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在进行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文学作品。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的目标,在于改变现代语文课堂“重阅读轻表达”的现状,使学生克服对表达的畏惧心理,培养审美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得审美体验,其次要在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具有创意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
一、创设情境,激活生活体验,强化学生感受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景,可以加强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选择合适的情境,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也能激发其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对于故事的情感共鸣,教师也可以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也为学习任务的设计提供多种选择。
例如,在学习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来到百草园,你会和‘我’玩什么游戏?为什么?”“‘我’跟老师请教‘怪哉’是怎么一回事,在学校里,你会不会问类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既能让学生非常迅速地把课文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又能让学生在相近的生活情境中,将阅读与语言的表达运用联结起来,同时,还能激发其阅读兴趣,训练其阅读思维。
二、单元整合,提炼学习主题,融合阅读与表达
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当中,每一个大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教师在进行单篇讲授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每个作品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等,更要注重强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每一篇作品都是大单元中的重要子系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主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每篇的学习主题提炼出来,根据教学内容和单元主题,组织阅读与表达的学习活动。
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郭沫若的《屈原(节选)》、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节选)》、孙鸿的《枣儿》,这三篇课文均为戏剧。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采用小说鉴赏的教学方法,即从人物塑造、语言特点、剧本结构、主题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课文的分析和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却忽略了戏剧是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独特文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讲解,不仅没有突出戏剧的“文学性”“舞台性”,还忽略了这个单元的核心问题,即“把握剧本基本特点以及排演的相关知识”。
因此,在教學本单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单元的核心要点,指导学生提炼单元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组织阅读、创作、交流或舞台剧表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能逐步了解剧本的基本特点,也能训练阅读鉴赏和交流表达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舞台剧的表演,能让学生把阅读与表达融合起来,学习舞台语言的运用,并在表演中获得审美体验。
三、想象体悟,丰富审美体验,提升表达能力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非常注重通过想象体悟进入阅读情境,丰富读者的审美体验。因此,我们在教学文学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学习主题,创设情境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如指导学生学习《背影》“望父买橘”这一情节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首先,想象画面,体验父亲的爱子之心。默读第6段,边读边想:文中哪个细节打动了你?请写出你的感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想象,体会父亲的爱子之情。接着,品味词句,感悟父爱。“父亲为什么要为我买橘?”“父亲为什么要装作很轻松似的?”通过问题链感受父亲的一切言行均是源于他对“我”深深的爱。最后,提问:文中为什么要把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写得这样详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理解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四、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进行单篇讲授时,教师通过提炼文章主题,帮助学生建立单篇与大单元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