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艳
摘 要: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的关键,语文课堂中的诗歌教学为学生美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诗歌的节奏韵律、意境和情感是发展学生美育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诗歌中的美育元素,并对美育材料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美、感悟美。本文围绕小学语文的诗歌美育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美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29
诗歌的特点就是有一定的节奏性,朗朗上口,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喜欢模仿的年纪,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对诗歌初步建立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革新传统诗歌教学的理念,不再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背诵,要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画、图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以《暮江吟》为例,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一、关于美育和诗歌教学的内涵界定与关系阐释
1.内涵界定
古诗是由诗人的情感、思想和事物凝结而成的,能够给予學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古诗的语言优美,注重押韵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具有一定的意境和韵味,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诗歌中的韵律美和文字美。古诗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领会到古诗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素养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古诗教学很好地满足了美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合理利用古诗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古诗当中的韵律美、意境美、文字美和情感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我国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美育就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运用古诗中的意境,以此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认识美。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贪玩好动,而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和文字恰好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对古诗文教学展开研究和创新,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当中的美,将古诗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全面发挥出来,以此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实现古诗与美育的连接,全面推动学生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2.关系阐释
诗歌和美育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古诗蕴含中华传统文化,语言深刻优美,对学生的美育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古诗具有凝练的特点,还具有“美”的象征,主要包括韵律美、文字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其中意境美是古诗中描述的画面和思想感情形成的意境,促使学生深入体验和感悟,真正将“诗中有画”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韵律美主要是指古诗的律动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声声悦耳,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中的韵律;文字美主要是凝练的美,即运用一些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凝练文字,让学生能够学习和感受到古诗中对语言的运用,深刻领悟古诗的美;情感美主要表现为古诗中的情感抒发,一言一语中都透露出深刻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古诗中表达的情感。而这些都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促进学生的情感激发。为使学生的美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古诗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认识美和感受美,因此是发展学生美育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古诗文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和学习情况展开古诗文教学,将讲故事和美育紧密融合,实现学生美育的发展,并全面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通过诗歌教学发展美育的策略
1.引致探究,赏鉴韵律美
诗歌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古韵气质。教师可用朗读和倾听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调的韵律和节奏,促使学生对诗歌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对仗、押韵和节奏,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做到欣赏诗歌,从而让其美育素养得到发展。
例如,在《暮江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白居易的资料,包括网络搜集、问卷调查、阅读书籍等方式,并从中推测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对白居易的代表作进行了解。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路将白居易的背景资料在多媒体中展示出来,并帮学生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对白居易有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还可以出示古代人物朗诵《暮江吟》的动画视频,要让学生仔细倾听视频中的人物在朗诵时的韵律、节奏和语调,并通过这种方式去感知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情感,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画人物去朗诵,要注意节奏和韵律,并要代入情感,进行初步体验。之后,将学生的目光转回到诗歌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试着去理解其含义,并展开诗意解答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本下方的释义解析来理解作品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去过多干涉学生,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以此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由于小学生生性贪玩,所以教师要注意维持纪律,确保学生沉浸在作品内涵探究的活动中。一段时间过后,教师可以选小组代表来将自己小组探究的结果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出来,小组解答完毕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完整的梳理,例如怎样理解作品中的残阳?点击多媒体,出示其含义,让学生进行更加精准的理解和感悟。在学生理解过后,教师再次让学生观看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加准确地体会作品当中的情感,并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诵,充分感悟其中体现出来的韵律美。最后,教师可以出示动画视频和音频,让学生通过听和看来感受作品的韵律和节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进行仿写,学习其节奏。如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诵,对作品展开自主的探究,理解其含义,并充分感知其中的韵律和节奏,从而全面推动学生美育的发展。
2.巧设情景,品味意境美
情景创设是以构建情景的方式去营造诗歌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声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诗歌当中的意境,还可以通过营造氛围的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描述诗歌画面,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推动学生审美体验与品德修养的发展。
例如,在上述学习中,学生已对古诗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就要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在诗中传达出的情绪。首先,教师可以出示和古诗内容相对应的视频,将诗的基调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了解该诗是一首“七绝”,由此立足情境创设。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要表达自己的感悟,例如有学生说“景色真美啊”,“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沟通后,为学生再次引出诗题《暮江吟》,并让学生思考这首诗为什么叫“暮江吟”,让学生初步了解“暮江吟”主题的类型。通过观察题目,学生了解到诗歌作者是白居易,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认识白居易吗?对他有什么样的了解?”由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认识的白居易,有的学生说“我爸爸教我背诵过白居易的诗”,“我听过他的故事”,以此为学生拓展白居易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诗人展开深入的了解。而后,让学生将古诗含义和诗题结合起来,再想一想为什么古诗的名称叫“暮江吟”。然后开展活动——“明确诗歌含义,感悟诗歌意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看注释、查字典、询问教师的方式去展开诗的学习。首先是初步感知,让学生阅读整首诗歌,在情境中感悟诗歌中和谐、宁静的意境,让各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到主动提问,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汇,懂得向教师寻求帮助,还要抓住诗歌当中的重点字词,感悟诗歌意境和情感。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理解后,教师可以选学生汇报整首诗歌的含义,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学生所描述的诗的含义展示出来,并进行修正和补充,以此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诗歌,让其边阅读边联想,充分感知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领悟诗意,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3.斟酌语句,领会文字美
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教师可以从文字入手,为学生解析诗歌,以语言推敲的形式来让学生领会文字美,让其体悟诗人对文字的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的活动来了解诗歌文字的不可替代性,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文字美。
通过对《暮江吟》古诗韵律和意境的感知,学生已对古诗有了一个基本认知,为深化学生对古诗的了解,教师可以进行拓展,让学生课下在网上查阅一些关于白居易的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音画的方式引领学生去体会古诗的文字美,让学生展开联想,初步感悟诗歌的意境。之后,教师可以播放由诗歌改编而成的音乐,并进行引导“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和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诗歌有什么关联吗?”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引出“暮江吟”,让学生深入感知古诗的意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古诗中描写意境的词汇进行圈画,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文字美。之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整首诗歌,体现诗歌的凝练美。教师还应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对诗歌语言的运用,让学生说一说诗中哪个词汇和字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多媒体中进行圈画,带领学生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感受诗歌语言的韵味。在学生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词义对诗歌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最后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含义,并提出质疑,诗人利用这首诗在表达什么呢?诗人用了什么方式去描写露水和月亮?教师应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文字的巧妙运用,并以此分析诗中的思想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整首诗歌的含义来充分体会诗句文字和诗歌撰写方式,了解诗人如何运用文字来描述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可以播放“暮江吟”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诵诗歌,深入体会诗人的文学造诣,感受诗歌文字的凝练美。通过让学生感知诗歌词的文字美来强化并推进学生美育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4.研析诗歌,体悟情感美
教师可利用诗歌研习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倾听范例,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此初步理解诗歌词的韵味。教师还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其对诗歌的感知,使其沉浸在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中,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全面激发想象,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暮江吟》的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文字美,接下来还要着重感知古诗的情感美,以此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图片中是一个景点——杭州,对学生展开引导“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出“杭州”这个答案,让学生欣赏杭州的景象,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想。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引导,如“杭州和我们今天讲述的诗歌有什么关系?”由此让学生阅读诗题,寻找诗歌与临安的关系,有学生通过诗歌题目了解到“这首诗歌可能是围绕杭州景色来描写的”。此时,学生已知杭州是一个地方,且对古诗的含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解诗歌的含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话去说明古诗的内容,并为学生介绍诗人白居易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了这首古诗,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诗所描述的景象,让学生明白诗人白居易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写下了这首“暮江吟”,并让学生产生质疑:“诗人白居易看到了什么景象?诗歌中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自读自悟,深入体会诗歌中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情绪。例如针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红”这句诗,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从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更加准确地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色彩,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有学生说“赞赏”,表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这种方式带领学生理解古诗内涵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情景模拟,为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学生要将诗歌中的情绪体现出来,并根据诗歌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姿态和表情,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感受诗人的情绪,以此推動学生感受情感美,实现美育的发展。
总之,诗歌教学是发展学生美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住诗歌的特点,通过观察引导、情境创设、语言感知、内容拓展等形式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全方位地发展学生的美育,并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核心设计诗歌教学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体悟诗歌当中的韵律、情感和意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洋《小学语文诗歌美育教学实践分析》,《基础教育研究》2021年第19期。
[2] 张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相融合的研究》,《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第13期。
[3] 言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小学生》2020年第6期。
[4] 张文婷《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蕴含的审美教育》,《内蒙古教育》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