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 李琳琳
关键词:“双一流”;“互联网+”;创新型俄语人才;自贸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创新型外语人才成了主流。在“双一流”建设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面临着一流教育、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这为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驱动力。目前,我国培养的俄语人才具备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已知领域的能力,但突破或创造新的领域能力有待提高。“‘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无疑是促进了创新精神的高端输出。然而在该背景下,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尚不成熟,暂未取得重大突破”[1]。因此,高校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教育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在“双一流”和“互联网+”背景下,探讨如何培养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尤为重要。
一、培养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的必要性
创新型俄语人才指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创新的知识、思维、能力、素质,同时又具有一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改革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促进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为高校建设一流教育、一流课程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俄语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构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标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俄语教育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使命,但培养现状不尽如人意,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为模糊,同专业不同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教学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落实不到位;构建课程体系时,高校忽视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创新能力等相关课程的配置;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方法陈旧,未能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革新,明显能发现俄语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熟练的信息技术手段、文化和政治素养高的人才资源的匮乏。在“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可借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俄语(含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向设计,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是从“1-1”的闭环过程(见图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需做好社会需求调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各领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能力、思维结构的人才,同时结合学校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俄语(含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战略,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多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确定毕业要求后着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能力目标,继续优化俄语(含翻译)专业布局,在厘清创新型俄语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后,设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在整合、优化课程时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创新性,开设贴近国际和信息前沿的课程类型,通过互联网资源努力实现各高校间课程共享、学分认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以适应和满足卓越创新型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大纲中应有能体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达到毕业要求方可毕业,进入社会服务于国家、地方。
(二)利用互联网搭建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培养俄语人才时应充分利用外籍优秀教师资源,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有效利用。高校俄语因语种限制,面临着有效的网络资源匮乏、相关软件开发滞后局面。教育现代化必将引起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能力,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提升信息素养,主动搭建俄语学习交流平台,在教学中采用新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模式、O-AMAS 教学模式等教学形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它既包含传统的线下教学,也包含通过线上连接的方式进行新课讲授和在课余时间通过线上进行作业点评等”[3]。
从高校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机融合线上线下课堂,能有效解决学时、资源不足等现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学情,结合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记录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式、内容,向学生反馈信息,师生能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卓越创新型人才应各有所长,各高校应建立多样化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为了避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功利性,高校在整个教学中利用智慧树、学习通、雨课堂等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考核,应更多关注学生平时学业的考核,在互联网教学平台建立学生个性化考核档案,设置更加適合卓越创新型人才的考核计划。
以基础俄语课程为例,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教学活动如下:
课前,教师可将教学所需的微课视频、文本材料、俄语精品课相关网络链接等内在的数字化资源根据每个章节内容灵活地搭配,上传到智慧树平台上。导学包中应指出章节学习要点。如在讲授《大学俄语东方》(新版)教材第2 册第3 课 “我的大学生活”时,课前导学包中,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中应含有“отличаться,красный диплом,... наступалапервая экзаменационнаясессия.”等重难点提示,并设置思考题“请举例说明同义词‘учиться,заниматься,изучать在支配关系和用法上存在的差异”“你是否对大学有清晰的认识,如何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引导学生课前了解本课词汇、词组、句型有哪些,并进行在线闯关测评,掌握本课重难点。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预习对话、课文时朗读音频上传到平台,进行在线测评,测评形式可以采用事先分好的4—6 人小组互评,教师复评的方式,检测学生听、说,以及预习情况,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中,结合课前线上学生学习情况,分解、细化“我的大学生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任务情景,如设置5 分钟内能完成的课前线上学习效果的课堂检测环节,小组合作围绕在线学习时遇到的重难点、疑难点以及思考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协作能力。通过线下课堂设置与“我的大学生活”话题相关的角色模拟等教学环节,增加教学内容的挑战度,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思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中,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根据本课重难点及线上线下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讲解、答疑。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本课专业知识外,可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抗疫英雄、先进人物感人故事,转变学生的看法,告知学生个人努力也会促进社会进步,之后教师抛出“如何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学毕业后,如何选择工作”问题;组内成员用俄语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组员之间互听互评,教师实时监督每个小组讨论的情况,小组内选出最佳表述或结合组内成员间的观点重新整合“我的大学生活”主题表述、制作重难点知识点思维导图,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小组之间纠错、互评,教师就学生测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让学生以滚雪球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教师查缺补漏,并强调大学毕业后应向抗疫英雄、先进人物一样热爱自己的岗位,诚实守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后,巩固线下教学效果,延伸考核评价。学生完成智慧树作业考试模块中本课知识测评,将学习收获以感悟体会文本材料、小视频或是组内情景剧表演方式等总结性材料上传到智慧树平台的问答或群聊模块中,展示学习成果,再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师生评出“最美笔记”“最佳表演”,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智慧树平台发布“我的大学生活”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视频形式完成,注意仪态、语速、语气,内容积极向上,价值观、人生观正确。因接受知识程度不同,学生也可利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性学习,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均有形成性评价环节。在考评学生时可以根据章節内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借助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功能自动记录学生过程性学习档案,教师可实时监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地进行调整教学策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这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俄语人才的教学目标达成。
(三)构建专业实践模式,拓宽专业实践路径
黑龙江省是俄语人才培养大省,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较少、实践岗位专业不对口的高校可利用此优势融合俄罗斯高校、企业优质资源,对接省内自贸区发展需求,构建具有真实性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基地;以实习实训项目为牵引,探索校外涉俄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培养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对俄跨境现代产业实训基地,提高校政行企合作培养对俄全方位合作卓越创新型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不能进行实地实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功能,打造云实习基地,线上实习不受空间限制,可以保证学生完成实习实训,实施“云”实习时,注意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实时监督。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要不断提升自身学科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建立“互联网+”思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培养能适应“互联网+”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俄语人才。针对不熟悉互联网资源应用的教师,高校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培训,以提升教师队伍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化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师资队伍。
起步较晚的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处于建设中,可以聘请省内、省外老牌院校的教授为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提升学校学科整体水平;聘请行企专家做兼职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实际工作案例,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实现校企无缝衔接;加强本校师资的培养,为教师提供多渠道进行锻炼、进修,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本校俄语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卓越创新型人才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一流”建设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将“双一流”建设与自贸区建设相结合,这也是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高校可以借此机遇加快本校俄语教学的改革,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尝试探索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发展战略及体制制度的改革创新结合“互联网+”资源促进俄语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本校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地缘为优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可快速适应时代需求、切实服务地方的卓越创新型俄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