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帅
【摘要】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要立足专业,做好顶层设计;整体布局,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挖掘,明确课程目标;充分落实,提升育人实效;多方合力,推进建设落实;固化成果,建立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机电;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有着同样地位的基础教育类别,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时代重任。中职机电专业作为一个就业面广泛和开设院校众多的专业,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更新育人理念,深入挖掘机电类专业特有的思政元素,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措施,将课程思政有机渗透于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之中,构建特色育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中职机电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状况分析
通过对省内开设机电专业的多所学校开展调查以及与部分专业课教师实地座谈,了解到海南省大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实施课程思政,但对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建设途径、实施方法和育人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融入较为生硬随意,融入的目标不够明确清晰;思政内容缺乏科学系统的分类;专业课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培育和思政教育的意识,发掘思政元素的敏感度较低,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1.立足专业,做好顶层设计
机电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是指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立足于海南自贸港建设人才需求,结合洋浦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从学校层面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围绕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各类资源保障等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与评价标准,从而形成层次分明、机制完善、分工明确以及成效显著的专业课程思政方案,使各类课程协同共进,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推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以培育德技双优的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整体布局,构建课程体系
每一个专业都有着对应的课程群,主要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实习课程等。每门课程皆蕴含着学生需要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旨,开展课程思政,则需将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通过整体布局,构建“专业→课程→课堂”三层体系,横向贯通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策略,推动思政课程教师参与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形成覆盖面广、类型丰富、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有机协同,科学化、规范化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增强课程思政效果,多方合力引导学生通过课程思政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深入挖掘,明确思政目标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此,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教育、“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技能人才质量的提升,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故课程思政需准确把握课程“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找出可以渗透思政教育的材料或者契合点的专业课程思政的载体,明确每门课程的核心思政教育目标。
4.充分落实,提升育人实效
习总书记指出:“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主要推动者,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要素。依据顶层设计,指导专业课教师撰写包含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融入思政元素的情感目标的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课前明目标→课中有渗透→课后有评价”三段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打造思政育人高效课堂,切实落实课程思政,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譬如,“电工基础”这门课,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门关于专业核心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课程,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电学原理,这些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原理背后都蕴含藏一部科学史,不仅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将这些科学家事迹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布置搜集人物事迹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形成初步认知,课中教师在原理讲解时自然引出事迹渗透思政教育,课后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巩固升华,从而达成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培育严谨专注的职业素养的课程思政目标。
5.多方合力,推进建设落实
面向专业课教师,融入社会、学校、企业多方力量,助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及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的能力,保障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施。一是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赛促提升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参加党史学习、四史教育、师德师风培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培训、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比赛等各类活动,提高了对课堂思政教学理念的了解,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地把握和落实课程思政。二是在校企共建共育的背景下,通过邀请企业导师、行业工匠进课堂办讲座等活动,将行业的新发展、新工艺术、新技术,对接岗位标准,融入师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训学习中,帮助学生了解行业认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追求,也进一步丰富了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组织教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实践探究,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并邀请校内外思政课专家、教师进校听课评课再磨课,凝练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增强课程思政建设实效与成果。
6.固化成果,建立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维度上需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等,从而明确“如何评”“评什么”“谁来评”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开展评价时,一是要对思政元素挖掘是否充分,教育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二是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内容是否有效融合,体现同向同行;三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设计,达到“润物无声”之效;四是是否建立了学校、企业、社会、师生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实现从顶层设计、实施过程、成效反馈等多个维度可评可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思政教育规律来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法,并且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人发展特点,使得我们的评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三全育人”的视角,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需不断探索,努力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建设体系和育人特色模式,以此来引领和促进中职机电专业的发展,致力于培養学生成为拥有高超技术和高尚道德的技能人才,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宏亮,牛彩雯,张晶,等.机电类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1(04).
[2]丁长涛,姚夏婷,陈伟.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特色育人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融入中职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V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