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中心幼儿园 翁珍鸿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幼儿教育教学者正在通过科学的方式积极探索更适合现代儿童的启蒙策略,以此推动幼儿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数学既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启蒙内容。幼儿阶段加强数学教育,有利于推动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显著提高,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的节奏与模式,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积蓄能量。基于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当前幼儿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幼儿数学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并且运用科学策略,通过正确的实践路径推动幼儿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当前,不少幼儿园在开展数学教育时依然秉持传统落后的思想,运用“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幼儿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不佳。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导致幼儿园数学教学呈现小学化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具体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幼儿园时期,儿童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主导,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而单一死板的教学形式不仅难以吸引儿童的长久注意力,还容易让幼儿在学前教学中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与畏难心理,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学习的内容经常受教材课本的桎梏,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与发展情况,存在学习内容广度与深度严重不足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幼儿收获信息的能力与途径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扩展,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很多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与基础。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数学课本依然以5 以内的加减法、序数简单的形体内容为主,难度较低,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不匹配。同时,部分幼儿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缺乏层次性与规划性,致使幼儿从小班到大班都在反复多次地学习相同的内容,且活动内容缺乏深度,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学龄前阶段,教师与家长是儿童学习活动的主要引领者,因此教师与家长双方的教学策略、教学态度以及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望子成龙”思想在部分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家长的高期望也给教师造成了压力,家长和教师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教师和家长想让孩子快速学到知识,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仅不会达到期望的目标,还会使幼儿的心理增加压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与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秉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儿童的具体情况出发,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当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幼儿基本上已掌握所学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深入学习,鼓励幼儿逐步探索数学的奥秘和趣味性。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教学设计要顺应儿童发展趋势,切勿出现拔苗助长、难度设置过高的情况,因为过难的学习内容与过高的难度设置容易挫伤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其未来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优秀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日之功,儿童的学习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儿童的思维活动是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因此教师在学前数学教育时也应当注重教学活动的层次性,让儿童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数学,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会因为难度的梯度过大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还能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学习过程中避免急于求成,踏实认真地打好数学学习的“地基”,为数学学习的长远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主导,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发现,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导致教学的效率低下、成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儿童的习惯特征,在学龄前数学教育过程中遵循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尽可能提升教学活动的乐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避免儿童因长期学习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情感怠惰的问题。总而言之,趣味性原则是提高学龄前数学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使儿童乐于学数学、善于学数学,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时期,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都有待提高,比起理论性教学,儿童更乐于从实践活动中收获经验、积累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数学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实践性原则,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促使幼儿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促进应用能力的切实提高。实践性原则不仅有利于帮助儿童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利于让儿童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而顺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趋势,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学会算数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数的。”这一观点说明要想让幼儿学会数学,只是依靠成人的意志作用是不够的,儿童难以被“直接教会”。因此教育者要引导幼儿通过动作建构、动作内化以此帮助幼儿学会数学。学龄前阶段,正处于运算的直觉思维阶段,幼儿的心理表象符号功能处于萌芽期,符号功能所产生的心理表象是具体静态的物象,要想让儿童形成动态心理表象,教师就必须引导儿童进行反复地自由探索,通过亲身体验加深认识。每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认识到,单纯凭借教育者的口头说教,儿童很难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摒弃“为了教而教”“从演示到演示”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实践内容,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我们要想让幼儿理解算数,不能单纯告诉他们:“1+1=2”,可以让他们具体操作,利用准备好的苹果,给出一个苹果,再给出另一个苹果,让他们从苹果数量的变化来领悟“1+1=2”的真正含义,帮助幼儿加深对算数的理解与思考。再比如,如果我们要想让幼儿理解时间的概念,不能只说“时间”,可以给幼儿提供沙漏、钟表等物品,让儿童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获得初步的认知。只有幼儿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才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对形、量等数学概念的初步理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龄前儿童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学习特点上有所不同,学龄前儿童不适宜长期静坐听课的学习状态,他们更乐于也更易于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习知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提高儿童的学习成果,还有可能会起到反面作用。基于此,教师应从儿童的特性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经观察发现,学龄前儿童都喜欢“情境模拟扮演”,即俗称的“角色扮演游戏”。有的儿童会倾向于家庭角色的扮演,有的儿童更喜欢扮演警察、消防员等各种职业的角色,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这一爱好,在数学教学中设置模拟情景,利用一些真实的情境事物,鼓励儿童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演绎。
例如,大班儿童基本已经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给儿童创设出一个“商店购物”的情境,摆出简单的物品并标明价格,分给每个儿童五元的游戏纸币,让儿童在“商店”中购买两样物品,并且恰好用完手中的五元钱。儿童在购物过程中,有的拿到的物品与其他人相重复,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选购的先后顺序不同,教师借此时机将列出等式——幼儿A 选购了3 元的苹果和2 元的香蕉,所以列出来的算式为3+2=5;幼儿B选购了2元的香蕉和3元的苹果,所以列出来的算式为2+3=5。虽然选购顺序的不同导致所列算式的不同,但所得的结果是相同的,教师可以基于这两个算式引发儿童对“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与思考。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驱动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作为幼儿园教师为避免数学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就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让好奇心与想象力成为儿童数学学习之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引导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帮助幼儿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夯实所学内容的同时丰富幼儿想象力、提升创造性,推动数学教学的切实发展。
例如,在教学图形部分内容时,我们学到了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相关知识。如果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很容易造成儿童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的情况。如果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将训练变成一种游戏,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硬卡纸剪出这三张图形,并以横列状依次放在地上,幼儿排队开始游戏,当教师说出一种图形的名称时,站在最前面的儿童立刻跳到所对应的图形上,以此类推。这种游戏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在幼儿的成长阶段,家长与教师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只有在数学教育中促进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达成共同的教育理念,朝着同一个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成果。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家园合作的高效性。
首先,教师应当及时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避免家长在儿童的数学教育中出现“放任不管”或者“急功近利”的情况发生,引导家长运用正确的观念、秉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儿童的数学学习。其次,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儿童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告知家长,并且给予家长正确的策略引领,使家长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数学教育。再次,教师应利用好家长群等家园交流平台,及时在平台上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数学教育策略,帮助家长有针对性、有方向地开展教学,还可以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反馈,就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找出最优的解决方式。最后,教师也要多组织线下专业交流会,可以聘请园内园外在学前数学教育方面有成绩的教师、专家开展讲座,帮助家长答疑解惑,教师还可以邀请在孩子的数学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家长进行经验分享,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收集经验、提高能力,使每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之路都能够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其中数学教育属于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位家长教师予以足够的关注。基于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深入发掘当前学前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秉持“以人为本”、趣味性、实践性以及层次性原则,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实践操作、情景模拟、游戏活动以及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学习中提高数学能力、打好思维基础,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