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校中文课程如何创新?

2023-07-13 00:52:01郭嘉锐
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际部科目文学

郭嘉锐

最近一两年,全国又新增了数十所国际化学校。其中,在新增的学校中,国际高中相比国际初中、小学、幼儿园的数量,占比高达 83%。其原因在于目前的义务教育办学有诸多限制,高中国际学校的办学要求相对宽松,而且大多数学生入读国际学校是为了出国就读本科,因此国际高中成了热门的开设对象。

“双减”之下的国际学校以国际高中为主流,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情况下,国际高中学生的学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除了国际学校提供的国际课程外,K12学科的呈现方式以及中国文化在国际学校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国际学校课程设置的关键点。

专家观点,众说纷纭

在K12課程体系与国外课程体系的关系上,有专家认为国际化课程建设应该是本国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具体指课程内容具有国际化取向,在立足本土、本民族优秀文化基础上,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跨文化的教育。

有专家认为,国际学校应该让国外课程与国内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让整合后的课程跨越中外文化的鸿沟,并进行系列的国际化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还有专家认为,国际高中的课程内容应该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学生必须修完国内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中课程。

在课程融合方面,有专家将AP化学考试与普通高中化学学科进行课程融合,让普通高中化学与AP化学发挥互补作用。有专家以K12教育的高中历史课程为例,探讨在国际学校开设该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结合已有的学者研究,本人结合在广州某AP美式高中(以下简称“H国际部”)担任中国文学教师的工作经历,就 K12领域中“语文”与“历史”的融合课程在国际学校开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关注的国际学校是广州某公立高中的国际部。它是国内公办学校与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的国际项目。H国际部主要招收的是国内的学生,这些学生须参加中考并达到一定分数线与语言要求才能入学。H国际部实行的教育体系是美国大学预修课程体系(Advanced Placement),以下简称AP考试。它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主持,适用于全球计划前往美国读本科的高中生。

AP考试成绩不仅可以抵扣成功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入学后相应课程的学分,而且AP成绩是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使用AP体系的高中需要通过美国大学理事会的评估,待其认可该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考核测试模式后才能开设相应课程。

“课程浓缩”与“课程融合”

H国际部的高中课程设置模式为传统K12课程与AP课程并行。该模式并不罕见,但H国际部的特点在于“课程浓缩”与“课程融合”。

所谓课程浓缩,指在时间维度上,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筛选,将需要2~3年完成的课程内容浓缩在一年内完成。H国际部精选了传统K12教育高中三年的数、理、化、生的关键知识点,并通过课程框架的重新搭建,在高一年级传授重点知识点。

此类课程浓缩的优势有两点。第一,既能让学生对K12教育领域的重要知识点有所了解,不至于让国际学校学生与传统K12教育体系完全脱节,也能够为其升上Y11、Y12 时选修更高阶的AP课程做准备。第二,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升学途径是通过中考入学国际部的,高一阶段不宜安排全外教课程,H国际部将高一学年作为适应期、过渡期,承上启下,为学生后续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所谓课程融合,指在跨学科维度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全新学科。K12中的理科科目在高一学年分别设置科目教授,但文科科目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以下简称“语政史地”)并没有单独设立科目教授,取而代之的是一门三年必修的“中国文学课”。对于H国际部来说,这门必修的“中国文学课”为处于“语政史地”缺位之嫌的国际学校开辟了新的可能性,打开了一扇创新课程融合的窗口。

“语文”与“中国历史”之融

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自主性较大,许多国际学校并无强制开设K12义务教育课程,因此像H国际部将中国文学作为学生三年必修科目的学校相对较少。

H国际部在确认了这门课程重要性的同时,还给予该校中国文学的教师极高的课程设置自主性。该校中国文学教研组的教师,均是来自国内985或211高校的文学类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并且大多具有海外高校工作经历,在教师的教学资历与课程权威性方面均有保证,其文学课程的设置也是科学的。该校文学课程相比传统 K12语文课程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课程编排逻辑。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其课文教学逻辑根据主题选择篇章进行教学,并没有严格区分作品时间顺序,中国古代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容易同时出现在一个单元里。再观H国际部自行设立的中国文学课程,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篇目编排,形成了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西方比较文学为主的教学脉络,这三大主题层层递进,彼此联系,相互承接。H国际部的中国文学教研组严格参照了K12“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按时间脉络和主题进行了篇章重组、补充、删减,这样既保证了与K12语文教学的同步,又兼具了国际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二,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语文课程需要彰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国家目前还未出台针对国际学校的相关课程标准,因此国际学校对于此类课程只能参照所在学校的教育理念(Big Idea)定位。H国际部的人才培养理念是:不仅要使学生有能力去完善知识架构,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有信心充分展示自我,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充分的自我认知,有使自己不断学习、探索、冒险的驱动力,关注情感交流以及社交能力提升,具有强烈的社区服务意识,有同理心、道德感,最终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第三,课程联动性。在AP考核科目里有一门AP英语文学与写作(AP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按照美国大学理事会给出的课程介绍,这门课程的框架以文体作为划分维度,分为小说(Fiction)、戏剧文学(Drama)、诗歌(Poetry)三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专业文学名词的运用能力、篇章分析能力、创作能力以及对作品进行比较、批判、鉴赏的能力。H国际部除了将中国文学课定位为三年必修以外,还大胆倡导“课程互补”“课程联动”,强调要让中国文学课程和AP英语文学课程互补,培养学生AP英语文学学习的能力。

综上,在国际学校直接采用 K12的语文教育体系开设语文课程并不科学,对课程进行重组再造无疑是有效的创新。

“中国文学”的文史结合

现当代中国文学的研究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历史化”的倾向。文学研究本身的“历史化”方向,让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的课堂融合具备了可行的基础。

所谓“文”“史”结合,是指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的结合。H国际部的文学课程逻辑参考学界的文学史划分方法,科学地遵循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特点,聚焦不同阶段的主要历史事件,结合历史时间节点,关注历史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文”“史”融合课程的探索,其探索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第一,家国情怀始终伴随。在国际学校,进入高年级,学生接触汉语课程的机会逐步减少。这让H国际部的中国文学课承载了课程以外的更多意义。家国历史的传达成了中国文学课程的应有之义。如学生在学习“七月派”诗歌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日军侵华给中国带来的深重苦难,同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了深刻了解。在保证文学课程的系統性、学理性的基础上,有了家国情怀的伴随。

第二,课程逻辑联结紧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阶段的关键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系统、动态地形成对于中国文学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养他们终身的文学素养。文学史的时间逻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分析与对比。通过文学的历史线性规律,学生可以借助时间轴,方便记忆与学习。

第三,K12语文的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校的文学学习不能脱离K12教育单独存在。H国际部扎根K12语文,在保证K12语文篇目的前提下,根据文学史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形成对中国历史的全面认识,这也成为国际学校语文教育的独特优势。

第四,AP英语文学的补充与互动。H国际部开设中国文学课程的意义,不仅在于补足语文在国际高中的缺位,另一方面通过和AP英语文学课程的联动,使该门课程成为国际学校中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理解力的重要课程。

国际学校中文课程不应缺位

中国国际学校生于中国立于中国,其教育体系是无法和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完全割裂的。对于公立学校附属的国际部学生来说,这部分学生经历了K12体系的九年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才选择进入国际高中学习。

这些中国籍的学生在短短三年的学习生涯里会接收大量的西方价值观,而中文课程又极容易在国际学校缺位。许多国际学校设置中文课程的目的只是过渡性质的科目,等到学生在第一年完全适应国际学校节奏后,这些中文课程便会逐步淡出学生后续的学习。

当然,国际学校中文课程的缺位是有原因的。首先,国际学校学生的最终目的是申请海外大学,他们需要海外大学认可的成绩证明,而K12的科目即便开设,海外大学也不会认可其成绩,反而会增加学生负担。其次,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大多需要经过海外相关教育机构的评估,比如AP课程,只有通过了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的资质审核,取得学校代码,才能够开设。最后,许多学生进入国际学校是想体验不同的教育风格,过多的K12课程引入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疑惑。

综上,目前K12科目在国际学校的情况是:理科科目作为过渡性科目会开设,但文科科目基本缺位。中国文学课程的出现,既改变了国际学校中文文科课程缺位的现状,又不失本国教育特色;既减少了课程设置的数量、减轻了学生学业压力,又与主要的AP考试科目联动,相辅相成,有利于协同构建学生完整的中西方价值观。

因此,在语文类型课程的设置上,国际学校需要尽早联动,创建语文教师的沟通渠道,形成稳定的教研群体。国际学校一线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的话语权,尽早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语文教学理念。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国际学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国际学校语文课程的创新,解决中国国际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规范等问题。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

猜你喜欢
国际部科目文学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考试与招生(2022年2期)2022-03-18 08:10:02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游园学记——北京君谊中学国际部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5:24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浅谈几何作业的有效设计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文学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