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标志性人物,在对待国民性这个严肃的话题上,很明显与鲁迅先生相比较,老舍的观念更中国化一些。之所以在国民性这个问题上与鲁迅作比较,是因为在20、30年代的中国,人们对于国民性的书写亦或是讨论甚至是批判,一直是文化界的主流意识和主要话题,也就是对国民性书写的开拓与反思,一直引领着新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的浪潮之一,本文试图对老舍“国民性”书写的开拓与反思进行阐述。
【关键词】老舍;国民性书写;开拓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024—03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催化剂,也因此奏响了波澜壮阔的华夏觉醒的前奏曲。作为老北京的老舍来说,是在后鲁迅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新文化运动的后起之秀。人们在研究老舍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尤其是在书写国民性的这个重大课题中,完全可以通过老舍先生的小说来梳理发展轨迹,因而也就很明晰地把握老舍先生对于国民性的书写有着鲜明的历史发展个性。
一、《老张的哲学》而立之年的思索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可谓是生于北京死于北京,太平湖就是他的归宿,是北京发展史上的一段见证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各个胡同几乎都留下老舍的足迹。作为中国现代小说作家,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老舍的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一个满族家庭,幼年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由于善人的帮助才得以接受教育;此外,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们也大多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下层穷苦百姓,拉车的、做小买卖的、当苦力的都有,这一生存环境使老舍熟悉下层平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从这一点来说,这位已经嬗变为货真价实的平民作家,也就因为于此,对于国民性老舍有着自己的觉悟。
五四运动时期,老舍在北京一小学当校长。虽然他并没有直接参加五四运动,但生活在运动中心地带的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当时的热门话题也就是国民性,老舍有着自己的感悟。对于国民性的认知,老舍并没有像鲁迅先生那样辛辣讽刺,而是要温和许多。而对于改造国民性这个话题,本质上就是批判并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也就是鲁迅说的改造国民性。应该说,老舍书写下的国民性的批判是站在维护国民性本质的基础上而抒发的情感。他一方面要批判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而形成的国民性的怯弱和颓废,另一方面,又以一种平和的、宽厚的心态、十分复杂地、善意地看待“老中国儿女”的国民性。
老舍审视他笔下的人物,一方面鄙夷国民性的一些痼疾,同时又不愿意像鲁迅一样彻底打倒或推翻以及重建国民性。也就是基于这种貌似矛盾的国民性的批判格局,决定了老舍先生对于根治国民性的种种弊端,想通过对于国民性的不断医治,重塑国民性的理想性格。所有的思考甚至是焦虑,我们可以通过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以及后来的《赵子曰》和《二马》就可以一看端倪。在《老张的哲学》里面人物的描写,说明老舍这个时候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依旧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主义。《赵子曰》的问世就显得老舍对于这个问题渐进稳健,至于《二马》可以说是老舍在三十岁前后对于国民性批判的一个总结,属于阶段性的进步,其实这也是处在而立之年的老舍对于国民性的思索旅程。
《老张的哲学》发表于1926年,这一年老舍将近三十岁,恰逢而立之年,这也是老舍长篇小说的处女作。其实通过这部小说里面老张这个人物的设计,人们可以投射出老舍在这个时候已经在思索什么才是国民性的真实表达。小说中的老张是一个北京通。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老舍对于国民性的批判还是建立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天马行空的意境。
《老张的哲学》中,老张这个人物非常有趣,他的生活轨迹似乎与三这个数字有着不解之缘。比如他的生活轨迹横跨商学兵三个领域。他身上有着传统的糟粕,又深受“钱本位”思想的毒害。他以逼债为手段,亲手制造了两对年轻恋人的爱情悲剧,然而这样一个恶人最后却成了某省的教育厅长。老张是一个恶棍,老舍为正反面人物的这种安排,违背了传统观念中“善恶因果”的结局,虽然对老张进行了讽刺却也夹杂着一丝无可奈何的心情。
老舍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赵子曰》,应该与《老张的哲学》可以放在一个平台上来认知。这个时候恰逢五四运动期间,在这部小说里,老舍塑造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文化范的赵子曰,再一个就是脚踏实地的李景纯。很显然,老舍之所以嫌弃赵子曰,就是因为这位是接受着新式教育的大学生,装作是学潮运动的拥护者,却在实质上给社会并没有什么帮助。他们闹学潮不是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是为了追逐女人,逃避考试。这些貌新实旧的思想给他的行为带来荒唐性,表现出十足的愚昧。反观李景纯这个实干家,也曾经在做老实巴交的农民还是做行侠仗义的侠客彷徨过,然而后来李景纯选择做侠者,也就为此改写了他的人生。其实在这部小说里,通过对比赵子曰和李景纯这两个人物,可以鲜明地看到老舍对于夸夸其谈的文化的革命有着一种天然的排斥,而对于有知识,有理想,务实肯干,脚踏实地,有爱国热情的李进纯显然是褒奖有加。老舍这个时期对于国民性的批判还是比较积极而又谨慎的。
二、《骆驼祥子》不惑之年的困惑
1931年到1940年这个十年,老舍的创作出现井喷,表明这一时期老舍的思想已經发生重大的变化,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也进入一个成熟期。这期间可以通过《猫城记》这部小说就可以看出来。这部小说是通过“我”认知和结识猫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描述了“我”与猫人从偶遇到相随相伴。通过“我”不断加深对于猫的世界的认知,老舍指出猫国之所以败迹是因为“迷叶”的作祟。
《猫城计》的创作背景是在九一八事变已经爆发,老舍运用非常荒诞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尤其是面对国人的麻木不仁,对于新事物的愚钝和呆滞,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个时候的老舍已经开始关注人民关注革命,因为他知道唯有革命才能唤醒民众。
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相比,老舍的《骆驼祥子》更具人性味。为什么祥子能够从一个老实巴交的拉车夫蜕变为自私自利的街头地痞,完全是拜生活蹂躏所赐,其实这也正折射出人性的颓废原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残酷的生活逼迫祥子的不得不的嬗变。祥子年轻健壮、勤劳诚实、沉默单纯,原本怀着希望来到城里,想要凭借自己的奋斗买一辆洋车来拉人养活自己。然而不幸的是他的黄包车被乱兵抢走,后来攒的钱又被“兵痞侦探”敲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又因虎妞难产而死,只好卖车还债。就连唯一的女人小福子也因为生活无望而自杀。祥子三起三落,自暴自弃,走向堕落,成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三、《四世同堂》天命之年的畅想
可以说《四世同堂》是老舍终生文化造诣最为经典的一页,更是他的文学创作的巅峰时刻。随着八年抗战血与火的洗礼,老舍的文学创作艺术手法日渐成熟,因而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也有了新的认知和体味。比如,祁家老爷子,因为思想守旧,保守苟安,胆小怕事,这是老一辈的国人常见的形象。尤其是《四世同堂》三兄弟的人物设置,标志着三种人物形象闪亮问世,长孙瑞宣老道稳健,非常孝顺,尽管也渴望新的思想,然而由于家族的关系长房长孙难以突破藩篱。老二瑞丰在老舍笔下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一枚败类,为了偷生不惜丧失人格投靠敌人。而老三瑞全的革命性更强,较早地觉醒走上反抗的道路,最终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之中,成为历史的弄潮儿。
其实我们从老祁家的这几代人物在彼时的形势走向引导下各有千秋,实际上就是在拷问国民性。在历史的大潮里,每个人其实都有着自己的轨迹可循,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这就要看所谓的造化,其实就是主客观原因的相互加持,这也就是人性的拷问,国民性的萃华。老舍先生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勾勒,进而上升到整个民族的国民属性的演变进步的伟大历程。如果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对于国民性长达二十年的不断拷问,是批判国民性的长期的思考过程,那么《茶馆》就是淬炼和蘸火。《茶馆》的问世恰逢老舍先生六十甲子,几乎整整一个甲子年对国民性的批判,使得老舍对自己的一生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勾勒。
人们对老舍的《茶馆》的赞誉并不过分,这是因为《茶馆》本身就是自带光环,是因为它葬送了三个时代,实际上就是要送走旧的事物,迎来新的天日,这是一种除旧迎新的时代要求,是国民性获得新生与解放的伟大历史过程。在茶馆里近百人的人物形象里面,老舍按照善人和恶人来作为划分。有趣的是,老舍笔下的善人往往没有好的结局,而反观恶人们,却是一个个亮点不断辉煌一时。这种人物结局的反差,其实就是对国民性的彻底的有力地鞭挞,更是对国民性的一种期望,是对新中国的新国民性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在话剧《茶馆》的大结局环节,老舍更是推出了貌似不合时宜的情节,这就是三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给自己送葬,这个画面并不是作者心血来潮,更表明了老舍对于旧时代的一种送葬,对未来心中的殷切希望和崇高的向往。
对国民性经历一个甲子年的拷问和批判,其实也是老舍先生对自己人生的拷问和反思。时至今日,我们更加缅怀这位文学巨匠,更加崇拜这位人民艺术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其实国民性就在就现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身上,国民性原本就是在人们的心里,这其中一定有着老舍先生的内心怅惘和期望。
综上所述,今天人们通过老舍先生对书写国民性的开拓与反思,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回顾,是对华夏文明发展史的一种检阅。老舍先生近其一生对国民性的拷问与批判,其实就是鲜明提出对传统的批判性传承,这不仅是对国民性历史进程的充分的理性地回顾和重新认识,而是给我们留下一种宝贵的精神,更彰显出老舍先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参考文献:
[1]刘娇娇.论老舍教育题材小说对国民性的反思与建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连欢欢.论老舍小说中的国民性改造[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迟蕊.老舍对“国民性”书写的思考及与鲁迅的差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7).
[4]樊晶.论《猫城记》中老舍对国民性的批判[J].美与时代(下),2021(2).
[5]迟蕊.老舍对“国民性”书写的开拓与反思[J].社会科学文摘,2016(8).
[6]沈燕.论老舍与鲁迅的“国民性”书写[J].怀化学院学报,2018(3).
作者简介:李霞(1982—),女,漢族,山西新绛人,文学硕士研究生,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