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2023-07-14 16:02吴梅
今日财富 2023年1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经营

吴梅

国有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经济竞争带来的冲击。但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无法发挥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作用,对此就需要结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探索有效的策略,提高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经济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企仍旧存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也影响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效率。对此,必须要深入探索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现代国有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其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性、财务安全等而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从整体上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核心能力,从而达到公司的战略发展。风险管理,就是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目标,分析日常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好管理。它涵盖了公司的董事会、经理和全体员工,并在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各个层面、部门中广泛运用,主要目的就是加强风险的识别和处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可以高效达成。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性

首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具有一致性的基本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保障公司的合法运营,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其次,两者均注重员工的参与,以公司董事会为主导,引导和督促管理层和下级人员共同实施,并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负有责任。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要涉及公司的每一个层面,这要求从领导到下级人员的全方位参与和协同。在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与管理模式。第三,两者都是对企业自身的全面经营,要不断清晰地认识到公司的发展历程,自身的全面经营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要将管理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常态的运作机制。第四,是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合理保障。科学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手段能够指导领导做出科学的决策,使其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职业价值。企业的运营管理本就十分复杂,是一个涉及大量资源使用的复杂流程,其中的诸多因素又相互影响,也会产生相应的问题。但即便如此,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仍是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其保障能力。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差异性

第一,风险管理的内容更为丰富,特别是在企业管理的精细管理中,风险管理文化、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对策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第二,二者的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异,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过程前端,主要就是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理。相比之下,内部控制则注重实际应用,也就是说注重在各个工作环节落实风险控制手段,并致力于促进内部控制与企业规章制度的结合。企业的与风险管理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它们共同组成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资源配置水平等也有决定性影响。

二、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具备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对策,不但能保证国企的经营和经营管理体制清晰、科学地把握各种手续、制度、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等环节,而且还能为国企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可以有效地避免经营活动偏离正轨,即使是遇到了难以避免的风险,也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为国企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二)确保经济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让决策者们了解到公司的最新情况,确保决策的准确性,从而为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以及完整性提供良好保障,避免资产的流失,为会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方面的工作也为审计工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资源的浪费和错误的产生,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缺少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使得国有企业“人治”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尽管我国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但是部分国企在企业治理上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說,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地审计资产的使用以及规划情况,甚至存在着违法、损害公众利益的现象。此外,在传统的国企组织结构中,在财务、人资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具体的职务与职责等不明确的关系,从而使管理决策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出现了问题。很明显,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从而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系统性有待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过程不够科学、完备,控制措施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导致相关的责任人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尽管我国的许多国企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其内部控制体系缺乏衔接,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新开办的企业,由于缺乏风险控制,更没有建立健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整个体制的运行都是走过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执行能力不足。体制和执行出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纸面上的和实际的实施不一致。第二,被动的执行。由于公司员工人数不多,总体实力也不强,管理能力有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具体的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去做管理。第三,不去做,就是想要趁火打劫,谋取私利。

(三)制度建设落后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改革中,制度建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尤其随着现代经济管理时代的到来,更加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时,必须确保系统建设进度的协调。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等原因,其制度建设常常出现滞后现象。这就导致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少合理的制度支持和保证,导致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出来。再加上制度建设规划的前瞻性不足,制度审核上线过程繁琐,造成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落后。同时,由于制度上的落后,也会造成内部控制缺乏根据,不能及时解决某些危险问题,从而造成更大的隐患。

(四)缺少健全的内部审计结构

一些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完善,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一些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或者没有足够的独立性,都会对企业的审计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此外,再加上内部审计的地位较低,无论是领导还是基层都缺少对内部审计效果的科学分析,使某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企业、 CIO、相关监管机构等都参与了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估,但是,不同的监管标准存在着不同的特点,甚至存在交叉的情况,而且不同监督主体之间也缺少有效的沟通,无法形成合力。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各部门和单位共同努力去解决问题,但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审计意识,出现工作协作问题。

(五)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很多公司已经实现跨国经营,而同时外国公司也纷纷涌入我们的市场,所以,我国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其风险也日趋多元化。同时,很多国有企业也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面对经营成本、资金流动等多种风险,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运用金融衍生品来降低和规避风险,这种选择通常是为了减少因汇率波动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主观上来说,国有企业的领导层会利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风险,但他们并不清楚金融衍生产品的双重属性,这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四、国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改进法人治理结构

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完善、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使企业的内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公司内部环境的管理与优化。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包括股东、董事会和部分职工。董事会的职责是改进和提高其执行效率,管理者必须了解其日常运作;监事会的工作则是对其建立并执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监控。同时,公司应树立起一种积极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化,增强企业的团队协作意识,营造积极的内部控制氛围。

(二)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理念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先决条件。只有建立起风险管理理念,才能全面应对多种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各部门都能对风险有一个统一和正确的理解,那么就能及早地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对风险管理进行再认识,从而在公司经营中及早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

(三)完善内部管理规范

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发展需要。一是要建立健全董事会的运作机制,明确董事长的职责范围、财务运作流程和运用准则、投资管理标准、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二是要明确岗位责任。合理分配岗位责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为岗位分配具体的权力和责任,确保责任的行使和职位设置的统一。三是要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重大项目的投资和使用需要经过审核机构的批准,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需要提供资金使用的统计资料,包括批准、证明、调节、核查等需要定时记录,相关项目的安全和效果也需要审计部门的审核。还需要有效地对公司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有关的资产评价机制,以便能够把握其分配规则,保证公司的发展和经营。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前期工作。第一,要对影响到企业生产和营销过程的要素进行研究,并将多种风险的影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调查和分析。判断风险的影响程度,然后制定有效的、合理的对策,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第二,减少经营中的风险,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审计机构。在进行重大风险管理时,必须包括生产和销售、财务活动、市场背景、相关政策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监测,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已有的风险,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确保风险不会继续扩大。特别是对抵御风险能力相对低下的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另外,要加强对运营费用的控制,根据基金的运作情況进行追踪和监控,对财务数据中的相关项目和信息进行分析,监督执行标准的财务程序,如果发现财务信息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发生。

(五)构建良好的管理文化

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一个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关观念,积极营造科学、务实的内部风险控制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做好科学的指导。和谐的管理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强化企业凝聚力,进而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此外,要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长效的内部管理与监控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潜力,并持续推动企业的风险控制与文化的有效整合。

结语:

总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只有充分地发挥出二者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国企的良好发展。但国企在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上仍有一定不足,所以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策略,提升国企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真正效用。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国有企业经营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