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学理念下小学古诗阅读教学策略新探

2023-07-17 04:32:04兰文秀
关键词:望月古诗古诗词

兰文秀

摘 要:我国正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已经投入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古诗词的内容。时代赋予了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当前小学古诗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课内外古诗资源,采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拓展相关联的主题阅读,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提到的古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实现高效和高质量的古诗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02

窦桂梅教师在《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中指出:“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多种资源,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精神丰富,进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和培育价值观,形成核心素养的教与学的实践研究。”而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某一主题,构建一组相关文本,并在一定时间内专题阅读的高层次阅读方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基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立主题,采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开展古诗主题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提到的古诗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也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将得到提高。那么,要怎样确立成长节点的古诗主题呢?又要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古诗主题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古诗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找准节点明方向,勾连教材立主题

在叶澜教授领衔的“生命·实践”学派的话语体系中,生命的成长并非是线性的,而是存在着一些关键的节点,即成长节点,它指的是在生命关怀的视角下,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时间点或事件。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一主题,构建一组相关文本,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专题阅读的高层次阅读方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基于小学生成长节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立主题,采用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式开展古诗主题阅读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中提到的古诗教学的目标,也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确立成长节点的古诗主题以及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古诗主题阅读教学。

二、找准节点明方向,勾连教材立主题

成长节点的确定可以通过主题性的学习活动,赋予或放大某一时间点或关键事件的育人价值。这里的时间点可以是节日、节气、纪念日等;关键事件可以是学生在社会、学校里共同经历的重大事件,当这些事件对学生生命成长的育人价值被充分挖掘,就能够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节点。

例如,2021年郑州水灾与2022年6月南方水灾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众多一线抗洪的人员不畏艰险、积极做好每一件事情,是我们的榜样。抓住这一关键事件,笔者明确了“爱国”教育这一方向,再联系部编版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王昌龄的古诗《从军行》。依托此文本的爱国情感路线,确立了“金戈铁马壮士心”的主题,开展了爱国古诗词主题阅读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联想到古诗中“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士心,以古诗《从军行》为例开展“金戈铁马壮士心”的古诗主题阅读教学。诵读爱国古诗,感悟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联系生活实际,播放抗洪期间投身抗洪一线的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视频,让学生讲述身边的爱国人士的事迹,感受身边的爱国志士之心,学生们的生命在这个主题阅读教学中经历了一场“爱国”情怀的洗礼,让爱国的种子深深地播撒在他们的心底。

众所周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抓住这些重要的节点,结合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五夜望月》,确立相关的主题,开展相应的节日古诗主题阅读教学。这样的方式既能丰富古诗教学的内容,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取了中秋节这一特殊的节点,勾连教材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古诗确立了“中秋夜  中秋月”的主题,学生们在诵读一系列与中秋有关的古诗文时不仅了解了中秋的民俗文化和传说,同时也感受到了月圆人缺的怀思,诗人望月兴叹的无奈,同时也对“月亮”这一文化象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笔者抓住中国传统节日的特殊节点,勾连教材中的古诗,确立相应的古诗主题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节日里蕴藏的传统文化。清明追思怀古人,中秋望月思亲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等等这些传统文化通过一个个古诗主题阅读教学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精选素材细分类,整合资源巧运用

节点和主题的确立只是一个起点,在浩如烟海的资源中精选相关素材才是开始。每个主题都能搜集到很多的相关素材,那么哪些素材能真正为主题服务,为我们所用呢?为了更快更好地选取适合我们的素材,在精选过后要进行细致分类,方便后续整合资源精巧运用。

以“中秋夜 中秋月”的古诗主题阅读素材搜集为例。笔者在确立主题后,搜集了《十五夜望月》的创作背景、内容解析、朗读、跟中秋有关的古诗、跟月亮有关的古诗以及跟中秋有关的绘本等素材。这么多的素材如果杂乱地存起来不利于后续的选择,因此,笔者将这些素材分成了四大类,分别是:中秋民俗与传说、中秋相关古诗词、与月亮相关的古诗词、《十五夜望月》的相关解析。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与主题相关的素材非常多,再考慮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所搜集的素材是无法一一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合资源巧妙运用。在“中秋夜  中秋月”主题阅读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的是1+X课堂教学,即在精学古诗《十五夜望月》的基础上,再选取了相关主题的古诗,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进行品读,中间还适时渗透了有关中秋的民俗文化知识,整节课充分运用了之前所搜集的素材,帮助学生们理解相关的知识。

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运用素材能让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最高质量地汲取精华。在“中秋夜 中秋月”的古诗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加入诗人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播放跟中秋有关的民俗文化及传说,让学生们深入主题,感受中秋之夜诗人望月兴叹的怀思,同时也让学生们对中秋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堂诵读多形式,问题引导入主题

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首先要从读入手。古诗的朗读讲究读出节奏,那么如何读出节奏呢?笔者在“中秋夜  中秋月”古诗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学《十五夜望月》的时候,首先教给学生们一个诵读方法——平长仄短韵要长。通过教师的示范读,学生的自读,指名读,读后评价,改进再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合作读,教师引读,配乐朗读等多种诵读形式,让学生们掌握读出节奏的方法并真正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优美意境。

读是为了后面的品位语言奠基。通过不断诵读,再结合注释,学生们慢慢就能大概了解诗的意思,然后教师采用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走进诗境,感诗人所感。比如,当学生们反复诵读《十五夜望月》后,笔者顺势提问“读着读着,你知道了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们有的说:“我看到了寂静、冷清的画面,月光照在中庭的地面上一片皎洁,乌鸦栖息在树枝上。在中秋月圆的美好夜晚诗人却看到树栖鸦的冷清。”由此可见,学生们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对古诗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诗中的画面也越来越清晰,此时需教师再助推一把,深入主题感悟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于是,笔者小结前两句诗的感悟后引导朗读,并顺势让学生们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读完立刻追问:“今夜人人都在望着这一轮明月,诗人却不知秋思落谁家,你觉得落谁家呢?”学生们有的说:“落在我家里,因为今年疫情暴发,我们都没有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过中秋节,只好望月思亲。”有的说:“落在所有望月的人家里,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家家户户都在借着明月表达团圆之意。”但很快学生们自己就发现了,中秋之夜很多家庭都在庆团圆,亲人们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家常,是多么幸福的画面啊!所以这秋思应该是落在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身上。此刻笔者出示诗人作此诗时的背景,学生们便很快领悟出“这秋思其实是诗人心里的秋思,在这中秋月圆之夜,诗人营造的氛围是冷清寂静的,诗人不能与家人团聚,内心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不禁涌上心头”。顺着学生的回答,笔者小结紧扣主题,并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主题:“中秋的夜晚,中秋的月亮,特别的节日,特别的景,特别的思念之情,古往今来有许多的诗人望月兴叹表达思念之情,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句呢?”于是学生们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吟诵望月兴叹的诗句,对“中秋夜 中秋月”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感悟。

课堂实践证明,古诗阅读教学朗读是重点,问题引导是深入主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结合注释,才能更好地了解诗的意思。而后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追问深入主题感悟诗情。

五、拓展推荐阅读物,升华主题有高度

古诗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针对一个主题,构建一组相关文本,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专题阅读的高层次阅读方式。在“中秋夜 中秋月”古诗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先重点品读了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本着1+X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们学方法用方法,笔者在课堂上拓展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让学生们先用“平长仄短韵要长”的方法多形式诵读古诗,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拓展阅读,既升华了主题,又让学生的感悟上升了一个高度。

此外,跟中秋和月亮有关的古诗非常多,跟中秋节相关的民俗文化和传说也很多。除了课堂上呈现的内容,相关课外阅读物的推荐是主题的延伸,教师可以设计阅读单,然后精选几首相关的古诗以及相关的书籍作为课后阅读的作业,让学生的积累更有价值。比如,在清明节古诗主题阅读教学后,笔者推荐了古诗《苏堤清明即事》《清明日对酒》以及《清明节的故事》《清明》《中国民俗故事》等书籍。希望通过课后阅读,学生能拓宽视野,增长积累,实现主题教学的目的。

六、课外活动巧开展,诗词学习入心灵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大都是一节课从头教到尾。所以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思想主要停留在掌握本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和主要思想感情以应付考试的意识里,对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标缺少认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不高。而基于主题教学理念的古诗主题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大数据环境拓展古诗词的主题活动,构建一个便捷的古诗词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实现古诗词教学目标。

例如,以“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从军行》”主题诗词教学为例,当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开展相应的“诗词大会”活动,活动的流程安排如下:1.班级“好声音”——爱国诗词诵读大会。教师通过云课堂推送大数据资源库中整理好的二十首爱国古诗词以及相关的诗词解读资料,组织学生和家长诵读。然后在规定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录制诵读音頻,可以是家长和孩子配合诵读,也可以孩子单独诵读。录制好后在线提交,教师通过钉钉作业批改系统择优推荐,全班展示爱国诗词诵读成果。2.班级“小画家”——爱国诗词配画展演大会。教师组织学生们选择一首最喜欢的爱国古诗词,给它配上画,然后在线提交到钉钉作业系统,教师通过批改系统里的作业,择优推选,展示最美诗画。3.班级“大诗人”——爱国诗词竞赛大会。班级成员自愿组合,六人一组,召开班级诗词竞赛大会。采取诗词接龙、视频播放意境猜诗词、飞花令、结合情境提示限时作诗等形式,选出班级“八大才子”,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对于“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从军行》”的古诗教学来说,诗词大会主题活动是对课文的延续和拓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主题教学理念下的古诗主题阅读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一节课教一首古诗的单一教学模式。找准节点,勾连教材,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课内外资源,开展相应的古诗主题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最终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楼雯洁《论窦桂梅主题教学的人文性》,《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年第2期。

[2] 罗燕、王浩《窦桂梅的主题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课外语文》2021年第27期。

[3]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体系的建构》,《中国教育科学》2019年第1期。

(本文系厦门市思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主题教学理念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W2022X0629)

猜你喜欢
望月古诗古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清供、望月
宝藏(2021年1期)2021-03-10 11:06:16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四星望月等你来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8
望月怀远
飞魔幻A(2019年10期)2019-01-15 04:20: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