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子渊
我们生活在一个隽语格言泛滥的时代,现代性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生活图示。然而,前人今人的殷鉴与热望反而将我们囚囿,使我们不知何往。乔伊斯以其诗性的言辞为我们指明前路:“去生活,去跌倒,去犯错,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观照古今,生命图景已然云泥有別。中古社会稳定闭塞,生活经验固着,人们在土地的牵制下锁定生命的走向。而今,我们身处观念杂糅的世界,可以质疑生活的既成模式;我们还能站立在不同的生活体验之上阐述道理,奋起为自身的生活方式提供辩护。
然而,无穷尽的道理也淹没了我们的思维空间,试图用它们的逻辑塑造我们的认知。若盲目体认附和道理,人生只会通往迷蒙的混沌。
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与社会场域中,许多道理不可兼容。但人们往往以“讲道理”之类的表达希冀对方服从自己,而“大道理”更试图以道义高度赋予的侵略性征服人们。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这一共同体才是高尚的生命姿态,而犬儒主义则追求纯粹的个体精神圆融。二者都建构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若试图以自己的道理说服对方,便会无所着力。
固定的道理,常常无法应对矛盾复杂的现实。生命的理想厚度与贫瘠的现实状况不可避免地存在无法消弭的沟壑。道理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应该象征着更多维的可能性,是我们进入他者生活图示的窗口,而非通往生命更多可能性的路障。
而且,世俗意义的成功常常使我们忽略生命自有的价值,而真正的良好生活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信任,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在生命的裂隙中迎着月光奔突。唯有让生命拥有犯错和跌倒的权利,人们才能在浩瀚的道理间踏浪而行。
抱憾与完满的轮回是生活的常态。有一偈如此: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问余何适,廓尔忘言。生命的至道在生命中铺展,且无论何适,但尽力生活。
(指导教师:陈晓华/编辑:关晓星)
评点
围绕“道理与人生”,作者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思考:中古与现代、不同的话语体系、固定的道理与复杂的现实、世俗意义的成功与生命的价值。在对比中,观点得到强化,思维得到拓展。而作者对哲学的浓厚兴趣使语言表达和思维格局有别于一般的考场作文,产生了“点亮”眼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