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孝文化”的策略

2023-07-17 04:15孙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孝文化伯父小学生

孙洁

摘 要: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语文学科的学习中,阅读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文化底蕴。因此,将孝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将孝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孝文化缺失的现状,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孝文化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孝文化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孝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02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语文阅读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体会到孝文化的内涵,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其感化,所以阅读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孝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百益而无一害,犹如锦上添花。孝文化不断渗透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丰富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情感的认知。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学习,并有效地融入孝文化,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在高效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引领学生走近孝文化。融合孝文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还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能够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让小學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合孝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孝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意义重大。通过阅读,小学生能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阅读是借助文字的力量,将读物里面的隐藏意义展现出来,大量的阅读积累能够拓宽小学生的学习路径。孝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孝文化更是学生必须学习与传承的重要文化观念,将孝文化与阅读相结合,更利于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小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吸收孝文化的精髓,学习孝文化的精神,并由此感悟,加深对孝文化的了解,运用孝文化进行写作,进而提升语文成绩。

2.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孝文化的相关理论与知识点,能够引导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名人典范深入分析,学习人物的宝贵精神,并转换成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注重孝道,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古代人最重孝道,很多注重孝道的典范,均有属于自己的作风、做派以及人生格言,此时小学生就可以将其视为榜样或至理名言,用来鞭策自身的行为,对比自己在生活中的孝行,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孝文化融合的问题

1.对孝文化的认识不够

孝道文化是指对父母长辈尊敬、爱戴的一种传统文化,要求子女在享受父母照顾的同时,也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能够为父母养老送终,尽到子女应尽的义务。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大多停留在课本要求的层面,内容也相对单一,并且很多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并未将知识谨记于心,最终导致阅读质量下降,对于孝文化的认识更加不足,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正是教师没有为其提供学习的平台以及机会。

2.教学准备工作不足

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其备课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从而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大部分教师会选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的初衷不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还要激发学生情感的认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观察,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会导致教学进程受阻,影响学生对孝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3.教学内容脱离实践

孝文化所涉及的知识和内涵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大多源于课本教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课堂来获取孝文化的知识,不能切身感受到孝文化的魅力,无法真正地参与其中,这就导致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比较片面,因而限制了学生对于孝文化的判断力,使其无法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孝文化。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内容脱离实践会使学生无法有效感悟孝文化的内涵,最终导致其阅读能力下降。

4.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掌握教学重点,且其教学内容相对匮乏,无法融入经典的教学素材,过于依赖课本。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出现了偏离规律的现象,一意孤行,完全依托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此外,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机械。生硬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法将孝文化有效地融合进来,最终导致学生对于孝文化的价值一知半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孝文化的策略

1.孝文化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将孝文化与课堂内容相结合,积极带领学生走进孝文化的氛围中,通过阅读感受到人物形象的崇高魅力,并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挖掘孝文化的内涵,让孝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让教学资源得到二次开发利用。孝道不仅仅是国家推崇的高尚品质,更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情怀。自古以来,关于孝道的故事有很多,如卧冰求鲤等,皆是中华民族孝文化宣传的典范,是传统美德。因此,新时代下,从小学生阅读教学入手,将孝文化发扬光大,能够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是一篇以记事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叙述文,作者笔下的伯父受到大家的爱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文中写到伯父借助《水浒传》与作者谈心,用意是为了教育其能够认真读书。同时,伯父能够笑谈“碰壁”,从侧面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尽管伯父饱经伤害却依然坚强,可见伯父的高尚品格。此外,伯父还是一位热心肠的人,能够救助黄包车车夫,并关心女佣阿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伯父是怎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伯父的哪些品格,并点明学习的主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不难发现伯父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作者身为晚辈在写这篇课文的时候,正是从对伯父的敬仰出发。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分析作者对伯父的情感,从而将孝文化融入进来,让学生知道作者能够以“伯父”为题材构思,正是由于孝道的关系;作者在崇敬伯父的同时,一定也是爱戴伯父,因而想要塑造伯父的美好形象。当教师将课堂内容与孝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体会到孝文化的含义,并带着情感阅读文章,实现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控,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进而产生不同的心得和感受。

2.融孝文化于文本解读中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正是融合德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孝文化融于文本解读中,能够使孝文化与阅读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尤其是一些爱国以及亲情的文章,教师在教授学生寻找文章主题的同时,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巧妙地融入孝文化,讓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价值与真谛,明白孝道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阅读教学本就是教师与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增加对世界、社会的认识,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其提升审美能力,并融入情感体验。将孝文化与文本解读相融合,可以在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升的同时,使其内心情感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可谓双赢。

例如,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就是较好的孝道教育范本。母亲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最应该尽孝、最要感谢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母亲身份的特殊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加深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恩之情。文章的作者是基于对生母的思念,递增到对祖国母亲的感情,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对母亲的眷恋之情。由于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较弱,能够体会到对母亲的情感,但或许无法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关键的词句,探寻作者的感情线路,从而体会到作者的心境,明白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眷恋。文中有一句话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读此句话的含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失去母亲的心情,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亲的情感,与作者形成对比,以此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感受到作者在异国他乡时的心境,明白祖国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意义,通过营造浓厚的乡愁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带着情感再次阅读文章,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带动学生的兴趣,使其得到情感上的升华,能够置身其中,体会到作者思乡以及怀念母亲的心情。教师还可以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放学后拥抱自己的母亲,并与母亲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母亲的喜好,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虽然年纪小,但也要为父母尽孝,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心怀感恩的新时代好少年。

3.融孝文化于生活实践中

孝文化是传统的美德,语文阅读是重要的学习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完全依靠教材内容,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寻找孝文化的足迹。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孝文化的活动,以“孝敬父母”或者“懂得感恩”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其在活动中感受到孝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演讲、征文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后创作文章,让孝文化跃然纸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孝心。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走访孤寡老人,或让学生回家给长辈帮忙,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孝文化的内涵,并为之触动,由此洗涤学生的幼小心灵。

例如,《紫色风铃》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内容是:妮妮的母亲给她买了串紫风铃,风铃的声音特别悦耳动听,妮妮就把风铃放在了奶奶的床头,让风铃陪伴奶奶,并得到了妈妈的表扬。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妮妮是为了帮助奶奶消除寂寞的时光,才把心爱的风铃挂在奶奶的床头,这正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围绕“孝”这个主题写一篇作文,文章的内容不能是凭空想象,要在真正完成任务后才可以下笔描述尽孝心的过程,并要求学生在放学后为爷爷奶奶捶背、洗脚、讲故事等。实践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能够体会到孝文化的伟大,能够尊重老人。乌鸦尚懂反哺之恩,小学生更要从小培养孝心,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当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在互动中让学生感受他人的孝心,并选出优秀文章,以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能够主动替父母分担家务,让孝文化在实践中得以发扬,敦促学生更好地前行。

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引路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语文教师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守护者;教师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以及文化修养,这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如虎添翼。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吸取新鲜的教学素材,为自己充电,借助多元化的途径丰富教学经验,充盈自身的孝文化知识,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升综合的教学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在深挖教材内涵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阅读方案,然后以教材模式作为基础,让学生进行填充,从而拓宽教育资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与课本配套的课外读物,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经典图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深对孝文化的理解。二年级下册配套的课外读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文,讲述的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以及围裙妈妈一家三口妙趣横生的故事,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日常色彩与欢声笑语,同时涵盖了浓厚的亲子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塑造品格,得到情感的教育,并将孝文化牢牢印在脑海里,让枯燥的文字变成感官的享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孝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学生品行是否优秀就在于其是否具有孝心和孝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孝文化的继承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提升文化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通过有效的阅读让学生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武会晓《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22年第3期。

[2] 吴亮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特殊性及其教学设计意义》,《江苏教育》2022年第1期。

[3] 姚海燕《文体意识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语文建设》2022年第10期。

[4] 曹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孝文化的渗透》,《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5年第12期。

[5] 吴佳《小学语文教学中孝文化的教学策略分析》,《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2021年第3期。

[6] 陈爱素《传统孝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孝文化伯父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伯父的黄昏恋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我是小学生
借给伯父一百元
非常小学生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