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属与垄断:20 世纪20 年代中后期美国电影在南京①

2023-07-11 13:36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关键词:大戏院国产电影南京

张 楷(山东艺术学院 传媒学院,山东 济南250300)

(西北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710127)

长期以来,美国电影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垄断地位,曾是学界的共识。然而,近来也有学者提出,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即它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与地域密切相关。[1]美国电影在20 世纪20 年末的南京电影市场中恰好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发展形态,即由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垄断地位。因此,南京电影市场成为研究20 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绝佳样本。本文依据新近发现的一手资料,从市场角度考察20 世纪20 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为何在南京电影市场受到阻碍,之后又是如何快速地垄断南京电影市场,并对电影消费产生影响。

一、美国电影在1929 年前的南京

据《中华影业年鉴》所载,截止到1927 年1 月,南京共有影戏院三家,即百利大戏院、秀山公园游艺场、青年会。[2]百利大戏院主要以演旧戏为主,鲜有电影放映。[3]南京青年会仅在举行会员同乐会与游艺会时,偶尔放映几卷外国电影短片。[4]放映的电影有《滑稽大王游沪记》《劳工之爱情》以及卓别林所演的滑稽影片。[5]秀山公园游艺场于1926 年6 月间开幕,并在园中设有电影场,每逢夏天开映。[6]放映的电影是上海雅声营业公司经理李雅声所包办。[7]目前,已知所映影片如下:《小公子》《弃儿》《险姻缘》《空谷兰》《乡姑娘》《杭州风景》(加映)《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三奇符新长衫》《断肠花》《上海三女子》《透明的上海》《马介甫》《殖边外史》《莲花公主》《夫妻之秘密》《女律师》。[8]除此之外,下关花园饭店也放映过《张欣生》《大闹怪戏场》《玩童》《万国商团中华队伍》《双十节阅操》《爱国东亚两校联合运动会》《沪太长途汽车游行大会》等影片。[9]事实上,上述几处电影放映场所并非现代意义的电影院,更多是电影的寄居之所,所映影片均以国产电影为主。

1927 年起,南京出现第一波电影院修筑热潮。截止到1928 年底,新建影院共有五家,即南京影戏院、中央电影院、中山电影院、乙己俱乐部、青白电影院等,其中以南京影戏院与中央电影设备较为完善。南京影戏院位于下关地区,于1928 年4 月23 日开幕,专映上海六合公司所经理的国产影片,以及欧美名贵巨片。[10]在4 月23 日—12 月2 日期间,该影院共上映影片50 部,其中国产电影有49 部,多为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滑稽片等;外国电影仅有一部,即由百代公司经理的《罗兰历险记》。[11]中央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大部分是明星、天一、友联等公司生产的中国影片。[7]综上可见,截止到1928 年底,国产电影仍然占据着南京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那么,美国电影在上海电影市场高唱凯歌时,为何在南京电影市场中遭遇挫折?

首先,美国电影的租赁价格远高于中国电影。美国电影的租赁费用绝非一般经营者能够承担。1917年,时任香港副领事A.E.卡尔顿指出,只有较少的电影观众和剧院老板才能付得起美商想要的价格。[12]在1927 年之前,南京尚未有现代意义上的电影院,电影多在旅馆、戏园、青年会等场所进行放映。上述场所被视为电影寄居场所,他们的主要经营事项并非放映电影,自然不会把经营重点放在放映电影上,仅将电影视为一种招徕客户的手段,或当作娱乐节目以飨宾客。因此,当租金较为低廉的国产电影可以实现预设目的时,业主们自然更乐意选择放映国产电影。

其次,美国电影同南京观众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隔阂。1927 年之前,南京市民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中国文化世界中,对外国文化了解甚少。而电影是一种承载文化内涵的特殊商品,尤其是伴随视听语言不断丰富,其所讲述的故事更为复杂。此时的美国电影以美国中产阶级的审美趣味为制片导向,生产出一批爱情、古装等类型电影。[13]422-424南京观众难以理解美国电影所讲述的内容,也无法联系自身生活与之产生共鸣。与之相反,中国电影更多脱胎于市民所熟悉的传奇小说与民间故事,较容易被南京市民所接受。诚如南京市民潘毅华所言:“未受教育者,以神怪、尚武、诙谐为最喜。儿童时代对电影之趋向,以神怪、恢(诙)谐、尚武为最适宜。”[14]可见,相比美国电影,国产电影以贴近南京观众的生活,满足后者的审美需求而获得青睐。

最后,国产电影顺应了南京市民的消费趋向。1927 年以前,南京电影放映业呈现出间歇性放映之态,使得整个南京社会对电影的需求远大于供应,一度让电影成为稀有的消费产品。1925 年8 月间,秀山公园向上海朗华影片公司租赁《南华梦》,并在园内放映,一时“观者极盛”。[15]此后,秀山公园成立游艺场,主要放映国产电影。前往观影之人络绎不绝。[4]这种供不应求状况一直持续到1927 年也未曾发生改变,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之态。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电影成为市民观影的首要消费目标。他们的电影审美仅停留在“电影杂耍”层面,在选择电影上更偏爱一些注重感官刺激,且通俗易懂的廉价电影。武侠—神怪片在中国电影界开始兴起,“很能满足一般未受教育和略识之无的民众”。[16]所以,国产电影占据了南京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自1929 年起,情况发生较大改变。观众开始青睐“西洋五彩肉感爱情巨片”。国民大戏院、世界大戏院、首都大戏院等南京一流电影院以放映美国电影为主。其余电影院所放映电影也以中外并取。可以说,美国电影迅速占领了南京电影市场。

二、美国电影统制起南京电影市场

为了进一步了解南京各家电影院的放映情况,笔者根据刊登在《中央日报》上的电影广告,做出一个初步统计。统计时间段定为1929 年12 月、1930 年12月、1931 年12 月。(见表1.1)笔者选择上述三个时间段,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1929 年起,南京的电影院建设进入到第二轮发展时期。成立于1931 年的首都大戏院是在这一时期内兴建的最后一家电影院。此后,南京电影放映业基本确定下来,并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此,电影在这三年间的放映情况,可大致反映出20 世纪30 年代南京电影市场的基本概貌。

由表1.1 可知,自1929 年起,南京的电影院已经出现分化,即国民大戏院、南京大戏院、世界大戏院等影院主要放映外国电影;新光影戏院、中央电影院、明星大戏院等影院多放映国产电影。在1929 年12 月间,南京各家影院共放映69 部影片,其中国产电影有31 部,外国电影有38 部;在1930 年12 月间,南京各家影院共放映了46 部电影,其中国产电影有23部,外国电影有23 部;在1931 年12 月间,南京各家影院共放映64 部电影,其中国产电影有26 部,外国电影有38 部。从电影的制片公司来看,国产电影多由明星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复旦影片公司等公司制作;除《麦雪史脱皇帝》《香艳亲王》《世界大战》之外,上映的外国电影均来自美国。在1929—1931 年间,美国电影主要在南京一流电影院中上映,其上映量约占南京地区上映总量的50%以上。而这仅是美国故事电影所占的比例,暂未将美国新闻短片统计在内。

从盈利来看,南京各家电影院放映美国电影所获利润远超于放映国产电影的。自1929 年起,在南京各家电影院中,尤以国民大戏院、世界大戏院、首都大戏院的设备最为完善,建筑最为豪华。它们均以放映美国电影为主,间或放映一轮国产电影。而国产电影主要在南京的二流影院中放映,由于影院自身条件无法比肩于一流影院,从而导致在门票收费方面远远低于美国电影。仅以1929 年7 月30 日一天为例(如表1.2 所示)。由表1.2 可知,当天共有五家电影院刊登电影广告,其中南京大戏院、国民大戏院、新光影戏院所放映电影是欧美电影,中央电影院放映国产电影,中华影戏院所映电影并未标明归属国。在收费方面,在相同的放映时间与影院座次的情况之下,国民大戏院收费最高,其次分别是中华影戏院、新光影戏院、南京大戏院、中央电影院。

表1.2 1929 年7 月30 日南京地区电影放映情况

可以说,1929 年是南京电影放映业的重要转折年。同在中国的其它内陆城市一样,美国电影在南京电影市场中并不占有优势,甚至在经历了第一轮影院修建热潮后,也未能撼动国产电影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但1929 年后,情况发生巨大转变。统计表明,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影片所获盈利,美国电影均已超过国产电影,在南京电影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那么,美国电影是如何统制起南京电影市场?

其一,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凭借雄厚资本掌控了南京电影市场上普通电影的供应,几乎垄断“优质电影”。亨利·梅尔西戎指出,由于电影院具有较强专门性,制片商只要将片源控制起来,尤其是“优质电影”,便可极易统制起电影市场。[17]1181927 年后,南京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影院。而影片也成为南京各家电影院所销售的主要产品,且无法被其它商品所取代。此时,美国电影制片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可以保持规模化的电影生产,无论是“优质电影”,还是普通电影,在控制电影产出方面拥有绝对力量。“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八百多部影片。”[18]然而,中国电影制片公司在1905—1929 年间共制作故事电影不到六百部。[19]可以说,美国电影公司在电影数量上形成巨大优势,基本控制了南京电影市场上的影片供应。

同时,雄厚的经济资本也为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追求精益求精提供了重要保障。美国各家电影制片公司为了在市场交易中获得有利地位,便通过寻求优秀剧本与精进电影技术等方法来压制潜在的竞争对手。而上述一系列行为则需要庞大的经济资本作为后盾。1929 年,一部五本胶片的美国电影成本是二十万美元。[13]312然而,中国电影制片业投机严重,所制影片质量不尽人意。“小公司凑集三五千资本,(或竟不足此数)以不成熟的剧本,不合格的导演,不经训练的演员,希望在短时间内图大利,似非粗制滥造,从节省开支方面着手不可。”[20]大公司的拍摄资金也仅有万余元,所制电影质量也不尽人意。由此,美国电影公司也几乎垄断了南京电影市场上的“优质电影”。

其二,美国电影制片公司通过垄断商品的新差异性,建构起阻击中国制片公司进入的行业壁垒。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总是期望获得最佳的服务与商品。因此,个人的需求是否获得满足便成为消费选择的评判标准。在实际消费中,需求并非随着人们消费同一物品数量的增加而无限制地增长下去,反而会在人们消费一定数量后,达到饱和的状态,随即转向需求存有差异的新同类商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如果某一商品的差异性总是由两种使产品不同的倾向联合造成的,生产者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7]162在1929—1931 年间,美国电影制片公司通过掌控影院服务①此处所谈的服务仅指影院的硬件服务,诸如座位舒适程度,空气是否流通等。与电影类型等两个方面的产品差异性,建构起一种电影商品垄断。

放映美国影片的电影院在影院服务方面往往丰富于放映国产电影的。电影院的服务是电影商品差异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院方在对外宣传上往往着意凸显各自的“优势”,诸如建筑豪华、设备完善、选片最佳等。[21]由于影院服务是以经济作为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流影院所提供的服务远远丰富于其它影院。以国民大戏院为例,它拥有酒排间、水厕、衣帽室、会客厅等设施,院方甚至曾花费重金,聘请久已成名的李博华教授担任乐师,为电影伴奏。陈大悲观影之后,惊叹道:“这是南京城里所从未有过的事吧?”[22]国民大戏院可谓是豪华至极,却只放映美国首轮影片。反观放映国产电影的电影院,诸如明星大戏院,它的建筑与设备极为简陋,营业也较为惨淡,又何以谈得上其它的影院服务。美国电影仅在一流电影院中放映,并通过同影院业主签订垄断性条约,将国产电影排挤到南京的二三流影院中。

在1929—1931 年间,美国电影的类型远超于中国电影的。在现实生活中,观众的观影需求不尽相同。“少奶奶们欢喜观爱情片,小孩子们欢喜观滑稽片,现代青年们观影戏,最好是刺激重一些,肉感浓一些。”[23]电影院为了确保拥有一个稳定的观影人群,会选择放映不同类型的影片。以1931 年下半年为例,南京各家电影院共放映338 部电影。影片题材囊括了侠义、爱情、哀情等十几种,其中占前五位的依次是侠义片(95 部)、爱情片(94 部)、哀情片(44 部)、社会片(31 部)、滑稽片(19 部)。[24]同时,电影院也会以电影类型的差异化来宣传影片。大同电影院将《党人魂》誉为“全世界第一伟大革命爱情巨片”。[25]国民大戏院则将《战地之花》吹捧为“绝无仅有之战事写情影片”。[26]然而,通过查阅报纸上广告发现,此类广告宣传在南京街头比比皆是,却更多是在宣传外国电影。这主要归因于,中国电影的类型过于集中在古装片与武侠—神怪片。虽然,美国电影主要以爱情片、哀情片为主,但诸如神怪传说片、滑稽片、社会片、侦探片等题材也占有一定比例。正因如此,美国电影凭借庞大影片产量与丰富的类型种类,逐步垄断了电影类型的差异化。

其三,美国电影满足了南京市民的消费需求。一方面,市民的观影需求发生转变,由“看到电影”转变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1928—1930 年间,南京市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获得提高,且有一定观影基础;公职人员、学生逐步成为观影的主要人群。这一系列变化所产生的直接结果便是,观众已并非单纯地追求感官刺激,而是强调“看故事”,即尝试从各自立场出发选择和评判影片。正如市民吴作人喜欢美国电影《万世流芳》的理由是“全剧充满着‘爱’,‘勇敢’和‘伟大’”。[27]相比于粗制滥造的中国电影,美国电影凭借优秀的电影剧本、流畅的电影叙事以及精湛的电影技术,较容易满足观众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观看美国电影成为一种“荣誉性消费”。南京电影观众面对中国武侠—神怪片,正产生出一种厌弃心理,且伴随着此类电影的不断上映而与日俱增,以致扩大到对整个国产电影失去兴趣与信任。[28]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上层阶级都会将进口货同优质、奢华联系在一起。此刻,大部分上映的美国电影在技术水平抑或是艺术水准等诸多方面,确实超越了国产电影。市民对美国电影的认可度却逐步升高,并产生一种观念,即到一流影院观看美国电影是一种时髦的消费行为。[29]都市青年开始从美国电影中学习美式生活法则,并将明星们标注为美的榜样,纷纷效仿。[30]在南京社会中,人人皆以观看、谈论美国电影为时尚。此后,这种消费时尚依托消费荣誉准则,自上而下向整个社会加以扩散。如费斯克所言,“任何一种物质—功能性资源,都与符号—文化性的资源相交叠”,“每一种消费行为,也都是一种文化生产行为,因为消费的过程,总是意义生产的过程”。[31]由此,观看美国电影并非是一次单纯观影,而是成为一种时髦的消费行为。因此,南京市民在走进电影院时也更乐意选择美国电影。

三、美国电影力量对南京电影消费的影响

美国电影力量成为一种宰制力量后,必然对南京电影消费产生重大影响。它以宰制集团以外的制片商、放映商以及消费者为宰制对象。此刻,南京电影制片业暂付阙如。在电影放映方面,美国电影几乎垄断南京豪华的电影院。截止1931 年,南京地区的一轮影院是国民大戏院、世界大戏院、首都大戏院、新光大戏院等四家电影院。其中国民大戏院、首都大戏院、世界大戏院等三家影院的设备较为完善。国民大戏院与世界大戏院专门放映首轮美国电影:前者放映米高梅、福克斯的影片;后者放映派拉蒙、雷电华的电影。[32]首都大戏院放映的多数外国电影由国民大戏院提供,也放映联华电影公司出品的国产电影。[33]虽然新光大戏院属于首轮电影院,但其设备简陋,经费不足,在南京地区的影院中仅算二流影院,专门放映国产电影。国产电影被排挤到少数二三流电影院之中。

相对于中国制片商与放映商而言,美国电影力量对南京电影消费者的影响至为甚远。他们凭借雄厚资本掌控了南京电影市场上的电影供应;通过垄断电影商品的新差异性,建构起阻击中国制片公司进入的行业壁垒;让影片契合南京市民的消费趋向。可以说,美国电影力量开始左右南京观众的消费趋向,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第一个方向是“通俗的”;第二个方向是“有意义的”。

第一种是“通俗的”电影,即电影充满着“热情的拥抱、狂浪的接吻、猥亵的舞蹈、诱惑的歌唱,以及其他一切刺戟(激)性欲的动作或场面时”。[34]观众主要从电影中获得了视觉快感与心理满足。《男女罪恶》本是一部旨在“揭明男女滥交的罪恶,促进母子亲情”。[35]然而,一位南京观众观看此部电影的动机并非批判“滥交的罪恶”。“本片同时介绍一位美貌明星(珍妮伊琪儿),她的妖媚风情堪称世间‘尤物’。”[36]或许,“肉感”的画面才是此名观众观看影片的最大动机。

另一种是“有意义的”电影。此类电影除了具有趣味之外,尚存有其他的思想内涵,“比方人间的美德,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等”。[37]《宾汉》便是此类电影的典型代表。它曾于1930 年2 月间在国民大戏院公开上映。[38]作为一部宗教电影,它一经上映,便备受热议。市民认为《宾汉》与其它影片不同,“它并不着力描写荒淫纵酒等事”,“就连嘉美尔梅雅士扮演妖女爱莱斯的几幕,也减得只剩不多几尺了”。[39]它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好主旨,即“叫人努力和环境抗争,一方面着重心灵的修养,不可浮躁妄动;所以要用真理作矛,仁爱作盾,以无畏的精神,把王国建造在人心里”。[40]当然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此类电影带有浓厚的美国价值理念,应予以注意。[41]

美国电影力量对南京电影市场所施加的影响,也引起南京社会各界的共同抵制。南京被确立国民政府首都后,逐渐成为民族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与符号标志。因此,民族主义最能在南京社会各界中产生共鸣,促使市民自主地维护民族自尊。所以,美国电影力量成为一种宰制力量后,便遭到南京多方力量的抵制。在南京电影市场中,抵制主要来自电影院业、知识分子以及国民政府。电影院业同美国电影宰制力量的冲突主要集中在经济上;知识分子往往基于文化上的考虑,向美国电影力量发难;国民政府则急需限制美国电影力量向本地区渗透政治意识形态。总之,无论是何种力量,在民族主义理念号召之下,他们迅速地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同美国电影力量进行博弈,并在“金陵大学影片辱国案”中取得胜利,促使国民政府加强对美国电影的审查力度,并制定了国内最早一份规范外人在华摄影的规范章程,即《禁止外人在我国内地摄影及摄取电影片办法》。

结 语

1929 年是南京电影市场的转折之年。在此之前,同中国的多数内地城市一样,国产电影在南京电影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一方面,国产电影的租赁价格远低于美国电影;另一方面,国产电影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观影需求。1929 年起,南京的电影院建设进入到第二轮发展时期。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在控制电影产出方面拥有绝对力量,其所生产的电影也契合了南京市民的荣誉性消费需要。由此,美国电影力量开始统制起南京电影市场,并产生深远影响:国产电影被排挤到少数二三流电影院之中;南京观众的电影消费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即“通俗的”和“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大戏院国产电影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南京·九间堂
上海大戏院三月“重生”
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
话剧《惊梦》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