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2023-07-12 03:39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王丽红
家长 2023年1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生活化科学

□福建省泉州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王丽红

快乐生活指的是幼儿作为生活和游戏的个体,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感觉舒适、自在,对学习与探究的环境感觉温馨、安全,有足够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并且能够通过共享、交流、合作甚至是冲突,共同建构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在快乐生活的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就应该更为多元,要尽可能地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以他们的经验为支撑,促进他们快乐地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获得更为丰富的科学经历及广泛的经验,以此促进他们对知识科学、深入且全面的思考,实现幼儿的综合性发展。文章基于此,对贯彻落实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新教育的背景下,创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幼儿教师应贯彻落实“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实现快乐生活,引领幼儿在生活中完成多元化的科学探究,使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事物,培养其科学精神、探索能力等等,彰显幼儿的个性特色。这样以来,幼儿才能够获得特长、能力及素养的综合性发展,为带领幼儿展开更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提供支撑,促进幼儿身心的可持续发展。

一、快乐生活视域下科学教育的内容与特征

学前阶段的科学教育内容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快乐生活”视野下,整个教育内容都应该以生活为中心,要让教育内容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真正与现实生活的情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使幼儿立足自身生活经验,完成对知识内容的综合探寻。因此,在快乐生活的视野下,科学教育的内容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方面,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立足幼儿当地的生活。换言之,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不能仅仅依托于教材而是要根据幼儿园所处的环境,灵活处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使得书本上的科学活动能够与幼儿的实际经验紧密结合。基于此,幼儿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应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立足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从吃、穿、住、行等维度着手寻找与幼儿生活、学习相关的科学教学内容与项目,不拘泥于书本,并以此制定科学教育研究计划。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更加具有生活化、大众化及适宜性的特征,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突破了“教条主义”的限制,实现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综合性探索及实践;另一方面,科学教育内容应立足幼儿当时的生活。换言之,幼儿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不能一味地按照书本内容,而是要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生成科学教育的内容。以“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为立足点,挖掘适宜幼儿探究的课程资源,这样的教育内容才更能够符合幼儿的生活特征,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幼儿在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探究中能够了解到科学生活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引导他们立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科学活动,专注其个性特长发展,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科学教育内容具有行动性、发展性的特征,既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能够使他们具备生活探究的意识,而这些恰恰也是促进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及推动力。

二、影响快乐生活视域下科学教育的因素

(一)内容失真难以创新

快乐生活视野下展开的科学教育活动应有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作为支撑,引领幼儿展开高质量的科学探究实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所选取的内容缺乏真实性,并未立足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科学探究内容,导致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难以发展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幼儿的探究兴趣。总而言之,在学前阶段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将关注点聚焦于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探索欲上,要能够帮助幼儿立足现实生活,针对科学内容展开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真正地让幼儿用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学到的知识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此彰显他们的科学素养。然而科学教育内容的失真使得幼儿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不足,同时也阻碍了科学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材料提供障碍重重

材料是支撑幼儿园展开科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很多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教材的选取及提供存在着困难。有的教师认为科学活动需要人手一份材料,但是有的科学活动材料比较精密,人手一份条件很难满足。也有的幼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的材料应该更为丰富,不需要人手一份,形式可以更为多元化,甚至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完整的科学材料,引导幼儿展开创造性的科学探究。还有的幼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材料,这会使幼儿在选择时缺乏针对性,甚至会因为材料过多时间浪费在材料选择上,继而影响活动的完成时间和效率。简言之,幼儿教师在展开科学教育活动时,合理地提供材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考量材料的准备,使得材料成了阻碍科学教育活动有效顺利开展的限制条件,最终也影响了幼儿活动的学习效果,导致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无法完成自我建构。

(三)兴趣平淡气氛沉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与积极性,他们才愿意主动探索、探究,才能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精彩。然而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却忽视了对幼儿兴趣的激发,或者说有的幼儿并没有找到生活与科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只能被动地完成教师设计的各种活动,导致整个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极其差。同时很多教师在展开科学教育活动时,为维持课堂纪律而限制了幼儿个性化思维及创造性能力的综合发展,最终导致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总而言之,幼儿的兴趣是支撑他们展开各项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而幼儿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活动时,如果忽略了幼儿兴趣的激发,就会导致整个课程教学的气氛比较沉闷,也难以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完成自我创造及自我发展,影响了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三、快乐生活视域下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科学内容来源生活

幼儿教师在选取科学内容时,应立足现实生活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真实、详尽的科学教育内容,为幼儿的多元化探究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契机。多姿多彩的幼儿一日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科学现象,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幼儿积极观察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幼儿像法布尔一样,从小做一个爱观察的孩子,为他们的科学探究提供生活动机。教师要帮助幼儿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主动地完成多元化的科学探究,实现科学探究的有效教育。例如,幼儿园花坛里有各种昆虫,幼儿每次下课时都会观察花坛里的生物。雨后幼儿发现草地上会出现一些拇指大小的洞洞,观察了许久并没有动物出来,幼儿便产生了疑惑。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幼儿的疑惑将其当做成生成性的科学探究内容,引领幼儿开启“探寻草地上的‘洞洞’”之旅。这样的方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完成更高质量的科学探究,从而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时,应立足幼儿的视角挖掘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以此为基准点引领幼儿展开多元化的科学实践及探究。比如,冬天来临时很多幼儿都穿上了羽绒服。那么教师可以让幼儿完成羽绒服的测量,将大衣(羽绒服以外的其他冬装)和羽绒服对比称重,引导幼儿得出“羽绒服很轻”的结论。随后再让幼儿凭借自身的生活经历,思考羽绒服和其他的衣服相比,哪一个更暖和呢?幼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羽绒服更暖和。”对此,教师就可以抛出问题:“为什么羽绒服又轻又暖和呢?”带领幼儿探究动物羽毛的特性。借助这一活动,引领幼儿探寻动物的羽毛与温度保持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完成个性化的科学探索。由此可见,整个科学探究的效力便会变得强,更加能够驱动引导幼儿展开更高质量的科学探究。

(二)科学材料富有生机

科学材料是支撑幼儿展开高质量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快乐生活的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在实施科学教育活动时,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要保证这些材料能够契合幼儿的现实生活,为每个幼儿所熟悉,以此为支撑点,所展开的科学教育活动才更为真实、丰富、高效。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通过挖掘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材料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内容,还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设计不同的科学探索活动,保证材料能够支撑幼儿展开更高质量的科学活动探究,以富有生机的科学材料作为引导幼儿展开更高质量的科学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撑,让他们得到综合性的发展。因此,为了达成科学材料的科学合理设计,幼儿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落实,帮助幼儿借助更为科学的材料实现科学探索,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创设一个科学探索的实验区,将其当作幼儿一日生活科学探究的场所,便于幼儿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地选择科学实验区域内的材料,完成各种各样的实验探究及学习。同时可以借助这一区域内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新型的事物,完成多元化的自主探索;其次,幼儿教师可以主动询问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事物,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搜集一些比较熟悉的科学实验器材、道具等等。比如白砂糖、纯净水、小木棒、纸箱、镜子、放大镜等,鼓励幼儿将自己不需要的但是认为有价值的科学材料带到幼儿园中,放置在科学探索实验区。幼儿可以自主运用各种各样的生活化实验器材展开科学实验及科学探索。比如,他们可以借助小木棒、纸箱等生活材料,尝试设计出“纸箱小汽车”或者“纸箱小木屋”。完成这一实验操作后,可以继续将其放置在实验区域内,让其他的小朋友经过思考加以想象,将这些实验探索的成果进行完善,创新出不同的作品。以这种开放性的实验器材呈现模式,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帮助幼儿获得综合性的发展;最后,幼儿教师应该坚持每周定时更新科学探索活动区域中的生活材料,要保证材料的新颖性及完整性,确保幼儿能够借助更为丰富的材料完成科学探索。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保证材料的安全性及趣味性,要能够充分发挥出材料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对幼儿产生更为有利的引导,支撑他们展开更高质量的科学实验探究。如此一来,幼儿教师便能够凭借富有生机的科学材料支持幼儿展开更高质量的科学探索,实现幼儿的综合性发展。

(三)教学活动趋于多元

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时,应趋于多元化,能够使多元化的活动支撑幼儿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操作,丰富幼儿的活动思考,实现更高质量的科学探究。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幼儿的自主探索过程可能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支持幼儿实现更好地自主探索。比如,让幼儿开展“黄豆”发芽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分配,给他们分发相应数量的黄豆,并讲解注意事项帮助幼儿完成黄豆发芽实验。实验中,幼儿会展开自主化的实践,结合自己在绘本或者微课中看到的黄豆发芽过程进行相应的探索。结束发芽实验后,他们甚至还会去探究豆芽的吃法,也会继续展开思考,如果豆芽继续长是否还会结出黄豆。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继续拓展,引导幼儿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豆浆机和石磨磨豆浆,将磨出来的豆浆进行比对,分析两者的异同。最后帮助幼儿结合两者磨豆浆的时间对比得出“现代科技促进更好生活”的结论。如上,教师设计这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都是立足幼儿现实生活基础,它能够联结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更高效地完成科学活动,以此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设计与他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结合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得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完成创新与创造,实现他们的综合性发展。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植物园探索多种类型的植物,观察这些植物的外观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幼儿补充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科学知识,启发幼儿的思考,最后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去花草市场购买一株植物,带回家种植,亲自为植物浇水、施肥,并观察植物生长的特征与状态,通过种植花草的实践活动使幼儿更加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达成预期的科学教育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快乐生活教育理念的运用能够帮助幼儿完成更高质量的科学实验探究,让他们的学习活动更为丰富和多元。幼儿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快乐生活视域下科学教育的内容与特征;其次要综合分析影响快乐生活视域下科学教育的因素;最后再结合影响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保证整个活动的类型更为多元、科学与客观,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让他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为高效。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