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动泵+滤膜法”在内镜消毒效果检测中的应用*

2023-07-12 13:04陈启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蠕动泵检测法滤膜

李 婧 陈启才

龙岩人民医院 1 院感科 2 骨科,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内镜是一种侵入性诊疗器械,具有可重复性、精密性等特征,若清洗消毒不当,极大可能引发医源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材质、管腔狭小、活动关节多、精密度高,且重复使用易残留血液等有机物,以及微生物易在内镜管道内壁形成生物膜,阻碍消毒剂与微生物有效接触,从而导致清洗消毒失败[2]。消毒效果监测是一种用来评价清洗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2016年我国颁布了卫生行业标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2],此后各级医疗机构极度重视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检测,然而受限于时间、人力、经济成本以及对检测效果的考虑,绝大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采样检测方法,仅少数医院开始采取蠕动泵+滤膜法。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在内镜清洗消毒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差别,以期为寻求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收集我院自2017—2019年以来各临床科室使用过并经传统抽吸法采样检测的内镜共350条、同时随机选取2020—2022年度各临床科室使用过并经蠕动泵+滤膜法采样检测的内镜350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内镜均来源于本院呼吸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妇科、儿科、骨科、ICU等科室,内镜类型包括纤支镜、鼻咽镜、胃镜、肠镜、胆道镜等。

1.2 方法

1.2.1 清洗消毒方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内镜进行清洗消毒,严格按照WS507-2016《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清洗消毒程序执行,预处理使用后内镜,用流动水洗刷干净,擦干内镜,置于酶洗槽内浸泡、冲洗,超声清洗附件,彻底冲洗表面、管腔,以高压气枪吹出管道水分,吹干内腔,置入内镜清洗消毒机行规定程序清洗消毒及终末漂洗,最后放于干燥台上,用无菌纱布擦干表面,高压气枪充气管道至完全干燥。

1.2.2 采样检测方法。(1)传统采样检测法: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取清洗消毒后的内镜,抽取50ml洗脱液注入内镜活检口,冲洗内镜管径,用无菌采样瓶在内镜先端全量收集并于2h内送检。将采样瓶中的洗脱液震荡混匀,取1ml接种于凝固无菌营养琼脂平皿,一式两份,加入15~20ml 45℃营养琼脂,待凝固后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计算菌落数(CFU/件)。(2)蠕动泵+滤膜法:取清洗消毒后的内镜,抽取50ml洗脱液注入内镜活检口,用无菌硅胶锥形接口将内镜先端和软管相连,软管嵌入蠕动泵,软管另一端连接采样环,在蠕动泵的作用下,在管腔中反复抽吸洗脱液,最终收集于无菌采样瓶中。在真空负压作用下,将采样瓶中的洗脱液经灭菌微孔滤膜(0.45μm)过滤,将微孔滤膜接种于凝固的无菌营养琼脂平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h,计算菌落数(CFU/件)。

1.2.3 合格标准。根据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消毒内镜合格标准为:菌落总数≤20CFU/件,且无致病菌检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采样检测方法的检测合格率,合格率=合格内镜数/总内镜数×100%。(2)比较两种采样检测方法的病原菌检出率,检出率=培养出菌落的内镜数/总内镜数×100%。(3)比较两种采样检测方法检出的内镜上的菌落数,当滤膜上菌落可计数时,内镜总检出菌落数=两份平行培养皿的平均菌落数+滤膜上菌落数;当滤膜上菌落不可计数时,总检出菌落数=2份平行培养皿的平均菌落数×50。(4)传统采样检测法和蠕动泵+滤膜法各随机抽取150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发生内镜检查相关感染的病例数。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合格率比较 本研究中检测的总计350条内镜中,纤支镜94条、鼻咽镜23条、胃镜127条、肠镜95条、胆道镜11条,蠕动泵+滤膜法在各类内镜检测中的合格率均显著低于传统采样检测法(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合格率比较[n(%)]

2.2 两种检测方法病原检出率比较 采用蠕动泵+滤膜法对五种内镜病原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传统采样检测法(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病原菌检出率比较[n(%)]

2.3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菌落情况比较 蠕动泵+滤膜法检出菌落数1~20CFU、21~100CFU、101~500CFU、>500CFU情况优于传统法(χ2=77.575,P<0.001),见表3。

表3 两种检测方法检出菌落数比较

2.4 内镜检查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 传统采样检测法随机抽查的150例患者中,共发生9例内镜检查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00%;采用蠕动泵+滤膜法随机抽查的150例患者中,仅发生1例内镜检查相关感染,感染发生率为0.67%。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1,P=0.010<0.05)。

3 讨论

内镜在提高临床诊断率以及特定微创术式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诊疗手段之一[3]。防控内镜污染的方法已成为当前临床重点问题之一,一旦清洗消毒不彻底,即可能引发病原菌流行性感染甚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是评估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重要方法,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相关规定,蠕动泵辅助采样相较于传统采样方法,可借助蠕动泵作用,增加洗脱液的剪切力,使生物膜脱落更易形成游离菌,进而增加细菌培养敏感性[4],然而目前尚未见该采样方法被应用的广泛报道,可能与该法需要更新设备、成本较为昂贵等因素有关。滤膜法已逐渐受到重视,该法通过增加采样液体量,对内镜管腔进行充分清洗,再经滤膜富集浓缩,可提高检出率,最终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从而有利于发现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隐患[5],然而受限于医疗机构成本控制以及对该法检测效果的顾虑,滤膜法在临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蠕动泵+滤膜法在各类内镜检测中的合格率显著低于传统采样检测法,提示蠕动泵+滤膜法的检测效果更佳,可更为准确地检测出不合格的内镜,减少了漏检情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纪学悦等[6]的报道显示,泵辅助采样法相比普通冲洗采样检测可使再处理合格的概率下降26.704倍,可提高采样的灵敏度,推荐应用于常规采样监测。准确、快捷的检测方法可及时发现清洗消毒不合格内镜,并对其进行及时整改,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蠕动泵+滤膜法的病原菌检出率和检出菌落数均优于传统采样检测法,提示蠕动泵+滤膜法可更为有效地检测出内镜洗脱液中的真实病原菌情况,更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其原因:内镜采样易出现假阴性结果,传统检测方法结果为无菌生长并不意味着为无菌状态,常用的病原菌接种方法虽操作简便,但若多个细菌团聚在一起,而采样时由于液体积有限,不能分离团聚的细菌,或因采样时冲洗不充分,未冲洗到细菌存在的部位或只能形成1个菌落,从而最终低估了总菌量,形成假阴性的结果。而滤膜法可对细菌代谢产物、拮抗物质产生作用,使其不易横向扩散,进而有益于菌落独立生长,避免产生菌落迁延,且菌落易分辨,提高检测准确性,更为客观地反映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7]。在本研究中,2020—2022年应用蠕动泵+滤膜法采样检测期间内镜检查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2019年应用传统抽吸法采样检测期间的感染发生率,提示应用蠕动泵+滤膜法采样检测,可加强对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以提高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管理。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监测不应仅停留在检测结果合格与否,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更应透过结果看本质,监测感染的发生情况,使监测成为有力的评价手段。随着内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为对患者健康及内镜诊疗技术平稳发展进行保障,降低内镜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医疗机构需高度重视内镜清洗消毒,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合格率,并积极开展应用新颖的检测方法,对于内镜清洗消毒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即刻处置,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综上所述,蠕动泵+滤膜法在各类内镜检测中的合格率低于传统采样检测法,病原菌的检出率和检出的菌落数均较高,其在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能力方面优于传统采样检测法,可加强监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有利于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

猜你喜欢
蠕动泵检测法滤膜
水肥一体化灌溉装置蠕动泵结构优化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A case report of acupuncture of dysphagia caused by herpes zoster virus infection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一种便携式野外在线固相膜萃取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
基于改进检测法的STATCOM建模与仿真
蠕动泵流量的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
荷负电手性壳聚糖纳复合滤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D-STATCOM一种改进的补偿电流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