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
中小企业融资无法获得主流金融机构的担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利用高成本融资方式实现融资。从银行视角来看,怎样实现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最大程度减小融资风险,这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典型的特征,要与上下游企业开展交易及结算,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供应链金融。它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领域,是中小企业实现融资的关键路径。一般是银行利用融资及结算等方式给予客户贷款。可以全面降低筹资门槛,全面减少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它是新型融资方式。
一、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简而言之,银行把企业联系起来给予应用的产品与服务的融资模式,也就是将资金当作供应链溶剂,提高其流动性。通常而言,商品的供应链由原料购买,至生产与最终产品,通过网络将产品送至人们手中,把多方连成整体。从供应链来看,核心企业由于强势地位,常常在贸易条件上向配套公司提出严格要求,继而使这些公司面对较大压力。大部分配套企业规模较小,无法从银行融资进而造成资金链相对紧张,供应链不平衡。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讲,它通常指以产业链为切入点,采取金融科技手段,有效整合相关信息,基于真实交易,建立金融供给以及风险衡量体系,提供金融处理方案,及时响应企业需求,节省成本,提高供应链相关方价值。
二、供应链金融对银行的意义
(一)有利于银行改善信贷结构
从供应链来看,其核心企业同上下游企业始终都存在密切的贸易往来。就核心企业而言,因为和供应链企业存在贸易合作关系,所以有必要对其信誉及存续能力等开展全方位调查分析。银行应对供应链企业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核心企业资金偿还能力开展科学评估,利用大企业担保,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授信进行转化,使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银行应结合收款应付款等实施金融融资,与其他机构贷款进行对比,银行的风险是相对较低的,也是极易进行的交易活动,具有较大的优势作用,可以促进银行信贷结构不断完善,全面降低风险金融规模,从而推动银行健康发展。
(二)利于为业务发展创造增长点
银行机构推行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够为核心企业提供支持,对于中小企业,能够借助供应链关键企业来获得银行的金融服务。由此银行可以为供应链企业构建科学的解决方案,给予有关企业更多的贸易合作机会。银行也能给予供应链中所有环节企业一系列金融产品及服务,增强他们的竞争力,极大地降低其运营成本,进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借助非利息收入等利润指标,还能拓展客户群体的范围。现阶段,国外银行给予了供应链很多服务及支持,促使其金融业务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实现了新的经济增长。
三、当前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现状及问题
(一)从供应链金融体系来看,信息传递效率较低
对于供应链金融,要求这一体系中的所有节点之间存在密切的配合,能有效扶持,方可全面体现其优势作用。然而从大部分企业及银行来看,供应链金融是比较新的融资方式,还无法全面掌握相应的操作细节,极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从而给供应链体系中节点的经营决策造成不良影响,无法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即便是企业能获得融资资金,也极易由于错误决策导致市场竞争错失机会。除此之外,从中小企业来看,其信息化管理不够先进,使得内部信息不够流畅,对于应收账款等信息,还要定期进行人工盘点,一些中小企业还不具备供应链管理意识,将这些信息当成保密信息,而没有同其他企业进行共享。
(二)从供应链金融来看,运作环境有待成熟
供应链金融面对的市场潜力还没有获得全面挖掘。具體表现为:首先,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及机制没有让供应链金融帮助企业获取相应的融资机会,缺少必要的税收措施,有关的信息平台还在持续建设中。其次,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导致很多环节的工作都会产生风险问题,缺乏专业工作者开展量化分析,使得中小企业无法通过银行得到相应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不利于供应链金融持续发展。最后,缺少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就整个供应链来看,核心企业是难以同中小企业实现共赢发展的,核心企业基本上都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虽然商业银行会持续增加贷款额,如某年贷款额是2万亿元,然而中小企业却不具备优势地位,从核心大企业来看,其在供应链中所占的比例还在持续提高,其应收账款为7.3万亿元;占用供应链的时间还越来越多,从之前的45天延长到68天,提高了5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流向问题,首先是流入中小企业,接着从这些企业流入核心企业,这会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从而产生左手“输血”右手“失血”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是毫无作用的。
(三)相关法规制度有待健全
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未形成立体化资本市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通常是通过商业银行借贷方式完成,在银行信贷体系中,还没有对中小企业构建相应的贷款申请流程,使得一些优秀企业被拒绝贷款。定向给予其融资服务,不管是商业银行数量还是资金规模,基本上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还没有构建科学的质押担保体系,未构建有效的法律法规,缺少有关的信用担保体系。相较于传统信贷方式,供应链金融通常是将流动资产当成担保。在《物权法》中,对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了规定,可以当成质押品开展质押,然而对于流动资产质押物,其所有权在进行流转时常常会涉及很多利益主体,对于这些利益主体,在权、责、利方面的界定,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有着大量的空白。因为存在法律风险,所以借贷双方的利益会产生“灰色地带”,往往会对供应链金融涉及的业务模式保持观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供应链金融发展,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
(四)信息不对称及惯用自筹模式
1.信息不对称。因为企业还在持续发展中,面对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的情形,这些企业常常会选取高收益投资,但是同时会伴随较高的经营风险。因为信息缺乏对称性,相关财务信息并没有公开,也不够完整,这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对中小企业的综合情况开展科学评估,不能判断其偿债能力,由此将对其提出较高的贷款要求,导致融资有着较大难度。在这一过程中,在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处理时,会形成一定的成本,通常会将其转嫁给贷款方,这会造成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继而对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合作造成不良影响。
2.惯用自筹模式。目前,一些中小企业还惯用采取自筹资金来处理融资困境,不过其自身能力有限,常常难以按时筹得足够资金,这将极大影响其运行计划,引起运营风险,还容易造成企业无法支撑,最终倒闭。
四、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对策研究
(一)加快供应链金融信息传递速度,赋能供应链金融
1.针对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信息传递流程
为有效处理好供应链金融产生的信息传递阻塞问题,让信息共享更加透明和便利,基于供应链金融体系,应对银行与企业共享信息进行全面监管,在信息衡量以及风险防范等框架构建期间彼此沟通与探讨,这将促进对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及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的有效监管。在这一过程中,从供应链金融体系来看,其中所有的构成节点都应建立在相同的数据资源库中,第一时间更新相关的信息,从而实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有效构建。
2.借助前沿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
现阶段,大数据及区块链等技术取得了进步,被普遍应用到各行各业中。针对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中,银行通常无法对其业务发生流程开展全面跟踪监管。若是可以把现阶段先进的技术措施同供应链金融开展全面融合,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进一步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3.发挥纽带作用
从金融体系来看,其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借助其丰富的监管經验,为商业银行开展准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以实现供应链信息全面整合。基于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还构建了科学的数据库。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还能为银行筛选信息奠定基础,从而强化对有关业务的监管,进一步实现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目的。
(二)创造适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环境
1.针对供应链金融,构建和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我国还未构建健全的供应链监管体系,需利用合理的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建立优异融资环境,实现银行间良好竞争,从而给予中小企业完善的融资服务,提高对他们的融资支持力度。
2.提供扶持政策
供应链金融还在持续发展中,在这一过程中应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货币政策来看,可对中小企业实施定向降息政策;从财政方面来看,应适当减少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税负,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其信用等级,以促进日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还应对融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融资成本。
3.加强监督管理
从供应链金融来看,其市场环境的建设与完善的监管机制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要强化对经营风险的管控与防范。由于核心企业是供应链担保方,其经营情况与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经营存在紧密的联系。相关部门应注重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育,对供应链中涉及的数据开展量化分析,构建模型实施全面挖掘,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将其和高新技术进行全面融合,积极防止可能会产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继而提高供应链金融产业的发展活力。
4.提高管理水平,彰显核心企业的价值
对于供应链金融,其中核心企业是非常关键的,可以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行,一个成熟的供应链,其中所有企业之间都为共生共存的关系。通过核心企业的主导,这些企业之间实现了彼此信任及合作,有利于实现供应链资源的科学配置,全面减少成本,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在成熟的供应链中会逐渐产生信用共生机制,有助于增强供应链中所有成员的竞争力。完善的供应链中的企业信息通常都是完整及透明的,能够被商业银行所借鉴。其中企业的信息可以通过银行信任的企业进行筛选甚至提供,这样将极大地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以达到银企共赢的目的。对于边缘企业来说,应保证和关键企业信用实施有效绑定,从而提升双方合作稳定性,在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它将具有连带责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与此同时,核心企业,因为具有连带责任,在对贸易合作对象进行选择过程中,应先对拟合作企业资信开展全面调查,降低这些机构提供贷款时风险的出现。这样将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路径,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核心企业来讲,可利用供应链中效益溢出实现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核心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意识及水平。
(三)构建和完善信用机制
长时间以来,中小规模公司信用等级不高问题增加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出现风险的概率,应该正确认知信用机制在引导以及规范管控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应该构建和完善信用机制。具体而言,对信誉不好、道德观念不高的企业,要采取法律约束等方式来开展惩罚,达到警告以及监督效果。另外,针对信誉佳、运营合规的企业,应该提供适当政策支持,金融业务上提供适当福利。总而言之,信用机制构建是确保金融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并且也是引领企业战胜危机的核心所在。其次,为促使信用机制更加有效,建议学习先进手段,将个人以及公司信息进行融合,同时采集与归纳公司在银行的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这样一来,银行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这些公司的信誉等级,继而做出最佳判断。并且,这对于企业也发挥了督促作用,能够使其积极规范信誉信息,打造好的形象。
(四)建立专业管理模式及加强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水平
1.建立专业管理模式
供应链金融除了有效处理了融资难问题,同时也是银行信贷业务下的重要业务。目前针对供应链金融,银行已经认识其发展前景,大力进行金融拓展活动。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讲,它属于对信贷业务的创新,然而一些银行的管理模式有着滞后性,这便造成银行当下的管理模式难以符合信贷业务发展要求。显而易见,银行应该落实好管理转向,使模式和信贷业务彼此适应。并且,银行要持续健全管理系统,引培专业人才,让金融业务正常进行。而这可以减少银行支出,也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引领其走出困境。
2.加强供应链金融线上化水平
从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来分析,将来供应链金融创新会向着线上化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研究行业领域特点,根据优势为成员企业提供更佳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银行和核心企业应该强化合作,加强信息协同,确立金融线上化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应对发展形势,银行应强化合作,共同建立合作平台,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构建支持体系,开发与科学运用金融工具。就核心企业而言,应该落实好数字化建设,同时强化信用建设,构建成熟产业链条。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供应链金融,深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其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融资等模式,有效处理了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题,对供应链涉及的预付款等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增加了企业的融资路径,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持续发展,对中小企业经营发挥着较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