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我国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也让新要求与新标准应用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此,本文以快乐教育理念为引导,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现实状况,接着探究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快乐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 有效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28
语文是学生接触文字、了解语言以及形成对世界基本认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新课改后,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快乐教学,要实现轻松、愉快的语文教学。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单调无趣,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会语文的内涵。因此,文件指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教师作为学生的带领者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只有将引导教学与传授知识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积极思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推动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快乐教育为理念,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重复、机械地讲课,学生也机械地听课,该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想法,导致学生无法自主思考,由此会逐渐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致,甚至产生厌倦语文学习的情绪,此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成长甚至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深化教育改革之前,我国采用应试教育,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实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所以即使素质教育被逐渐推广,但是应试教育对教师授课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全国各地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有些教师不愿转变教学方式,使快乐学习的目标难以实现。不管是对教师还对学生而言,这类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快乐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
(一)快乐教育的概念
快乐教育理念,从字面上来说,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即教师快乐地讲课,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更具体地说,快乐教育就是使教师与学生分别以快乐的情绪教学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快乐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赢。教师能够把语文知识快乐地讲授给学生,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知识,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快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枯燥压抑的课堂氛围,通过新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快乐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先对快乐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如为什么教学、怎样快乐教学,而后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快乐教育理念与传统理念有根本的区别,因为快乐教育理念倡导课堂教育的多元化,弱化了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想法。
(二)快乐教育的特征
快乐教育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快乐教学。快乐教育一反传统教育枯燥、乏味的特点,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如此,知识将不再难以理解,学生也愿意主动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二,快乐教育具有互助性。互助性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助。例如,在课堂中,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或者是认为教师讲错的地方进行提问,将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快乐教育理念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体会学习的快乐。
第三,快乐教育具有上升性与发展性。上升性是指快乐教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性是指教师要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目标,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快乐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讲授方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小学课堂还是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注重讲授,忽视了学生的想法。但小学语文是启蒙教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目前,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当教师在讲台讲课时,学生很容易走神;当教师在黑板写下课堂知识点时,学生也只是负责记,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学生的学习被动而盲目。同时,教师很少创新讲课方式,而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不符合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丧失语文学习的自主性,甚至会产生烦躁、抗拒的情绪。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的没有体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不利于学生发展,因而改变教学方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以教师为主体,且互动较少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没有课堂参与感。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沉闷,导致这种教学形式不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为单调压抑的学习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参与课堂互动。此外,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其思维固化,不注重学生的想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讲述文章主旨,否认有些学生的其他想法,认为学生的想法与文章主题不符,甚至会批评学生并让学生记住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与新奇事物呈正相关,教师讲解的内容越新奇,学生被吸引的概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利用新颖的故事或者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另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以学生为主,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让学生自由学习、自主討论、自由思考。
(三)课堂缺乏趣味性
从大多数教师的教案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堂具有单调性的特点。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新词生字、朗读全文和讲解文中主旨三部分。教师基本按照教案内容来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无趣性。趣味性不等同于娱乐性,趣味性是指教师利用多种方式,例如图片、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般会利用黑板来进行知识的梳理,学生只能学习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知识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体会文中场景,不能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学习方式死板。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盲目抄写笔记,使教师无法真正落实育人的目标,也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为此,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营造积极快乐的课堂氛围,在生动的课堂中牢记知识。
四、快乐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新教师的讲授方式
1.情境教学法
为了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开始前就应设计好情境,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几个有趣味性的情境,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内容。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所找的视频、图片、音频要与语文课文的内容、主题贴合,要找积极向上的图片、视频或音频,不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第二,视频、图片、音频应当符合学生的年纪,如果其内容过于深刻,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那么教学目的也就无法达到。第三,视频、音频、图片都只是教学的一种途径,重要的知识仍需要靠教师讲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重点放在播放视频、音频上,仍应以讲授知识为主,多媒体手段为辅,由此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
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以图片的形式展现陈巴尔虎旗草原风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图片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全方位地展现了草原的美丽风景,让学生观赏草原风景并向往草原风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穿插讲解,如播放陈巴尔虎旗草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后面内容的顺利教学奠定基础。
2.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在正式教学课文之前,教师讲述一个和课文内容贴近的小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前讲述的故事要和课文内容一致,不能存在偏差,且选择的故事一定要有可读性、趣味性。故事导入法只是教学方法中的一種,如果没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教师就需选择其他教学方式。第二,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讲解,教师讲解时要灵活变通,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三,教师讲故事时需抛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继续听讲的欲望。例如,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这个人/事后来怎么样了呢?”故事导入法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以《开国大典》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之前,首先应该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介绍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并描述当天的盛况,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学习课文。又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讲解故宫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沉浸式”地学习课文。
3.电影演绎法
电影演绎法是指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几位学生进行演绎。电影演绎法的优势在于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快乐中牢记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局限性是并非每篇课文都能够使用这种方法,而且学生活泼的性格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电影演绎法贯彻了快乐教育的理念,将快乐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教师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进行演绎。这几位学生应提前预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进而将课文的主题思想用表演呈现出来,使其他同学直观感受到爱国英雄的精神,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传达的思想。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与主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二)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加强师生互动
正如上文所讲,学生没有自主性,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转换角色,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进行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浪淘沙》时,教师可以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提前让学生预习,查找作品的翻译。在正式讲解《浪淘沙》时,可以选择几位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最后,教师针对有问题的地方再进行解答。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求知的欲望,还可以促使学生自由学习、自由思考,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三)增加课堂趣味性
1.小组讨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单一、枯燥。如果只是教师反复讲解知识,学生反复学习知识,则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趣味活动,增加课堂互动。小组讨论是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途径。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讲解课文时留给学生一些问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与思考,最后由指定的人进行回答。
例如,在教学古诗《代赠二首》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丁香在这篇古诗中被寄寓的情感是什么?第二,哪句诗被作者引用?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然后以小组方式展开讨论,最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位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设置游戏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代赠二首》为例,教师可以读前一句古诗,让学生接后一句古诗,或者可以是古诗接龙。对回答次数多和答对次数多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游戏应与课文内容相关,游戏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课堂时间的五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游戏为辅助。这种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启蒙性学科,能够推动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转变角色,并改变教学方法,将快乐教育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创新教学途径,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维水平,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成为新时代素质教育下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赵秀环《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年第9期。
[2] 王娟《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
[3] 韩静《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文理导航》2021年第12期。
[4] 卢翠珍《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