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君丽
摘 要 简要阐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基于教育技术革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二元视角,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重构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价值取向;大学生;教育技术;校园文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9-0020-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以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对社会环境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既有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如开拓、进取、创新、平等、竞争等积极向上的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认同,也存在一些非社会主流、负面不良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利己、享乐、拜金等也被不少大学生奉为圭臬,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得较为复杂多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1]。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传承,其影响和意义十分深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以及校园环境等相较过往均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的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等正通过教育技术的革新、校园文化的演变不断向高校内部全方位渗透,进而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探索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来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重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教育技术革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二元视角,就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及重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以飨大家。
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
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也就是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选择的问题[2]。就目前来说,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逐步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如此大规模、大范围、深层次的社会转型,必然存在新旧秩序、规范、价值标准的冲突,也就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重大影响[3]。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所呈现出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得到增强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地位的不断加强,再加上互联网加持下西方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他们重视对自我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变化趋势。
1.2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性转变
功利行为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重要趋势。一直以来,大学生受到的主流价值观教育都是重义而轻利,奉献精神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个人利益不再一味地让位,其地位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得到肯定和承认,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不再受到排斥。
1.3 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增强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另一大变化就是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竞争并不是被推崇的一种价值取向,但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竞争已经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一种价值标准,竞争意识似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本能,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社交中无不充斥竞争,这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中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传统文化中“知足者常乐”“枪打出头鸟”等不再是金玉良言,反而被现代解构为不思进取,这凸显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除上述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变化情况外,民主、法治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普遍增强也是其价值取向的一大变化,这与我国社会整体的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重要关系。而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有所弱化也是其价值取向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当然,这里的弱化只是相对而言,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追求表现得更为理性的同时,其政治意识被金钱、时尚所消解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2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核心的变化则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来自社会整体环境变化的冲击,变得更为复杂多元[4]。笔者从校园环境变化入手,基于教育技术革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二元视角,探索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2.1 教育技术革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趋势受教育技术革新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教育信息化对校园环境的改造,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环境,尤其是新媒体对校园环境的深度渗透,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深远的影响[5]。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这打破了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教育的社会化、自主化得到空前的加强,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价值取向的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所能够授受到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渠道单一、内容定向,其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保持着高度的趋同,高校的价值教育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方面成效显著。
教育信息化在技术层面是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环境的一种重塑,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拓展了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途径,学校教育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甚至不再是主要途径。而教育模式、方法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并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世界的看法、见解,不再局限于教师与书本,而是拥有更为广泛的信息来源,在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碰撞中,对世界的运行规律、发展变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正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
教育技术革新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环境,并以此突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藩篱,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利弊共存的。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将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使得学校教育的社会化程度空前加强,学校教育环境正与社会环境深度交融。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主阵地,高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价值引导在借助社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化所带来的对学生价值引导的干扰。当代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几乎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到知道的任何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引导的话语权和权威性。而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对校园环境的全方位渗透,更是使得高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变得事倍功半,多元文化、不同价值理念借助新媒体传播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抢滩登陆”,在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对其价值取向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6]。
2.2 校园文化建设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并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是其办学精神和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7]。校园文化通过群体意识和环境氛围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价值取向。但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不断演变的过程,其形成本身就来自校园内所有成员的言行以及对其的制度性规范。从这一点上来说,校园文化与学生价值取向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创造,具体体现为一种有目的地对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的塑造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文化的价值定位,这是其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但就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在价值定位方面多数比较模糊,这使得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大打折扣。欧阳康[7]认为: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具有特殊意义,高校应当在重视校园硬件建设的进程中强化人文氛围,在价值多样化的进程中保持主流价值,在社会市场化的进程中保持学术品格,在教育规范化的进程中保持个性的品质,在大众化的进程中保持精英品格,在学科专业化的进程中保持全面素质教育,在行为世俗化的进程中保持高尚人格。显然,就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来说,还远未能达到这种价值追求,更不用说在价值创造方面有所建树。换言之,也就是说当前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还比较小,远远没有发挥出校园文化应有的价值影响力。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多时候并不是显性的,更多是一种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所高校的校风、师风、学风、班风,在处理学校内外各种矛盾冲突时所展现出的立场、态度等,均体现着一所高校的价值追求和理念,这会对学生的价值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当前多元文化、不同价值观充斥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的价值澄清显然更为关键。
3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构策略
3.1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打造高校信息传播体系
高校教育技术革新是不可阻挡的大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构,必须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抢占网络高地和新媒体传播阵地,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在高校的传播。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来自信息传播渠道的網络化以及新媒体无孔不入的传播渗透[8]。因此,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打造高校信息传播体系,就成为大学生价值取向重构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校园信息传播体系,优化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
首先,高校应强化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应借助信息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通建立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校园信息传播体系。
其次,高校应在抢占网络高地和新媒体阵地的基础上,积极通过校园新媒体传播矩阵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在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下,仍能够接受学校所传播的主流价值观,为学生的价值澄清提供更为明确、更为有力的指引。
最后,高校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交流模式和方法,不仅要在教学中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升教学有效性,而且应在学生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沟通渠道和途径,从而使学校的信息传播能够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积极主动地接受学校的主流价值理念的传递。
3.2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价值取向的重构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校园文化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气神”,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学校的价值追求、价值立场和态度,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对实现对学生价值取向的重构,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具体来说,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突出学校的人文氛围,以人文精神来凸显学校的价值追求;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强化主流价值的渗透和宣扬,同时要对价值多样化予以认同和支持;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学生的个性品质与社会规范的辩证统一、社会价值与学生自我价值的统一。
4 参考文献
[1] 吴琳琳.新时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表现、影响及引导[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1):106-111.
[2] 唐源,冯文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92-95.
[3] 彭小平.论当前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重构[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121-122.
[4] 吴利文.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路径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7):84-86.
[5] 蒋智华.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引导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6(7):51-53.
[6] 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83-84,71.
[7] 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8):5-10.
[8] 姚本先.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轨迹、特点及原因[J].高等教育研究,2007(9):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