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SHEL模式下管理优化的实践效果

2023-07-12 13:04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器械供应流程

马 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省南阳市 473058

医院感染管理主要是指各级医疗机构、行政部门和医务人员在开展诊疗活动期间针对存在的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以及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性措施,对提升医疗安全性,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改善医疗资源浪费问题均有积极意义[1]。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心脏”,主要负责定时定量为医院各个部门提供消毒/无菌物品,同时还担负着“肝脏”的作用,需要定人定点对各种脏污器械进行回收处理,一旦出现消毒灭菌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引发医院大范围的感染问题[2]。为此,消毒供应中心一直都是医院进行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对消毒、清洗、灭菌质量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SHEL模式又可称之为SHEL事故分析法,是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Edward教授于20世纪末期提出的理论体系,是一种针对医疗安全保障的系统性理论架构,其中S、H、E、L分别用于表示软件因素、硬件因素、环境因素、当事人与他人因素[3]。Marcilly等[4]强调医疗工作除了与当事人的意识、能力有关之外,同时也直接受医院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基于SHEL理论下改进的医疗管理方案,均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差错警惕性,从而实现对医疗问题的有效控制[5-6]。本研究结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情况,以医院感染管理为主要目的,对SHEL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一套全新的感染管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 SHEL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以此作为临界点,选取2021年7—12月供应中心处理后器械100套作为参照组,选取2022年1—6月供应中心处理后器械100套作为实验组。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共有34名工作人员,其中男1名,女33名;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8.6±3.5)岁;工作年限3~22年,平均工作年限(6.6±1.7)年;研究生1名,本科16名,大专14名,中专3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7名,护师11名,护士5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按科室规章制度,依照常规清洗消毒流程,将器械浸泡在全效多酶清洗剂中,浸泡完成后采用超声清洗机或人工刷洗进行预处理,最后将器械置于清洗网中行自动清洗。实验组实施 SHEL模式管理。具体为:

1.2.1 组建干预小组:以消毒供应中心为中心组建立SHEL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以科室主任作为小组总负责人,护士长担任执行组长,由2名院感医生、1名消毒供应中心护士、2名院感控制护士,组成干预小组。小组成员调取2021年全年度与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医院感染事件,共有9个相关因素,从中筛取关键信息,其中2个因素属于S项,4个因素属于H项,1个因素属于E项、2个因素属于L项。根据分析结果完成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组织消毒供应中心就优化方案安排培训和监督落实。

1.2.2 SHEL模式下管理方案:根据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等行业标准以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报道、专家工作经验,制定全新的SHEL模式下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方案,具体如下。(1)因素S(软件因素)。现存问题:①专业操作技术掌握不牢固。②学习培训参与度较差。原因分析:①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新入职护士工作之后才进行培训。②培训周期相对较长导致专业操作知识和要求被遗忘。③老员工在参与培训期间,所学内容一直是老生常谈,并无法获取更多新内容。对策与实施:①所有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均必须接受为期1周的入职培训,且要求在考核合格,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够安排上岗。②针对老员工,重视日常培训工作,将培训周期调整为每个月安排1次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回顾重点操作技能和知识外,及时引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③在供应中心入口位置,张贴供应中心整体流程运作图;在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消毒室内,张贴七步洗手法以及消毒清洁要点;在各岗位区域范围内张贴该环节的操作流程图和操作要点图文。通过醒目的图文配置,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标准化操作要点。(2)因素H(硬件因素)。现存问题:①空气净化系统排风口格栅及过滤网清洁消毒频率不达标。②操作流程不规范。③清洗消毒灭菌效果检测不合格。④缺乏有效的工作质量信息监督管理模式或者硬件设施设备。原因分析:①导致设备运行不合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保洁人员缺乏对滤网清洁消毒和频率相关知识。②消毒供应中心所采取的运作流程多年未做调整,操作流程冗长多余,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极易忙中出错。③消毒供应中心涉及的灭菌物品繁多、装载量也相对较大,灭菌干燥的时间若不足,就可能对灭菌质量带来影响。④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仍然是以人工检查管理为主,但在繁忙的工作中,很难实现跟踪式管控,同时对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也很难落到实处。对策与实施:①重视起对保洁人员的集中培训,对其具体工作职责内容和具体要求进行明确,安排消毒供应中心培训教师现场指导保洁人员正确的排风口格栅以及过滤网清洁消毒方法,并将消毒清洁频率纳入职责考核范围内,警惕保洁人员按照要求落实。②对以往操作流程进行优化,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进行重新优化,采取从“污”到“净”的全新运作流程,基于SPD物流管理模式,打造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流程的闭环管理、无缝衔接。由SPD专人接收器械之后,通过扫码登记的方式录入信息追溯系统,随后将其送入内部完成消毒清洗—包装—灭菌—生物监测。所有手术器械均安排专人负责,启动紧急物品处理流程,将“加急”的物品以红色标牌跟随同行,在确认监测合格后,联系手术室进行后续交接。对包装方式进行优化,针对植入物和器械实施分开包装处理,起重器械包分解成独立的小包。植入物均采取双层纸塑袋处理,包装时必须将有基本信息的页面向竖面,方便进行核对处理;包装内部化学指示卡则标注明确的灭菌质量。护理人员在进行消毒、清洗、包装以及供应等各个环节,均必须根据所制定的管理规范标准严格落实,将科学管理方案与各环节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器械管理质量与安全性均能够得到提升。③落实日常灭菌质量监测。生物测试包必须采取侧放处理,针对无标准生物测试包的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制作要求将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制作成标准的生物测试包,灭菌器必须始终保持在满载的状态下。为了避免指示剂发生破裂泄漏情况,应当配置2袋指示剂,并对生产批号、日期进行检查,同时做到精准放置。在实施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反复数次的巡视,同时对是否有异常情况存在进行查看,签字确认。若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那么就必须再次进行处理,若提示结果为阴性即可视为合格,在该环节实施双人核实模式,并将相关结果做好记录签字确认。所有不合格的灭菌器械均需要重新完成消毒清洁等各环节,且需要进行3次监测,确认其达标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④在内部进行小组划分,小组组长每周不定期对组内成员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副组长每月进行1次质量检查;组长则每季度进行1次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灭菌包标识清晰度、包装完整性、器械表面清洁度等。⑤引入现代化监测管理模式,将中心消毒灭菌检测信息与医院感染管理系统相对接,形成信息化跟踪管理模式。(3)因素E(环境因素)。现存问题:区域布局不合理。原因分析:格局相对分散,且生活区域与清洁区域较为接近。对策与实施:对以往区域进行重新规划,并以不同的地面颜色强调区域功能,具体位置:以红色为去污区,蓝色为检查包装灭菌区,绿色为无菌物品储备发放区,黄色为下收车停放区,灰色为生活区,紫色为下发车停放区。所有工作人员在进入不同区域时,均有一个相应的过渡区,并在过渡区中有严格的防护要求操作指示,必须保障穿戴、防护落实到位之后才能够进入相应区域。在各区域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该区域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4)因素L(当事人与他人因素)。现存问题:①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欠缺。②发放管理与要求不相符。原因分析:工作量较大,在应对繁忙工作时很难有效估计手卫生以及标准预防措施等执行要求。对策与实施:①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供应中心感染问题与考核的对接模式,并将日常考核结果作为医护人员绩效福利、晋升的重要指标,增强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在末端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灭菌包的包装情况、信息填写情况进行再次核对,在确认无误之后,再根据各科室申请情况进行无菌包配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放人员和科室人员双方核对签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器械处理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比两组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清洁、医院感染风险控制情况。(1)器械处理合格率:对两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存储与发放的合格率进行比较。(2)医院感染风险控制效果: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风险点的风险优先指数(RPN)值进行控制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感染影响严重度(S)等级、发生率(O)与可探测度(D),该评价量表由小组成员根据文献和实际工作经验讨论制作,S、O、D均为1~10分,其中S、O为正向评分,评分越高越严重,D为反向评分,评分越低越严重。RPN=S×O×D。RPN值范围为1~1 000,RPN值越大表明该风险的安全隐患越大[7]。

2 结果

2.1 器械合格率 两组器械包装、灭菌、存储与发放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器械合格情况比较[套(%)]

2.2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风险控制效果 对比消毒供应中心各感染风险点的RPN对比结果来看,实验组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与要求不相符、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运行失效、消毒灭菌监测不合格RPN结果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各风险点RPN结果均出现显著下降,且均低于125,即表明改进效果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风险控制效果比较分)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患者安危、医院服务质量直接挂钩,常规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器械管理质量,但易忽视系统失误因素,管理效果一般。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回顾分析既往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相关解决方案,可达到减少失误发生、改进工作程序的目的。

本研究基于SHEL事故分析法,以消毒供应中心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构建起以医院感染控制为主要目的的全新管理体系,提出了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与要求不相符、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运行失效、消毒灭菌监测不合格五大管理痛点、通病,基于五大痛点上摸排出关键性的各个分支管理细节,形成软件、硬件、环境、人为四项因素的科学、全面、系统分析与处理,打造起从“污”到“净”的主动式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管理能力、意识、技能的增强,对具体运作流程进行优化处理,推动消毒供应中心运作流程、区域规划更为科学、简化;对日常监督管理体系、模式进行调整,同时增强空气净化的防护管控,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的“三位一体”的预防性控制体系;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起全新的信息跟踪管控模式,从而不断增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控质量与效率,并更好地实现对感染问题的控制。通过对两组的器械合格率结果对比来看,实验组器械包装、灭菌、存储与发放的合格率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即表明在推行SHEL模式下的全新管理模式,可促使消毒供应中心在器械包装、灭菌、存储与发放上实现进一步优化。自我国首次发布关于消毒供应中心的行业标准以后,随着时代的转变,对消毒供应中心格局调整、设备更新换代、器械清洗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程序的规范化要求也在随之提升,为此,持续优化是消毒供应中心始终面临的重要课题[8]。为进一步了解SHEL模式下的全新管理模式的效果,本研究引入了风险值RPN来进行评价,根据结果来看,实验组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与要求不相符、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运行失效、消毒灭菌监测不合格RPN结果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1)。RPN值是失效模式风险点计算值,能够客观反映风险特点,而在实施全新模式后,实验组五大主要因素得到了显著下降,证实了该模式的有效性。有研究者表示[9],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管理流程问题,打造起风险管理体系,定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可促使消毒供应中心各方面均能够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优化。分析原因为:SHEL模式通过全面收集资料找出作业流程中系统设计的风险和缺点,对根本原因进行针对性改进和完善,细化操作流程,可保证清洗消毒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器械清洗和消毒质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奖惩等制度的建立,能够增强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质量监控意识,避免盲目及随意性操作;定期召开质量例会,能够对器械消毒质量控制系统进行针对性分析和改进,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实现清洗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基于SHEL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风险控制效果,同时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实现质量、效率、院感管理效果的全面提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器械供应流程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供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