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要义

2023-07-17 02:18:49林森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林森

摘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战略举措,掌握其核心要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应从共性与差异两个方面加以辩证认识。对于有效衔接的主要特征,应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组织保障这五大方面把握。对于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应准确理解由政府主导转向协同共治、由到人到户转向区域协调、由精准扶贫转向全面振兴这三大变迁的内涵。对于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应围绕继续加强党的领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乡村治理机制创新这四大重点展开实践。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为了防止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流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逐步实现由集中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理论上系统、全面地掌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要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有助于准确领会相关政策精神,更好地为有效衔接的实践提供行动指导。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

(一)共性分析

从目标来看,二者共同服务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目前已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力争在脱贫攻坚胜利成果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乡村的落后面貌,推动农业农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内容上看,“三农”问题是二者共同聚焦的领域,二者也都对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弘扬传统文化、改善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民主治理等做了一系列安排。从主体上看,二者均强调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求多途径多渠道发挥其主体作用。从组织上看,脱贫攻坚时期形成的领导体系、帮扶机制在乡村振兴时期总体不变,并要进一步优化。

(二)差异分析

在时间上,脱贫攻坚提出在前,乡村振兴虽提出在后,但又与脱贫攻坚存在时空交叉。在方法上,脱贫攻坚侧重微观施策,乡村振兴则侧重宏观统筹。在问题上,脱贫攻坚面临的现实是乡村发展的不均衡态势,要消除的是绝对贫困现象;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态势,要消除的是相对贫困现象。在对象上,脱贫攻坚关注的是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乡村和困难群众,相关政策具有针对性,适用范围有着明确界限;乡村振兴关注的是乡村整体,强调乡村的全面发展以及乡村与城市间的协同发展,相关政策具有普惠性,适用范围更加宽广。

(三)辩证关系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都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脱贫攻坚补足了乡村治理的最大短板,打好了乡村振兴的“前哨战”,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便自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和重点任务。另一方面,乡村振兴的定位更为宏大,这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基于长远考虑的新目标、新要求,同时还为具体落实配置了专门资源作为保障。由此,乡村振兴便自然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特征

(一)产业发展:从产业脱贫到产业兴旺

在脱贫攻坚时期,政府大力发展的是技术门槛较低、增收见效快的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以及一些公益色彩突出的加工业如扶贫车间等,目的是通过产业脱贫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因此,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紧迫性、突击性。在乡村振兴时期,政府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乡村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具有突出的持久性、全面性。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要重视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好产业规划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二)人才支撑:从扶贫尖兵到人才振兴

脱贫攻坚时期强调的是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模范带头作用,具体表现为,领导干部是贯彻相关政策并承担直接责任的头排尖兵,面对困难必须冲在第一线,要统揽扶贫全局,狠抓具体落实。乡村振兴时期强调的则是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开拓人才培养的渠道与路径。具体表现为,通过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智力支撑的主力军。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要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给予其广阔的用武之地,为其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

(三)乡村建设: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在脱贫攻坚时期,强调对水、电、路、气、网等民生基础设施加大改造和新建力度,填补长期以来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赤字,消除“脏乱差”现象在乡村的滋生土壤,坚决制止已有污染扩大蔓延。在乡村振兴时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下大力气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这一目标不但指向对自然环境如青山绿水等环境要素的改善,还体现在对人文环境如传统村落等人文景观的修缮上。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要在已有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升级功能功效。做好乡村建设的统筹工作,主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建设全过程之中。

(四)乡村治理:从治理体系到治理能力

在脱贫攻坚时期,乡村治理的重点在于完善体系建构,为的是增强扶贫的凝聚力,强化组织动员,将原本分散化的治理环节高效整合起来。在乡村振兴时期,乡村治理的重点则在于治理能力的提升。要引入更多多元治理主体和要素,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乡村治理将更多地采用数字治理模式,并运用信息技术形塑出新的治理樣态,不断增强治理的透明度与公信力。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激励基层治理组织解放思想,创新治理的制度机制,推动乡村治理新面貌的生成。

(五)组织保障:从党建扶贫到组织振兴

在脱贫攻坚时期,一切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党建。党员干部是扶贫的根本政治保证,五级书记要承担首要责任、齐抓共管,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是乡村内外资源调配的枢纽和中心。在乡村振兴时期,对党建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全面。为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必须让党组织建设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抓实各个环节。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要做好组织平移工作,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党组织的功能,把先进分子吸纳到党旗下,提升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确保党组织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

(一)由依靠政府强力主导转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脱贫攻坚时期的资源分配、策略因应和方案设计主要在政府主导下向乡村集中“输血”,力求快速攻克扶贫障碍。在乡村振兴时期,为了消除相对贫困现象,政府在继续提供必要的“输血”之余,更注重精心培育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让内生发展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政府不能再大包大揽,而是要把握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界限。为了激励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政府应当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在土地、金融、数据等资源的配置上起决定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要逐步退出对具体事务的干预,转而把重心放在搭建合作平台、营造营商环境、完善法律监督、提供服务咨询和加强过程监管之上。

(二)由侧重到人到户转向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在脱贫攻坚时期,政府关注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家庭和个人,通过建档立卡,针对其具体诉求和实际困难逐个加以处理。在乡村振兴时期,政府除要继续解决微观层面的细节问题以外,更要把视野拓展至整个县域,从宏观层面思考如何挖掘、提升县域的经济潜力。这需要向县域优先配置资源,并做好县域人口、城建、产业、交通等各方面的整体布局。通过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发挥其辐射和引领效应,带动所有乡村走向兴旺发达,确保没有一个乡村掉队。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协调发展。如此一来,脱贫群众也将迎来持续改善福利待遇的历史机遇。

(三)由推动精准扶贫转向全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脱贫攻坚时期,政府对乡村中的弱势群体实施专门救助,帮助其自立自强,这是后续为顺利推动乡村振兴所做的必要铺垫,也是承前启后不可逾越的必经步骤。在乡村振兴时期,随着这一短板不复存在,政府将把主要精力用于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上。其中,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基础,组织振兴是保障。五大振兴各有侧重点又相辅相成,能够形成强大的振兴合力。在这一合力的作用下,未来乡村将成为扩大内需、支撑我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场域。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

(一)继续加强党在新发展阶段的帮扶领导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将面临一些不容小觑的挑战。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找到应对的正确方向,归根结底在于,一定要继续加强党的领导。在新的发展阶段依然要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强化战略领导责任制,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日常管理。创新党委领导下的政府工作手段和方法,要把相关政策转化为立法,明确帮扶的法律义务与责任。

(二)构建长效帮扶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乡村振兴要始终围绕农业做文章。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乡村振兴的要求,今后要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并形成完整的体系。这包括:围绕大食物观挖掘乡村的生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丰富农产品的品类。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配套的运输及储藏等硬件建设步伐,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概言之,建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其产业链和价值链极具包容性,可以创设出大量新型的就业岗位,这有利于持续拓展增收渠道,更好地发挥政府帮扶的作用,从根源上杜绝返贫的可能性。

(三)稳步有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政府要周密部署,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渐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生活环境方面,要秉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加快治理污染设施更新升级,狠抓乡村垃圾处理、农地化学污染等常见问题的处理。落实河长制,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对重要生活设施的维护力度,加强对乡村主要道路的日常养护,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在普惠教育方面,改善乡村学校教学条件,配置先进教学设备,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吸引优秀师资对口支援。在公共医疗方面,充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做好大病专项救治的落实工作,加大城市对乡村的医疗支援力度。在社会救助方面,持续追踪脱贫群众的生活状况,建立健全养老设施,扩大低保的覆盖范围,对特别困难的人员要加强经济兜底并给予特殊照顾。

(四)立足实际不断推动乡村治理机制创新

乡村治理机制要与时俱进,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创新。在宏观层面,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要把握若干基本原则。这包括:突出村民的权力主体地位。在利益平衡的过程中,要切实保障村民的根本利益。村一级权力行使要更精细化、民主化,要坚持规范、公开、公正的导向,对村民的意见要及时反馈。培养具有新时代治理精神的参与型村民,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范围。在微观层面,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应当集思广益,注意汲取群众的智慧。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在学理上可将现有乡村划分为领先型乡村、挑战型乡村、追赶型乡村和后进型乡村四种类型。不同类型乡村的治理机制所面对的问题各有不同,应根据自身实际,摸清症结及根源,找准创新的突破口。要鼓励个性化的基层实践,开创特色化的治理之路,切忌千篇一律照搬已有成功经验的做法。

五、结语

党中央高度重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理论上掌握其内在逻辑、主要特征、基本思路和关键路径,方能有效指导实践、明确工作方向,实现高质量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魏丽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关系与重点内容[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02):247-250.

[2]程国强,马晓琛,肖雪灵.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思考与政策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2(06):1-9.

[3]谭鑫,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33-56.

[4]趙爱武,关洪军,代宗利,等.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2021:138-146.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 11:58:36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 22:08:45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求知导刊(2016年21期)2016-09-29 18:14:52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考试周刊(2016年14期)2016-03-25 0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