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2023-07-12 03:39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赵蓬飞
家长 2023年13期
关键词:稻草人故事情节整本书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侨城小学 赵蓬飞 邢 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理念实现了创新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认可。小学语文教学时,阅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思维水平提高以及综合素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也成了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与科学性的教育模式,在阅读教学的推进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黄金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一理论促进阅读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升。本文以支架理论下小学语文中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中心,分析探究了支架理论对整本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科学路径使支架理论真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发挥奇效。

一、基于支架理论展开小学语文中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支架”原本属于建筑学概念,泛指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后被构建主义者延伸到教学领域成了一种教学方法。支架理论,是指当学习者在现实发展水平向智力潜力区过渡、由会向不会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育者所提供的引领与帮助。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初期,存在着经验不足、能力不佳等各种问题,支架理论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阅读路上的困难与挫折,真正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

(一)保障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不少教师都采用被动灌输的模式,将阅读的思路、感悟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实践机会与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所得并非自己的体悟,而是教师所灌输的内容,学生无法获得理想的阅读体验,阅读的积极性与热情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基于支架理论下的整本书阅读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它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者的地位,保障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思考、分析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发挥引导、帮助、促进与协作的作用,并不会过度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可以真正体会阅读的魅力,提高阅读的热情与兴趣。

(二)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显著提高

小学中高年级与小学低年级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学生基本没有识字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同时小学中高年级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初中的语文学习以及未来的阅读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做到能读、会读、善读、乐于读。为实现这一目标,支架理论的应用就显得重要且必要。支架式教学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必要的能力支持,使学生掌握读懂阅读文本、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与技巧,通过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用所掌握的能力与技巧指导其未来的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

二、支架理论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做好读前导入,搭建“兴趣支架”

所谓“万事开头难”,整本书阅读教学亦是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对大部头的书籍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这就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积极的学习兴趣是一堂阅读课的开始,因此,教师应当在读前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搭建好“兴趣支架”,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活动充满热情与期待,保障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稻草人》为例。在教学这本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书目的名称展开联想与想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稻草人吗?你们想象中的稻草人是什么样子的?稻草人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稻草人会看见什么呢?你们觉得稻草人眼中的世界和我们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是稻草人,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呢?”这些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就“稻草人的故事”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听完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应予以鼓励,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挖掘叶圣陶笔下稻草人的故事,带领学生走入一个奇幻的童话王国。

在读前导入中搭建“兴趣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前或者阅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对阅读文本进行合理的猜测,在兴趣与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二)分析故事情节,搭建“图表形支架”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情节发展、人物命运、主题表达以及文字赏析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要想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果,教师就需要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读懂故事情节,理解每一个情节设置的意义。情节发展是阅读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提高认识,才能够更好地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涵。基于此,教师可以搭建“图表形支架”,使学生清晰、直观明了地分析故事情节,在对比探究中加深认识,加深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性把握,为深入挖掘故事内涵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西游记》为例。这本古典小说属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篇幅较长、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这本书的精髓,教师就应当搭建“图表形支架”带领学生着重分析情节。以《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重回花果山”的故事情节为例,小说中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一共有三次重回花果山的经历,分别是心猿归正、三打白骨精以及真假美猴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分析孙悟空重回花果山的原因、心理状态、结果,在对比中实现对文章情节的精读细读,把握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变化,加深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与理解。

“图表形支架”能将故事情节的复杂部分清晰明确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避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分析各个情节,体会作者的精心安排,在明确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的显著提高。

(三)推动思维深化,搭建“项目化支架”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作为驱动力的学习方式,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其参与度,强调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渗透自主意识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训练。要想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就不能只注重能力锻炼,还要加强思维培养,让学生在项目化问题的导向下通过交流合作、迁移运用以及知识整合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搭建“项目化支架”有利于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化发展,让阅读教学成果真正得以体现。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目《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水平、个性特长以及思维能力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红楼梦》的阅读特点与阅读重点确定主体项目,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与探讨汇总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贾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宝黛钗三人的关系究竟如何?”“贾宝玉和通灵宝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再次,教师可以将这些大项目进行分解,例如“贾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贾府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发生了哪些变化?”“贾府衰败都有哪些诱因?”“贾府中的哪些人对贾府的未来有较为准确的预感?”并且将每一个小问题分发给不同的小组。最后,各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活动后,教师应当组织小组成员通过PPT、课堂演讲等方式分享并展示研究所得,将项目所得内容传递给班级学生,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不同方面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让阅读活动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能力的不断深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显著的重视。支架理论作为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教育理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深刻体会支架理论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且运用科学的策略,通过兴趣支架、图形支架以及项目支架,推动阅读教学成果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稻草人故事情节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不担当比“稻草人”还要差
稻草人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稻草人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稻草人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