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的银行发展中,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内部管理,进行财务评价能够为银行发展带来帮助,其中需要做好成本费用分摊,进而提升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整体来看,银行在优化成本费用管理的同时可以为财务评价提供参考,并且为银行决策制定帶来帮助。文章从成本分摊与科学管理银行成本的意义入手,讨论银行成本费用分摊的重点和难点,阐述银行成本核算方法,最后提出银行成本费用分摊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财务评价 成本费用 分摊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067-02
银行的发展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而经济效益又受到市场环境与产品质量影响,当市场环境难以通过银行自身能力改变,需要采取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而成本费用的处理则是重点。此外,在无法改变市场和服务受到技术条件影响的情况下,需要对银行间接费用进行科学分摊,而银行也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分摊方法。
一、成本分摊与科学管理银行成本的意义
(一)成本分摊的意义
对于成本的分摊方法来说是银行进行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可以直接体现出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基于谁受益、谁承担的总体原则明确分摊方法,进而帮助银行开展成本管理工作。银行需要从预算工作开始,到最后的产品成本处理都需要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下可以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利益分配。盈利较好的产品可以发挥银行自身的产品优势,并且分析产品成本控制的合理性,而盈利情况差的产品需要银行深入分析市场、费用以及承担费用的合理性,在可以采用成本分摊分配机制后,在合理的税法条款下对产品的成本定价进行设计,进而实现税务筹划[1]。
(二)科学管理银行成本的意义
在银行进行科学成本分摊之后一般不会轻易变更,而银行的不断发展中大量历史数据可以成为银行工作管理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分析历史数据后实现精细化管理银行成本、在建立银行的成本管理体系后可以理清银行的工作链条,实现不同工作环节的衔接,进而持续优化工作水平,解决在工作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比如科学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二、银行成本费用分摊的重点和难点
(一)成本费用分摊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银行成本分摊,需要坚持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银行设计制定成本费用分摊方法期间要保证分摊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建立配套的管理体系,应用信息化管理方法获取统计信息,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管理对象、工作要素,在产品服务链条上基于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加以分摊,由此确保分摊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银行工作情况。精细化成本分摊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开展,而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以及银行信息化建设也是银行成本费用分摊工作开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
(二)银行成本核算方法
在银行工作过程中通常工作成本包括耗材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固定成本。一是,耗材成本,就是银行工作过程中使用耗材的成本;二是,人工成本,主要是指工作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成本;三是,固定费用,主要体现在将银行视为独立核算主体,进而对工作固定费用加以核算。第一个层面固定费用是指工作除去直接操作人员到其他班组长管理人员费用,还包括工作所需用的各种材料费用、各种能耗费用、工作设备折旧费用、房屋折旧和租金费用,包括上述在工作室中难以归集的材料以及人工成本费用;第二个层面是指银行管理人员工资,比如管理费用、办公室各项杂费等银行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中主要是考虑摊销费与其他管理费用,其中摊销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有关,主要根据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分摊,而其他管理费用与直接工作人员有关,分摊主要考虑按各产品车间成本费用所占用的劳动定员比例。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是直接成本,也是变动成本,能够随着产量而发生变化,所以说直接成本和产品自身关系最为密切,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使得直接成本更容易归集到产品当中,并且直接成本也在人们思维能力中占比较大,这种思维模式往往在固定成本使用中受到忽视。设备费用主要为折旧费、修理费,需要对设备的成本折旧费用进行分摊,后续的修理费和其他设备费用也会发生变化,折旧费确定的关键是分析各项设备成本费用对固定资产原值分摊情况,之后结合综合折旧率[3]。
三、成本费用分摊主要方法
对于成本费用分摊来讲,主要是根据分摊的层级以及工作要素加以处理,包括横向分摊以及纵向分摊两个维度。
(一)纵向分摊
银行根据工作管理层级对公共成本费用进行一次、二次甚至多次的分摊,其中一次分摊原理简单,银行将全部公共费用直接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线当中,
1.一次分摊。分摊原则简单并且处理效率高,不过分摊规则简单,也不利于体现前端业务在产品工作中的贡献,一次分摊方法主要用于个体银行以及小型银行。
2.二次分摊。这是基于一次分摊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公共服务确定受益群体。把公共费用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分摊到成本当中,再把每个成本中心包括自身发生的费用以及接收的一次分摊费用之和,之后再次分摊到产品或者服务线当中。整体来看,一次分摊侧重成本受益合理性,而二次分摊更加重视成本分摊精确性[4]。
3.三次和以上分摊。这种分摊方式基于二次分摊的基础上,对受益成本中心层级进行细化分配,分摊次数越多使得成本核算精确性更强,不过也会对银行机构设置数据获取能力以及管理层级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匹配更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和人员管理能力,这样才能大幅提升银行成本管控水平。对于一般规模的银行来说,二次分摊以及二次以上分摊是常用分摊层级,在分摊层级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边际成本也将上升,而银行成本精确性边际效益逐渐下降,银行设计成品成本费用分配层级过程中需要分析分摊效率以及精确性,处理二者之间关系。
(二)横向分摊
银行需要结合产品收益对象把工作要素分摊到产品当中和服务链当中,并结合银行工作情况应用具体的统计信息,然后分摊公共费用。
1.针对直接费用分摊。这种分摊方法是根据产品服务发生的直接费用,把公共费用按照不同产品占有的直接成本加以分摊,整体处理方式较为简单,不过容易受到工作业务活动影响,导致银行产品承担费用加大,因此更加适用于工作稳定、工作规模不大的银行[5]。
2.针对产品成果分摊。结合产品成果服务加以分摊的原理,类似于直接费用分摊方法,也就是根据工作产品以及服务成果对间接费用分摊。整体来看,这种处理方法操作便捷,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该方法主要用于产品类型少并且工作规模大的银行。
3.根据人工工时分摊。结合银行工作加工工时分配间接费用,需要银行人工管理体系完善,制定科学的工时监控系统,并且需要对不同产品以及服务消耗的工时差異综合分析,还需要应用工时考核工作人员由于额外工时收益导致工作时间增加的情况,否则会导致银行工作效率下降。人工工时分摊主要用于产品类型多、工作加工规模大并且管理水平高的银行。
4.根据工作量分摊。银行结合工作期间提供的工作量,比如建筑高度等一系列相关指标分摊间接成本,这种分摊方法主要用于服务行业,也就是通过持续性提供服务获得收益的银行[6]。
四、银行成本费用分摊的主要方式
对于固定成本费用的分摊来讲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就是导致成本出现的原因,这种驱动因素越多越好,驱动因素越多体现在数据更加精确,并且更加复杂,对于研发费用分摊可以采取相关成本驱动因素加以归集。分摊固定成本的关键在于发生成本驱动因素。二是产能问题。对于银行来讲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产能就是工作能力,能够在计划周期内参与银行全部固定资产,在既有的组织条件下工作的产品数量以及可处理的原材料数量,通常来说银行会计核算包括两套数据,分别为当前业务量下的实际工作量以及理论产能,产能对银行来说有着深远影响。固定成本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变化较小,比如固定成本当中人工工资占比最大,还包括设备折旧和厂房,办公室折旧、租金费用。
在银行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环节为固定费用。分摊固定费用关系银行发生全部无法直接分摊到单位产品的总成本费用,其本身具有模糊性以及难测量性,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对该模块费用进行分摊,并且银行固定成本分摊的特殊性,也要求银行管理层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固定费用分摊不合理会导致成本虚高,使得该银行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甚至出现客户流失。此外,高档产品当中不合理的固定成本分摊会造成承担成本偏少,对于产品采购来说,一定范围内成本高低并非银行最关心的问题,而是更多关注产品质量,材料舒适性和功能的匹配也是关注的重点。换言之,对于高档产品采购来讲更加愿意承担由于质量要求导致的费用,该情况下固定成本分摊不合理会导致成本过低,影响银行利润,所以说对于银行来说固定成本的分摊是影响银行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银行的管理中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其中财务评价是主要途径,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银行实际情况选择成本费用分摊方法,进而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易颜新,叶璐,徐林丽.医院中药制剂室间接成本分摊研究——基于LUBA-Shapley值[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05):63-66.
[2] 于继来,张婷,盛玉和,等.基于瞬时值解析的支路电能损失与成本分摊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06):2064-2073.
[3] 王利琼.钻机生产中制造费用分摊方式对定价的影响[J].知识经济,2021,577(14):71-72.
[4] 饶卫振,张云东,段忠菲.中小学校车费用的成本分摊方法[J].系统工程,2020,38(01):141-153.
[5] 王永利,王硕,郑燕.基于弹性网络的电网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分摊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0,44(20):165-172.
[6] 黄秋立.计及调峰影响系数的费用分摊及随机经济调度[J].电网与清洁能源,2020,36(10):33-39.
(作者单位: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作者简介:芮烊潍(1991—),男,汉族,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费用管理。]
(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