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

2023-07-12 14:43周均锟
世纪风采 2023年7期
关键词:十月革命李大钊革命

周均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也是李大钊的追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他一生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而奋斗。

一、拨开云雾见月明:选择与坚持

(一)求索中国社会出路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羞、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代代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艰辛道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维新变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

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大潮中,李大钊进行了早期探索。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李大钊认为统治者的专制统治压制了民众的自由,以至于民国建立后官僚主义和军阀压迫也是这种传统压制的一种延续。对此,他表达了对民生的关心,提出民权正是使民众免受这种压迫的保护伞。后来,他远赴日本留学,受安部矶雄影响,对其社会主义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李大钊个人在留日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国内形势,参加留日学生的运动与宣讲活动等,上课时间极少,加之他主要醉心于民主主义思想的研究及自身思想体系的完善,对社会主义的观点未加以内化,因而此时的李大钊并未用社会主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社会问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及其发动战争本质的认识。与此同时,李大钊自己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但此时的他仍然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不可否认的是,对俄国二月革命的关注也为他较早地注意到十月革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其在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思想闸门。

(二)借鉴十月革命经验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人中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震动,给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曙光。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加之俄国革命不久前才推翻了沙俄统治,留有封建残余,与中国国情相似,这就使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以更多关注,促使他们去研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传播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十月革命后,他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中国社会问题。他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迅速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中通过对东西文明的比较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文明的优越性。他把东西文明比喻成“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但东方文明主静,西方文明主动,应将两者调和起来为最佳。而十月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文明正是调和之后的第三种文明。无疑,李大钊对于十月革命已经产生了认同感。紧随其后,他便写作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对俄国革命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赞扬了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将社会主义革命上升到世界趋势的高度,认为十月革命必将引领世界革命。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他在《庶民的胜利》中发出感慨:“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由此,李大钊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信仰,从十月革命认识到了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世界历史不可逆转的潮流。他确信马克思主义可以改变中国的现状,应该去思考如何使主义与中国现状相结合。因此,他义无反顾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他预计中国革命的情形必定如滔滔江水气势磅礴滚滚而来,他坚信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共产主义的世界。

(三)吸纳西方学说有益成果

李大钊思想开阔、兼容并包、涉猎广泛,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具有自身独立的社会主义理论之前,对欧美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做了相当全面的研究,不仅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包括英法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其中,李大钊对19世纪英国的艺术社会主义流派青睐有加,花费大篇笔墨来介绍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思想主张。他们的主张既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又区别于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带有明显的艺术色彩,因而稱之为“艺术社会主义”。他们主张用艺术改造社会、建立艺术社会主义。他们两人痛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至上、资本至上、阶级压迫、贫富差距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状况,主张人人都能通过艺术化的劳动享受艺术,大家都能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从而让每个人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差距的社会主义社会。

罗斯金的“心物调和改造论”得到了李大钊极大的推崇。李大钊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在这里,李大钊把精神的改造和经济组织的改造看作是同一个肉体的两面,将其比喻成灵魂和肉体,两者是一致的,改造必须一起进行而不可分割。不仅如此,李大钊还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人互助、协同合作的社会,追求的是大爱,与资本主义非此即彼,追逐利益的自私本质不同。李大钊在其作品中引用这些思想,宣传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虽然他在发表这些作品时已经转变为一个科学社会主义者,但他还是引用了奠里斯和罗斯金的艺术社会主义思想,足以说明两人的思想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促进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二、千磨万击还坚劲:践行与坚守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在斗争实践中凝结的旗帜。李大钊作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先接受并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社会主义理想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学习马克思主义所涉及的专著内容繁多且不易为人们所理解,所以李大钊决定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用国人较为理解的方式将之广泛传播。为此,他甚至在《新青年》编辑轮值时开设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专栏。开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传播的第一篇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其中,李大钊用自己的观点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学说并非自马克思开始,只是前人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大多是空想,没有—个科学、系统的体系。他把马克思的理论分为三部分,历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并认为三者相辅相成。而后李大钊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并摘录了《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经济学批评》中关于唯物史观的原文,便于人们从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认识。这篇文章写作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李大钊陆续创作多篇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所面临的问题,以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再论问题与主义之争》等文章以及宣讲话动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的深刻道理。通过写作以及宣讲论战的方式,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所知并得到广泛传播。

此外,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教书时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的课程,在青年学生中培养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才,后来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党组织中的刘仁静和张国焘就是他的学生,其中刘仁静因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养被人们称为“小马克思”,不仅如此,他还领导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多个社会团体,推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活动。由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的努力,马克思主义思想被一大批先进青年接受。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在工人群众和农民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紧密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工作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际

李大钊不仅在理论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且用它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中国的未来,李大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走俄国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能停留在理论本身,而要结合特定时代的实际情况。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既要有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也要有中华民族的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的一种制度,故将来中国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共产主义的到来必然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但世界各国地区不同、国情有异、文化传统各具特色,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具体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具有本国特色,也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由此可知,李大钊的这种共性与个性并存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的,非常可贵。

通过对中国现实的分析,李大钊意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推翻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这两股顽固势力。李大钊揭露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下所面临的苦难,同时他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认为随着压迫的加剧,工人、农民和士兵必须武装起来,继而进行更有力的抵抗。因此,李大钊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组织工人罢工,建立农民自卫互助社,积极进行各种革命实践活动,亲自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勇敢地反抗当时的反动势力,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论述社会主义实现的科学性

20世纪初,各种思想纷纷涌人中国,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知识界也有着诸多看法。李大钊作为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人,通过比较国外其他社会主义流派,加之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思考,对此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界定。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考虑,李大钊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必然发生的,社会形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多数资本渐渐集中于极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而小资本家则面临破产沦为无产阶级,大资本家占社会人口的极少数却获利颇丰,他们把持着社会上的大部分资产,无产阶级受尽剥削却贫困至极,由此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随着二者矛盾的不断激化,社会内部必然产生一种力量催生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由此诞生。这就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性表述得清楚明了。

李大钊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基础,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的社会。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国家进行有计划的生产,而后在初期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公平分配,待生产力高度发展后进行按需分配,当然到那时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除此之外,精神的改造也极为重要,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精神的富足。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谐互助的,而不是阶级对立满心怨怼,最终要实现的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然而,实现社会主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艰难而长久的过程。在李大钊看来,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政权的夺取首当其冲,根据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要有一个革命的过渡时期,与此对应也必然会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先进阶级,由于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两种方式,要么是和平的,要么是革命的。由于資产阶级不可能放弃现有统治地位而实行社会主义,所以只能采取革命的方式亦即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原有的统治,从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第=个阶段是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李大钊认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后,土地和资本主义的企业应收归国有。第三个阶段是设立生产、分配、交换等各个环节的国家经济组织以进行专门的管理。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李大钊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通过深入考察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他知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理论,深深地被共产党宣言所吸引,认识到社会主义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他找到了通往理想世界的真理,找到了为之奋斗的方向。自从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之后,他就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心中的信仰再未动摇过一分一毫。从此,开始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以及在中国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积极进行各种革命实践活动,亲自领导工人运动,为了社会主义信念和追求,同当时的反动势力进行勇敢的斗争,最终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守社会主义的信仰贯穿他的革命实践始终。

(责任编辑:贾茹)

猜你喜欢
十月革命李大钊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在1月7日却为何叫十月革命?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苏联及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1917年十月革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