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2023-07-12 06:32庄建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文化馆建设

庄建萍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成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工作中,文化馆开展艺术辅导培训、讲座、展览、演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业务,产生大量信息,如何科学有序地利用好这些信息,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更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了目前文化馆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网络互联的今天,公共数字文化馆的构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数字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特点,数字化将会促使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和管理方式发生全面的转变,对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将深刻地改变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化的状态。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075—03

引言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文化馆目前的一个全新发展趋势。2021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旅游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需要全面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等数字化,提高数字文化馆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的水平,不断的完善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的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功能,推动国家和地方的数字资源建设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我国的公共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文化馆这个现代化的社会服务系统的主体功能还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因此文化馆更应该提高认识,緊跟时代步伐,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去面对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以国家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为契机,通过实施数字文化馆建设,提高文化馆行业社会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一、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原则

(一)综合性

文化馆数字资源的建设首先就要遵循综合性的原则,作为公共文化活动,可以让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丰富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综合性可以涵盖不同文化风格的根本特点,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欣赏需求。数字建设下的文化馆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形式,为公共文化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文化的多元化是我国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社会群众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目前社会公共文化活动仍无法适应人民的多元化需求。为此,必须大力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素质,拓展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要顺应人民大众心理和文化需求的新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入文化育人活动的涵义、丰富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宽参与文化活动的渠道、优化文化活动的形式,以此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体验与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现实需求。

(二)全面性

公共艺术文化服务应当是面向大众,为所有的人服务的,所以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也应当满足全面性的原则。公共文化的获得是公民最根本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根据“全面”的原则,向广大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使其受益。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还远远达不到“小康水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构建,强化各区域文化活动的交流,对于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在全社会形成逐步网络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格,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水平,以“全民育人”为建设前提,响应国家提出的“文化育人”总目标要求,协同经济建设,加快文化成果的资本转化,为人民群众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体验。

(三)科学性

在信息社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馆的发展也在不断突破传统的“跟随者”向“领头人”的转型。文化馆是国内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场所之一,也是“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项目。经过专家学者和广大文化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文化馆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而我国文化馆在数字化方面的成功也对其他地方文化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独立性

在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文化馆和地方文化馆要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将信息技术作为媒介,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同时,地方文化馆还应该保留本区域的特色,杜绝千篇一律。其建设与发展要结合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民俗,要根据本区域不同群体的喜好以及现实需求,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二、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建设缺乏标准

资源建设缺乏相关的标准,文化场馆在进行数字资源的具体实施时,很少注意到具体的标准落实情况。现阶段有关部门资助的项目虽然比较规范,但自行投资的问题相对多,很多文化馆在引入社会力量建设的同时,一些数据在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时候都存在随意性,数据无法充分揭示,共享难以实现。甚至部分由于信息并没有及时的更新,未能对当前文化服务进度进行实时跟踪、管控、协调和资源分配,此外,我国文化馆目前还存在着信息利用率低下、资料加工缓慢、技术沟通缺乏等问题。在建成之后,由于经费有限,信息和基础设施无法同步进行。另外,由于缺乏经费,造成了对先进的信息装备的利用,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更新,使得文化馆标准化和信息化进程比较迟缓。

(二)建设人才相对匮乏

数字化的资源建设过程中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文化馆一直以来都是以线下的形式进行群众文化服务,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相对薄弱,计算机、数字化专业人才的配备也很薄弱,除了一线城市以及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建立了一些数字文化馆,配备了一些专业的人才之外,很多地方的文化馆内部并未建立专门的数据处理部门,并且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较少,很多地区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比较缓慢,馆内设备以及资源老化。而在数字资源信息化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与现实需要相适应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无法适应目前文化馆发展的实际需要,缺乏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撑。

(三)服务推广存在局限

资源服务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数字资源的建立优势是服务推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建成并提供的资源很少,大多数都是以官网 PC端为主,手机端应用相对较少,缺少新的传播手段,只有一个简单的宣传途径,所建立的信息也很少。可以多平台联动矩阵式传播,文化馆开展数字化服务的平台可以有很多,利用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形成矩阵,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今日头条、微博等,根据这些平台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形成具有链式传播特点的集群效应。

三、关于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明确资源分类,依照标准规划

无论是省、市级的文化馆,都要结合本区域的文化特征进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比如:慕课资源,作为文化馆近年来的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内容主要集中在全民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方面,主要是根据每个区域的文化构建为中心,在日后的数字化建设中可以加强省、市层面上进行更多的合作与交流,统筹地方、各城市共同努力,逐渐形成有系统、有内涵的主题资源。在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可以制定一套新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为我国文化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撑。《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数字资源标准规范》中有许多内容,其中涵盖了数字信息加工、元数据整合、文化标识等。在相关的规定下,文化馆的建设应该深入了解其内涵,将条例和规定作为详细的参考,加以落实,为以后的数据上传、登录、保存提供详细的依据。

充分合理地开发和使用文字信息资源,是实现信息资源数字文化馆的重要途径,必须确保文字资源的来源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和知识版权。主动与各区域的文化馆进行交流,实现互利双赢。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要确保公共文化馆的信息化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建设目标和措施,尽量减少多余的建设内容,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利用,确保公共文化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依托业务优势,整合数字资源

(1)依托文化活动组织业务,结合本区域文化建设特点,组织文化展览、文创展示以及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增强与外省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协同邻近文化馆举行“文化节”等文娱活动。文化馆还应该组织馆办文艺队定期下基层(社区、农村)进行演出和文化宣传等活动,实践文化育人,通过直播、录播的形式联合各大平台,如快手、抖音、微博、头条等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和群众产生更多的交互和沟通,了解和吸收群众文化资源,将之与本文化馆的创建理念相互融合,推出更多有针对性、人性化的文化活动。(2)依托艺术辅导与培训业务,文化馆可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建设,重点建设艺术慕课,加强对于慕课的推广和宣传,带动更多定点人群的参与。(3)依托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聘请民族文化传承人、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公共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保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数字资源建设,跟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资料数字化,建立数据库等工作。(4)依托艺术创作业务,可以利用网络人才进行创作、传播优秀作品,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起热门话题,如“我来建设文化馆”“与汉服产生人机互动”“DIY古装造型”等等,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让优秀传统文化照进现代文明,在传承与革新中,展现民族文化风采。

(三)加大资金支持,引入社会参与

在“十三五”期间,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从中央到地方,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财政在公共数字文化专项中设立了数字文化馆项目,到2021年,已有百余家文化馆纳入中央财政支持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全国共有文化馆3327个(包含省级、地市级、县区级文化馆),仍有很多文化馆的数字化工作,特别是数字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投入不足,影响到数字资源的建设水平和建设内容。

在此同时,还应该引入社会力量的介入,让更多团体参与到数字文化的公共事业中,在资源的建构上,我国已经有相当多适合于文化馆的艺术资源,比如音乐欣赏的“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艺术慕课型“iartschool爱艺术”等。此外,传统的数字资源提供数据资源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在数字资源的开发上,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力量,利用专业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从而迅速、有效地构建数字信息库,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有效提高文化馆文化服务效能。

(四)重视人才建设,推动数字服务

在信息化的人才建设上,落后的地方要充分吸收先进地区的做法,在人才的配置上要注重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认识与运用,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的人才。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专门人才,加大数字工程的立项力度,以工程推动数字技术人员的发展。

微视频、艺术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是文化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资源建设是文化馆数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相关文化资源纳入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中,开始不断改革现行的艺术辅导、培训工作模式。内容要根据文化馆自身的优势和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地方文化特色,精心组织培训活动,提供大量培训资料,充分开展交流互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中。在数字化构建中,需要文化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现代信息素质与能力,改造现有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全面推动数字服务。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打造新时代文化服务中心。随着统一的用户制度和识别技术的应用,国家文化馆的数字化数据处理过程也在逐步地发展,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促进了我国的文化馆向复合型文化馆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要确保其科学性,利用互联网,将资料进行数字化,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受众的范围,还能提高人民的艺术素养,帮助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帮助文化馆提高社会知晓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性、全面性、科学性、独立性。目前文化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设人才相对匮乏,数字建设缺乏标准,服务推广存在局限等。因此文化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应该明确资源分类,依照标准规划,依托业务优势,整合数字資源,加大资金支持,引入社会参与,重视人才建设,推动数字服务。

参考文献:

[1]徐佳晶.“十四五”时期构建文化馆发展新格局的思考[J].中国文化馆,2021(1).

[2]金秋.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以南京市文化馆数字建设为[J].艺术品鉴,2021(33).

[3]贾娜.新媒体时代文化馆数字资源创新宣传路径思考——以广州市文化馆为例[J].参花(上),2021(9).

[4]徐震海.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探析[J].文化月刊,2021(5).

[5]琚存华.浅谈文化馆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J].参花(上),2020(10).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文化馆建设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图书馆员新角色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