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胡莉琳 杭晨慧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224000
肺癌是我国高发性恶性肿瘤,化疗是其主要辅助手段,但因长期化疗毒副作用多、经济成本高等,均会诱发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加重患者消极心理状态,降低生活质量,并丧失对未来生活的希望[1]。由于及时合理的信息可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态,提高参与疾病救治过程中的能力,消除消极心理,满足患者自尊及尊重需求[2]。因此健康教育的应用,可增加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减轻患者对疾病的不理解、错误认知。常规健康教育仅通过口头宣教或健康手册发放等方法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健康知识宣教不足,患者接受程度不足[3]。六步癌症告知模型由美国癌症医患沟通指南所推荐,是一种针对癌症进行的告知方法,通过面谈、感知评估、信息需求、知识信息提供、情绪应对、策略与总结6个步骤干预,在维持患者稳定的心理状态基础上,准确告知患者病情,从而对患者病情结局产生积极作用[4]。鉴于此,本文对肺癌化疗患者采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配合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消除其消极心理状态,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化疗患者。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符合肺癌诊断标准[5];(2)患者均自愿接受化疗;(3)年龄40~80岁;(4)预期生存期≥6个月;(5)患者知情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肿瘤转移者;(2)伴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3)伴凝血异常、认知障碍、重度骨髓抑制者;(4)发病前存在精神疾病者或有抑郁症史、焦虑症史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即入院前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认知程度,讲解肺癌及化疗相关知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检查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化疗后肢体功能锻炼方法;同时为患者发放化疗肺癌健康手册,包括合理饮食、化疗毒副反应、镇痛药物使用等,定期举办健康座谈会,解答患者遇到的问题,强调坚持、长期化疗的重要性。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1)建立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6名责任护士,护士长负责查阅六步癌症告知模型相关资料,组织成员进行六步癌症告知模型相关知识专业培训,熟知健康模型相关知识、步骤、具体操作方法等。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流程,对干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确保该护理方案顺利进行。(2)面谈准备。营造一个安静、较为隐匿的场所,主治医师负责病情解答,责任护士负责观察患者行为、神情反应,适当给予患者安慰,告知患者详细的护理方法。(3)感知评估。由主治医师通过开放性提问评估患者认知、需求,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想法,如“您对肺癌有哪些认识”“您将如何应对肺癌化疗,觉得化疗是否有效”“您患病后最大烦恼是什么”“疾病对您的生活工作有安哪些影响”等,了解患者对病情的知晓情况。(4)患者信息需求。由责任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以引导性提问了解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度,如“您想了解疾病信息吗”“您希望了解具体的治疗计划吗”若患者对疾病信息出现回避态度,可由护士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动员家属多关注、了解患者,提供必要信息支持。(5)知识信息提供。患者基本能接受病情后,可为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信息支持,其间注意患者神态、行为变化。在告知前,适当提醒“坏消息”即将来临,例如“很抱歉,我们有个不好的消息需要告诉您……”,在沟通中,需要避开死亡、病情严重、无能为力等语言,运用积极、乐观的语言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比如坚持治疗可以获得疾病改善、您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等,以此消除患者消极心理。(6)情绪应对。患者一旦得知病情,就会出现恐慌、怀疑、悲观、愤怒等情绪,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通过多模式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发挥家属支持作用,列举治疗成功案例,或由治疗成功患者现身分享自己对疾病的看法与经验,以此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同时组织病友交流会,或定期组织病友参与娱乐活动,共同进行散步、公园唱歌、下棋等活动,减轻对患者情绪的不良刺激。另外组织患者观看生命纪录片,使患者能了解到生命的真正含义,了解患者真正的内心想法及未实现的愿望,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告知坚持治疗对延长生命的重要意义。(7)策略与总结。患者了解病情后,询问患者是否能接受化疗,告知相应的化疗计划,强调化疗的目的与意义,鼓励并肯定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的行为。要求护士全程站在共情的角度进行护理,根据此次面谈结果调整护理方案,并将护理方案告知给患者。两组连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消极心理状态:在干预前后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SF)[6]评价,量表包括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乏迟钝、抑郁沮丧、迷惑混乱及精力活力,分别为0~24分、0~20分、0~20分、0~28分、0~20分、0~24分,精力活力评分越高,正性情绪越高;其他情绪评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2)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7]评价患者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与他人亲密关系,共12个条目,每条目赋值1~4分,总分48分,评分越高,希望水平越高。(3)SAQ评分: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8]评价,包括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2个维度,各维度有8个条目,分别计1~4分,评分越高,自我接纳程度越高。(4)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9]进行评价,包括功能(15个条目)、症状(7个条目)、整体生活质量(2个条目)、单项测量项目(6个条目),除29、30条目赋值为1~7分,其余赋值为1~4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1 消极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消极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消极心理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消极心理评分比较分)
2.2 希望水平 护理前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希望水平评分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希望水平比较分)
2.3 SAQ评分 护理前两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Q评分中的自我接纳、自我评价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SAQ评分比较分)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癌症对患者而言属于一种强烈的恶性事件,多数医师将其告知患者家属,由家属选择治疗方法,避免加重病情、意外事件相关问题。但这并不符合患者知情同意权。另外家属对患者的担心、自身情绪等,均会进一步增加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及顺利性。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准确告知患者病情,并通过科学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从而避免情绪波动及心理脆弱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目前,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是一种理想的癌症告知方法,在癌症的诊断、复发、抗癌失败、预后差、临终关怀等医患沟通中取得较高的应用效果[10]。武闪闪等[11]研究发现,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干预可减轻肺癌介入治疗患者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希望水平。因此本文在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六步癌症告知模型时,并配合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为患者提供丰富、合理的疾病信息,有效解答患者的疑惑,促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水平。
由于癌症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过程、预后与患者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患者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且患者本身对疾病缺乏消极情绪,明显降低患者治疗积极性,甚至会使患者出现自杀行为。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消极心理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配合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及希望。分析原因是通过六步癌症告知模型,规范交流、护理流程,循序渐进,且不过于直接,可使患者逐步了解自身疾病情况,并与患者共同思考及总结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同时基于六步癌症告知模型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引导性提问了解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度,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健康宣教针对性及有效性,使患者逐渐认识疾病、理解疾病与接受疾病,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以此能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以后生活的希望。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愿意去了解与面对外界变化,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因癌症是一项巨大的创伤性事件,多数患者在短期内会出现逃避、否认行为,不愿意面现实,自我接纳水平低,生活质量差[12]。本文观察组护理后SA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李春霞等[13]研究证实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希望指数,与本文观点相同,表明六步癌症告知模型配合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接纳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六步癌症告知模型配合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强调医、护、患三方知情同意,避免患者处于被动状态,使其在面对癌症、化疗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经过合理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获得更为详细、准确的疾病信息,对疾病预后有准确、清晰的认知,使其能坦然面对死亡,提高患者对疾病、自我改变的自我接纳水平;同时结合健康教育可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敌对情绪,逐渐适应癌症患者的角色,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促进意义。
综上所述,六步癌症告知模型配合健康教育可减轻肺癌化疗患者消极心理,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