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法则提升小学数学作业效能

2023-07-13 09:30叶丽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叶丽云

本期话题:小学数学落实“双减”,优化作业设计是重中之重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作业的有效设计。“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

[摘    要]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常规手段,因此只有让小学数学作业保持有效性,才有可能把学生从过去那种重复频率高、无学习成效的课时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本文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的追求数量、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运用减数量提质量、丰富有趣的作业、关注学生差异、组织开放练习、让教材生活化、融入小组、自主设计七条法则提升作业效能,让学生在课时作业时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培育能力、創新思维、升华知识,让课时作业成为激发兴趣、提高素养、优化教学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七条法则;小学数学;作业效能

国家正式出台“双减”政策,并随之发布一系列“通知”“办法”和举措,重拳出击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问题。各中小学要落实好教育部要求,切实下大力气做好、做优、做强、做特校内教育,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服务体系,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五育”并举,使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让教师做到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梳理,就如何运用七条法则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提升作业效能,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精神。

一、认清小学数学作业效能低下的问题

问题一:作业追求数量,学生倍感压力

在体育运动、技术工作等很多领域中,大量的练习对于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也从这些经验中看到“量变引起质变”的巨大效果,并将其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希望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因而出现了题海战术、大量的课后作业等情况。学生经常写作业到深夜,学习对他们来说不仅毫无乐趣,而且压力重重,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大量的作业虽然对学生能力和成绩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但也很容易给学生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得不偿失,不值得提倡。

问题二:作业形式单调,学生缺乏兴趣

除了追求数量以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作业形式单调、重复。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有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课后作业会重复出现形式单一的练习题。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的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几十道甚至上百道计算题,单调、枯燥的题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就是像计算器一样做题,进而产生疲惫感和倦怠心理。

问题三:作业缺乏个性,效能有待提高

全班学生统一做一样的课后作业,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是合理、科学的做法吗?近年来,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双减”政策的提出,一再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需要,时刻提醒一直以来“整齐划一”的作业形式并非完全合理。同样一份数学作业,学习好的学生做起来很轻松,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做起来可能会很吃力。所以,课后作业在巩固、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便无法发挥最佳效能。

二、运用七条法则提升小学数学作业效能

“双减”意见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可见,减量提质,提升效能,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作业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对作业进行优化程序,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结合课堂知识要点,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延伸,科学有序地运用七条法则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的作业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法则一:以提升数学作业效能为目的进行减数量提质量

教师要摒弃一直以来的“题海战术”思维,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等具体因素,以提升数学作业效能为目的进行减数量提质量。例如,在设计“万以内的加法”作业时,要明确这节课关键知识点是加法连续进位方法,需要学生真正理解其原理,进而掌握其运用方法。一方面,设计的作业题目要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为什么满十以后要进位,对此可以设计一道作业题目,假设学生的同学或家长,不知道怎样计算万以内数字的相加结果,学生来充当“小老师”给他们讲解加法连续进位法,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的原理,通过这种知识输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设计的作业题目要巩固学生对这种计算方法的运用,对此可以设计相应的计算性质的题目,来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应用。

法则二: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为考量设计丰富有趣的作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为考量设计丰富有趣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挖掘学生潜在的优点,让学生变得更加优秀。具体来说,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除了关注作业题目的功能性,还应该注意其多样性、趣味性和生活性。例如,“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设置家庭书面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彻底放手。而是需要教师创新作业形式,用非书面作业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所以,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侧重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作业题目。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画画等,将数学知识与美术艺术融为一体,制作出一张张个性鲜明、内容多样的手抄报,让童真乐雅的学习作品,每每折射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动的天分设计。在一张张美美的手抄报面前,学生的数学思想,让人感受到“趣味数学,快乐无限”。丰富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地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挖掘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源源不断的兴趣点。

法则三:以适合各层次学生需求为基础来关注学生差异

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特点的作业,是满足学生需求的题中之义。教师要以适合各层次学生需求为基础来关注学生差异,依据班级内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各种能力水平学生的作业题型。例如,教师可以事先设计数学作业题库,围绕每个知识点设计3种不同层次的作业题目,包括基础性的数学题、具有适当难度的进阶性数学题,以及更高层次的探究、拓展类的数学题。再综合考虑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堂练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未完全掌握、基本掌握、熟练掌握。然后“对症下药”,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不同的数学作业题目,如为未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设计的作业中主要安排基础性数学题,少量添加有一定难度的进阶性数学题。这样不仅能够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能避免作业题目太难或者太简单,而导致学生学习热情的下降。

关注学生之间的差距,依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设计和布置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分层次作业,是当前作业減负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分层作业时,可通过作业公开制度,提倡“作业自助餐”,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完成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作业,以实现梯次进步的学习目标。

法则四:以强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前提组织开放练习

在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基本任务。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基础。可见,以强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前提组织开放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设计综合练习题时,如“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一课,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演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鸟瞰图,后播放出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杭嘉高速、杭甬高速所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再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从宁波去上海通过这个跨海大桥能够缩短距离?”这时,同学们可以结合刚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点知识进行解答:“杭甬高速与杭嘉高速二个距离的和大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老师还可以问:“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师,你能设计出比这个距离更近的大桥吗?”有学生答:“在技术完善、地质环境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会设计一座横跨上海与宁波的大桥。因为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嘉沪高速的长度之和要比所设计的这座新桥的长度要长,也就是课本中所学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通过这种情景对话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课本中“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点来读懂生活中的数学作品,从学生正确的回答中可以划出练习的知识重点和亮点,强化知识学习的创新意识。

法则五:以提高趣味学习链接作用为纽带让教材生活化

“以教材为中心编制习题”来设计给学生练习的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例子”,也正是因为这个“帮助”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横向纵向的扩展学习,使得学习与生活失去联系,知识与现实产生了屏障。因此,建议在设计作业时应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特征和生活环境出发,融入生活化、趣味化、儿童味、科学味等元素进行设计,以提高趣味学习链接作用为纽带让教材生活化,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课内向课外延伸,把作业与现实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生活味,老师可把教室的前后2块黑板、书角、画廊全部整合起来筑成一个“作业超市”,把“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结合起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学生列出“超市清单”。“作业超市”的题型琳琅满目,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社会见识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题目。其中,老师把学生的各种学习图画有序地分好类别,尽数贴在画廊里,让他们都来学习中的美丽风景线,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法则六:以注重合作学习集体效应为参照去融入小组

纵观一些兴趣班、培训班之类的集体学习,总会出现跟不上节奏的“差生”,拖这个或那个后腿的,难道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没能体会到比学赶超的氛围吗?老师想,问题不全然在学生身上。且看,学校在组织这种集体学习时,讲究的是集体效率最大化,对待学生是集体视角,而对于这些跟不上的学生就无法顾及“跟不上的距离”。学校多数会认为,帮助后进生精力大、效果差,付出与回报终究成不了正比,还不如把更多、更专的精力放在那些能出好成绩的生员身上。

当前,探究性作业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作业部分,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密切地合作,才能更为有效地完成。从课程的开放性来看,个人要想独立完成大量的作业,确实是难上加难,若能与他人做到同一个目标性的协同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注重合作学习集体效应为参照去融入小组,适时寻求教师、同学、家长的帮助,让作业在集体面前无难可言。在这种协同合作所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感受互帮互助的学习,既能体会到合作学习成功的快乐分享,也能改变以往做作业的无趣。

法则七:以点燃学生创新学习为本能指导学生自主设计

过去,学生往往因遵循传统教育思想而把日常学习“服从”于老师。老师讲到哪一节课、安排什么作业,学生就会预习哪一课,做哪些作业,这是一种典型的“服从型”学习方式,学生完全让老师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权、发言权。对学生而言,学习失去了判断方向,没有了自主动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要以点燃学生创新学习的欲望为本能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做到不拘泥于课本教材,不迷信于知识权威,不遵循传统思维的学习模式,科学地继承与学习知识,勇于用批判的精神提出新问题,用大胆探索的求知态度发表自己的新见解,善于在旧的知识里用新的组合。最后得出新的结论,让学生在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里,寻求新发现,促进新发展,从而点燃学生创新学习的希望。

通过课堂上的说说写写画画,全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应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抓。

“双减”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解决学生负担日益加重问题的决心,也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政策重点针对“学生作业”的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反思,积极实践,不断创新作业设计,真正提高作业效能。

参考文献:

[1]颜美珍.让作业更具人文性——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4(5):49.

[2]陈凤鸣.不可囿于泥沼,要有变化神通——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0):200.

[3]郭建东.有料 有趣 有效——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21(12):11-13.

[4]陈辉.浅谈课外作业设计实践性和探索性——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创新设计策略例谈[J].考试周刊,2018(88):19.

[5]潘美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3):281-282.

[6]崔洪喜.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索[J]. 青海教育,2022(5):47-48.

[7]杨思琦. 聚焦“双减”,提质增效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15):32-34.

[8]沈友娟.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例析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5):80-82.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