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四个评价”。2021年3月,教育部联合六部委发布《义务教育评价指南》。无论是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还是综合评价,在对学生、教师、学校评价内容方面,学业质量评价都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业质量评价的起点是标准化的命题。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是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市、区)教研基地项目(珠海市香洲区)的主要内容,以标准化命题为基础进行多元评价研究,最终目的是主抓课堂主阵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不到位的问题,引领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一、目标与思路
基地目标是初步探索出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各学科测试命题的基本结构;编制学科相关因素问卷;制定出命题的双向细目表;编制出命题手册。通过全样本的数据开发建立数据监测平台,生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数据报告及学科相关因素报告,改进学校教学学业质量的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国家义务教育监测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在小學、初中所有学科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研究,优化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进一步探索增值评价,用评价促进学校对学科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达到引领学校育人方式改革的目的。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两份文件,参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内容和方法,以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和相关因素问卷研究为基础,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建立区级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基本范式,解决学校在课堂实施中落实课标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引领和促进学校育人方式的改变。
1.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研究
传统的命题方式一般是按教材设计双向细目表进行命题,而国家义务教育监测给全国使用不同教材的学生命制同一份试题的方式给了我们启示:在命题方向上应参照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这一方面可以促进课程标准在课堂的落实,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应试教育。
2.学科相关因素问卷的开发与研究
在测试时,使用同步问卷的方式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途径与付出的努力、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育人方式等。问卷数据作为监测结果之一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
开展多元评价、差异化评价、增值性评价等研究,使用基于IRT模型的量尺分数来报告测验结果。从课程标准中提炼测量标准,研究可具体化、数据化的评价标准。
三、具体措施及成效
2013年,珠海市香洲区开启了符合香洲教育发展战略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综合改革试验,2016年进入全面实践阶段。为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将试卷和试题进行了差异化设置;为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评价,实践了从内容标准中提炼测量标准;为引导学校更好地提供适合的教育而非寻找合适的学生,开展了学业质量增值性评价,自主开发了增值评价系统;通过“测试+同步问卷”探寻影响学业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探索学生学业成就获取的途径和付出的努力,引导区域学业质量向“绿色GDP”时代迈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落实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香洲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了操作与实践指引。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评价方面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基地在原有评价综合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深入学习《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两份文件,参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在全学科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研究;二是在原有的学业负担、学生成绩获得途径与努力的基础上,开发包括课标教学、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方法等相关因素问卷;三是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测评价平台,在原有中考科目的基础上扩大到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科目。
1.进行监测工具及量表的开发研究
评价是指挥棒,命题是方向。科学的命题和学科相关因素问卷的合理开发是保障科学评价的基础。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根据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改进完善各学科监测维度量表是当务之急。基地正在建立与完善学业质量监测平台,一是规范监测工具的开发,更加有目的、系统化的去采集数据;二是学科命题更加流程化,尝试建立学科监测维度指标;三是对命题质量进行难度、区分度的计算,及时反馈命题质量。
2.评价结果多元等级呈现,更好地反哺教学
考试结果反馈给学校和学生的不再是单科的成绩,而是各知识结构和各能力发展水平的等级呈现。教师从多方面观察、评价与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考试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的重要手段。反馈给学校的成绩报表以多元等级呈现,将高利害的分数变成群体大致位置和个性化成绩报表,尽量将考试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3.在学校评价中开展基于过程的增值性评价
增值性评价是不以学生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目的是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各学校通过“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而不是简单地将一次考试分分计较地进行横向比较。
每个学生各年级抽学科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前测。为了对学校教学效益进行长期跟踪和预测,实现中学教学价值增值的过程,积极探索科学的中学教学质量评价观,开展七年级学科核心素养前测,考试内容涵盖小学各学科内容。试题设置灵活、开放,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有些没有设置标准答案,甚至连参考答案也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想象与思考,不用死方框来限定学生的思维,不要求按命题者既定的思路来答题。题型设计上侧重让学生回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概念理解的问题,少回答事实记忆和概念背诵类的题目。同时,设置大量同步问卷,以证据来支持区域教研工作。
增值性评价引导学校聚焦提供符合课程标准的教育,而非寻找合适的学生。传统的学业质量评价重视结果,增值性评价将更重视过程。香洲区采取了“增值性评价”后,各学校能将“加工能力”通过量化评价体现出来。学校为了使自身的成绩进步得到体现,必须从研究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努力寻找成绩优秀的学生,生源较差的学校也少了一些抱怨。
四、总结
香洲区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数据思维方式,让学校、教师对基于数据与实证的评价与管理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学业质量监测意识,也更好地理解了国家义务教育监测的意义。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教的方式,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的校本应用,将让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个性化的教育,也将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民选,黄华.自信·自省·自觉——PISA2012数学测试与上海数学教育特点[J].教育研究,2016(1):35-46.
[2]羊子轶.加强相关因素监测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省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学生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的构建与思考[J].江苏教育,2020(42):14-16.
[3]侯燕燕,李勉,张丹慧.区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的研发[J].中国考试,2018(6):44-4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