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背景下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困境与思考

2023-07-17 16:14:30付磊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院制协同育人书院

付磊

摘  要:书院制是我国高校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探索全人培养的重要举措。但书院制自出现以来面临诸多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有效性。文章针对“双院”界限模糊、隐形竞争激烈、沟通成本加剧以及导师制落实难等问题,提出当前我国高校在“双院”协同育人模式推进过程中要从作好顶层设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按需选择书院模式、贯彻书院制体制机制、定期检验育人成效等方面着手,系统谋划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为创新高校管理模式提供新的选择。

关键词:书院制;书院;学院;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006-04

自2005年以来,高校书院制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热点话题。国内很多学者认为,书院制的研究必须要将解决双院分工和协同育人机制作为书院制发展的头号问题,高校书院联盟每一届年会都将这一问题作为主要研讨问题。

根据2020年第四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的统计,截至2020年7月31日,国内有97所高校已经建成或初步成形书院304个[1]。从国内多所高校调研来看,由于各个高校校情校史、综合实力、办学理念等情况不同,且各校在生源、办学水平上有差异,高校书院制呈现出形式的多样化特征。

但是作为部分高校领导者强力推荐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承载了通识教育和全人培养的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一开始就伴随着诸多争议。这种改革能否有效创新高等教育形式,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但无论形式如何,书院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依旧是“双院”协同的模式。各大高校通过书院和学院主导权来划分书院制的类型,在推动书院制改革过程中需要减小书院—学院协同育人之间的“张力”。因此,探究“双院”协同育人模式是书院制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

(一)书院—学院分工界限不清晰

高校内,书院和学院是两个独立运转的机构,各自都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和分工明細,存在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以各自约定俗成的工作内容为依据,明确区分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书院以通识教育理念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准则,而学院固守专业教育理念,要想打破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教育理念以及对体制的路径依赖在当下较为困难。高校育人是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漫长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书院和学院是不可能独立运作的,在工作中必然会有交叉和互融,在学生培养、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以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工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开展工作时要视情况进行适度变通和调整[2]。

其实书院和学院这种分工上的模糊性,导致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具体工作进行精确分配。但是,比如在就业指导工作上,如果让学院独立负责,就会因为缺失学生管理权导致就业指导成效难以落实。

此外,书院虽然对学生具有实际管理权,但是就业和学生所学专业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大部分高校书院没有教学任务,不负责学生的教学工作,就业资源较为匮乏,在就业指导工作上力不从心。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选择让书院和学院共同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就业率上既考核书院也考核学院,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会产生“踢皮球”的现象。

鉴于书院-学院之间的分工具有模糊性,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了越界或者真空行为,书院和学院之间的弹性处理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3]。

(二)书院—学院隐形竞争激烈

高校书院和学院之间的隐形竞争主要表现为学生归属感的争夺[4]。由于学生全部居住在书院的宿舍站区,导致学院没有了对于学生的管理权。学院担心归属权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的疏离,因此不得不通过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建设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反,对于书院来说,虽然掌握了学生的管理权限,但是书院缺少相应的专业依托,仅靠日常事务管理,同样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这使得书院需要使用更多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互损类竞争不同,书院和学院之间的这种竞争是良性的,二者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这种竞争的关键点在于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三)书院—学院之间的沟通成本剧增

目前高校书院一般对接校内多个学院,无论是正式沟通还是非正式沟通,其成本相较于传统学院制而言都是成倍增长的[5]。学院内部的沟通人员、规模以及沟通的路径相对单一且程序明了的,而书院在成立后需要对接多个学院,因此,除了书院内部的沟通之外,更多的是和学院进行外部沟通,这将无形中增加沟通工作量,且沟通路径更加复杂,工作效率将大幅降低。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某书院对应8个二级学院,书院每次召开教育会议,就必须和8个学院进行反复沟通,成效甚微。同时负责人在传递相关信息时,由于程序太为烦琐易导致信息失真或遗漏,一旦在操作过程中遗漏某些细节,那么双方有可能因为细节问题而产生而矛盾,导致沟通效率低下[6]。

(四)本科生导师制育人作用下降

在传统学院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工作模式下,同属一个管理机构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会更加充分,感情也会更加深厚,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同感也会随之增强。教师的育人载体、育人路径以及方法会更加丰富。在某高校书院学生回收的200份问卷中可以看出,有近50%的学生表示由于导师只在上课时和他们进行沟通,导致他们难以对导师产生亲切感,31%的学生表示导师很少接触他们的生活,45%的学生表示导师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较远。

由此可以看出,书院制让学生教育教学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相分割,导致学生对于书院的认同感明显大于学院,学生对书院辅导员的认同感明显高于班导师。果班导师仅仅在上课时出现,那么导师制就很难推行下去,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就会大幅下降,难以落实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

(五)大学教师评价导向存在倾斜性

高校中,书院、学院之间的职责调整以及导师制度的评价体系将受到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制约,进而影响双院协同的有效性。教育部门的机构组织和等级组织体系强调控制和稳定,以便于政策的落实、评价机制的推进以及评奖评优工作的开展。教师序列评价考核体系对破解双院联动过程中的导师制问题有重要的作用。在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导师制推进的关键在于导师是否愿意深入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专业和学术教育。

在评价标准的问题上,目前很多书院制高校尚未落实相关导师评价机制,没有对导师深入书院开展教育提出硬性要求,导致书院导师制落实存在困难。

相反,从书院角度看,若导师长期不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书院在对学院进行评价时难以对导师提出较高评价,从而直接影响导师的直接利益,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必然不利于导师与书院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书院制的持续推进。

二、双院协同育人的困境解析

自国内高校书院制改革以来,书院学院之间始终面临着工作内容达成共识难、双院协同育人难、导师制推行难、育人责任划定难等问题[7]。

(一)“双院” 凝聚共识,共同谋划顶层设计

高校要想在书院制改革中落实政策,推进书院制改革长久发展,就必然需要得到学校支持。学校应在顶层设计中支持书院制改革统筹相关书院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教辅机构负责人,并成立书院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校校情研判以及背景调查,定期考察书院制发展,确定相关发展方向,并做好书院发展的指导、监督以及评价工作。此外,书院制改革还要将书院学院利益划分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能否平衡书院和学院之间的利益需求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双院协同问题上,要制订系统的制度设计和保障[8]。

首先,学校要调整内部治理的各项制度,优化工作流程,理顺工作机制。其次,学院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学院的教务人员要能直接对话学生、服务学生,给予学生一对一的精准辅导。最后,学院还要改革教师的评价机制,将导师与学生的沟通时间、沟通次数、辅导的工作量纳入导师责任范畴,增加其在评聘职称中的比例。

相较于学院,书院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过程中主要承担党建和思政教育、学习支持、学生日常事务、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职责。书院更加注重学生的品性和习惯养成,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书院和学院应凝聚共识,共同培育学生。(二)开展教育思想讨论,促进人才培养观念转变

之所以存在双院协同育人的困境以及书院制的争议,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观念的冲突。中国长期以来的专业教育理念已经深深烙印在高等教育思想之中,为此必须要在高校中开展深刻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明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实践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9]。

其次,传统的学院制管理模式将学生的专业教育视作人才培养的重点,忽视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道德发展、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提升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双院联动对教育思想进行深刻讨论,从双院联合培养的角度促进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为全人教育美好愿景奠定坚实的基础,找到双院协同育人的关键和对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高校立足校情,按需选择书院模式

书院制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立足学校的校史校情,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要高标准建好书院,发挥出书院的育人优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改革的资源需求。目前存在部分高校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严重违背了成立书院的初衷,即解决学校在日常实际工作中所出现的现实问题。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书院制对于高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这也让高校书院制必须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下实行,坚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要做到根据不同高校的校史校情做到“一校一策”,将学生需求和学校发展同书院制改革结合起来,慎重选择书院类型,科学谋划书院模式,充分发挥出书院和二级学院的优势,做到双院协同育人,用最合适的方式解决好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典型问题。

(四)改革一以贯之,持续改良体制机制

随着高校书院制改革浪潮的到来,改革过程难免出现波动和反复。国内高校在探索和创新书院制特色的过程中,明显出现特色弱化,千篇一律等现象。然而书院制改革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舞”,而是需要整個校园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协作,每个小环节的改变,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付出很多的财力、物力、心力,每一次探寻都会对改革者的内心造成冲击,对人才培养效果造成影响。

高校决策者需要保持定力和坚持改革初衷。要办好书院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搞改革、一心一意促优化,不断推进导师制落地,不断完善双院协同机制,确保书院和学院之间能够做到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以此提高管理效率,将人才培养作为书院制改革的重心,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书院制的优势,解决现实问题。

(五)精准科学评估,定期检验育人成效

对双院协同育人成效进行精准评估,是书院制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虽然国内目前实行书院制的高校众多,但是截至目前,书院制还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科学评估体系,也没有详尽的数据来支撑书院的育人成效检验。因此,当前书院制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书院发展评估体系。无论评价主体是社会还是学生,无论选择哪一方,都应客观真实地反映书院制改革成效,比如学生的第一课堂成绩、各类大赛的获奖情况、考研录取率以及就业率等。当然还可以通过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等群体的满意度调查来印证书院制改革所带来的成效。

在制订评价体系时,要体现书院和学院的共性指标以及书院特色给育人带来的观测指标,要在评估中分析书院制是否有效促进了高校育人成效的提升。同时,评估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时调整评估体系指标,要让评估出的结果真实反映育人效果,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书院改进的有力指向标。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推进书院制改革行稳致远。

三、结语

书院和专业学院作为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中相互促进的两大主体机构,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打造适合书院制发展的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才能在我国高校书院制改革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书院制改革过程中,协同好书院和学院之间的理念和目标是双院联动的前提,协同好育人模式和育人方式是双院联动的核心内容,协同好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是双院联动的机理和保障。

总之,书院学院之间的协同发展,需要二者在价值观上的互相认同,需要在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发展方式、机构建立、制度保障等内容上做到互相协同,才能构建好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文化,不断推进书院制改革,探索和发现教育本质意义。

参考文献:

[1] 宫辉. 高校书院发展2020[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

[2] 陈晓斌. 现代大学书院制“双院协同育人”困境及对策探讨[J]. 教育观察,2020(01):3-6.

[3] 冯添华. 书院和学院的分工合作研究[Z]. 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2019(07):64-68.

[4] 王家新. 现代大学书院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 李会春. 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力[J]. 教育学术月刊,2017(04):50-58.

[6] 刘海燕. 双院协同育人:现代大学书院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 江苏高教,2017(03):35-38.

[7] 黄厚明. 书院制与住宿学院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108-112.

[8] 周作宇. 大学治理行动:秩序原理与制度执行[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1(02):1-29.

[9] 刘学燕. 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困境反思与路径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的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22(04):119-127.

(荐稿人:刘海燕,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书院制协同育人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20:29:11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20:28:45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0:51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5期)2016-09-22 22:05:50
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启示
教师·中(2015年10期)2015-11-09 04: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