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技能与知识的传授,更要把德育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文章以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为切入点,从影响因素、提升效率的核心要点及提高教学素养的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深入探析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率相关的多个方面。同时得出结论,学生基础薄弱和教育资源不足是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因素,改变思想和端正态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注重教学设计和综合评价教学水平颇为关键。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教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9—0026—04
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让德育课的教学成果真正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行动中,是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提高德育课的教学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需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1],才能有效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一、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在学生方面,很多中职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而学,怎样学。同时,还有些学生认为上职校就是为学技能而来,所以只重视技能与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德育课不重视也不感兴趣,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学好学坏一个样,在课堂上有看手机、睡觉、看小说的,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还有一些学生不听从老师管理,甚至产生冲突也很常见。同时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想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德育课无用,不会用学到的德育课上的知识来看待现代社会,还认为德育课教师的教学只是内容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
在教师方面,一方面,德育课教学往往不像课专业一样得到重视,是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德育课专业教师配备不足,甚至有时拉其他专业老师来顶一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完全不考虑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从而严重影响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在工作中片面地认识中职学生,遇到问题突出强调其缺点,而忽视弱化他们的优点。教师自身也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单纯讲解课本知识,不去关注教学领域的新知识,缺乏研究精神与创新意识。
二、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要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中职学校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自制力差,规矩意识不强,爱玩手机,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大多在学习以外的方面表现得却是相当聪明,比如说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在新环境的适应力强,喜欢追求良好的形象和品质生活,追求出人头地,不愿服输等。行动跟不上,思想是关键。作为德育课教师要抓住他们思想的关键点,找出其厌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因学业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还是对“前途无望”厌学,或是其他原因的厌学。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從教师自身来说,首先就要有敬业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肯花时间多和学生去交流,抓住他们的心理,找到他们内心纠结的关键所在,因势利导,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进一步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帮助他们做好切合实际的规划,树立明确的人生理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决心和自信心。思想观念转变了,行动就会跟进,关于学习的一些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德育课教学忌讳一板一眼的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在教材内。学生本就自制力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课本上的道理学生听起来往往感到比较抽象、空乏,失去学习兴趣是非常常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选择那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丰富的实例与课本结合起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丰富教学语言。教师在传播先进的思想时仅有先进的理念是不够的,语言创新也非常重要。中职生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让教学语言不再呆板,让教学语言更加“有意思”。因此,德育课教师既要深挖教材,又要提升自身素养,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一样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且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以学生在课堂中呈现的情绪、注意、参与、思维等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以往的“灌输式”说教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它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应用情境教学法。德育课课本上的范例,创境激趣非常典型,教师以讲故事的方法将其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要多借助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影像冲击力,多彩的画面、丰富的内容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并提炼出贴合教学内容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去探究、认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
2.采取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方式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小组的分组方式,要使每一组内的学生层次有所不同,责任分工不同,从而达到“人人参与,有效合作”的目的。二是抛出的话题难度要适宜,要使学生能感受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成功喜悦感。德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内化为意识,形成为观念,从而在行动中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思考。感兴趣的话题一提出来,先让他们去说,去想,抓住他们的思想动态,肯定他们的正确想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认识,同时又加深了印象。
3.注重实践教学。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处理信息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参与,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强调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1.课前准备阶段。
(1)备教材。要想上好一节德育课,备教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把握教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内涵,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新颖的思维处理教材,思考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深挖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逻辑结构、内容与实质和教材中蕴含的各种因素,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不断形成探究习惯的学习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详讲和略讲设计合理,抓住关键精讲精练,并且在熟悉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变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备学情。学情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只有在基本掌握学情的情况下,才会更加有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中职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是记不住而是不想去记忆,表现出人生没有目标和抱负,缺乏自信心,对挫折的忍耐力与意志力不强,想改变却又觉得难以改变,有焦虑心理等,这是职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状况。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跟他们做朋友,使他们能敞开心扉;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分析影响学习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对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思并学有所获。
2.课中教学阶段。
(1)重视课堂的导入。以往德育课教学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一上课,复习提问完就直接进入主题,讲的大道理苍白而没有说服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育课教学亦如此。如上课铃响,许多学生回到教室还没坐好,心还未静,这时老师可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或情景来个开场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学生的思维先引向课堂主题。同时充分利用德育课教材的课首案例和情境创设,结合生活实例,选择那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引人入胜的生活故事,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视频、故事、游戏、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创设情境,让德育课教学从生活中来,让学生感觉到这些事就是自己身边的,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主人公是“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从而一步步引向教学主题。德育课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得空洞乏味[3]。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好“情、趣、疑”三个方面,同时激活教学过程,引入“读、讲、议、练”教学法[4]。老师用诙谐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仅身在其中,更要心入其中地与老师的节奏相契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抓牢情感的“兴奋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生活化的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口头表达能力。老师最后做归纳总结并加以正确引导,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变书本的“要我怎么做”为“我要怎么做”,让教学内容在学生内心得到认可,还加深其理解记忆,从而让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到生活中,让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重视结课设计。一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应有一个良好的结尾。教师每节课结束之前,都应做一个归纳总结,这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会更加明确,前后知识的衔接也更加到位。一个好的结课不仅能保证课堂的完整性,还能激发学生对下次学习的渴望。
3.重视课后反思。每节课结束后的教学反思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学活动成为有目的、有组织、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进来,是否善于和老师同学合作、交流,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自学等。二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角色的把控程度,角色是否转化,是否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三是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环境营造得是否宽松、和谐、融洽,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就是反思教学媒体技术的运用,是否科学地运用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完成后的反思,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环节衔接是否合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表现对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要肯定成功,找到不足,针对问题反思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争取在下次教学中做得更好。
三、结论
笔者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为出发点,针对如何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效率分析了影响因素,突出讨论了教学手段和教师素养,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学生基础较弱且思想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学手段落后,此二者是导致德育课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因素。
第二,转变思想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效率的核心要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增强教学互动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
第三,提升教师素养主要着手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首先,需做到对教材内容的熟练透彻掌握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深入了解;其次,需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后,需完成对完整教学环节的总结评价。
参考文献
[1]邹启星.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9(12):135.
[2]王凝.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培训,2017(06):10-11.
[3]孙长锋.中职校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5(07):50-51.
[4]周盘,林树生.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考察与创新策略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7):179-180.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