教育发展新路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冯俊波.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成因及完善机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1):68-69.
[2]谢鹏飞.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9.
[3]丁蕾.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4]刘杰锋.大学生缺少法治思维的四种表现及三种应对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28):251-252.
[5]冯建英.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6]向涵.高校法治教育的現状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8(14):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