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萍
(单县张集镇人民政府,山东 单县 274300)
花生是一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作物,其中脂肪含量占30%~39%,蛋白质占25%~36%,还富含纤维、微生素及钙、铁等元素,是非常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医药、化工、畜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其营养价值、经济价值极高。花生在我国种植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份,其中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目前,市场上的花生主要有普通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多粒型等。花生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养分含量多且丰富全面的土壤有利于提高花生种植的产量。花生喜欢轮作,可与玉米、棉花、芝麻、红薯等进行轮作,对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养分、抑制杂草和预防病虫害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高产花生栽培技术及其运用路径对提高花生栽培产量和推广高产花生栽培新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花生种植忌连作,喜欢轮作。选地时可选择前茬作物是玉米、芝麻、棉花、红薯等的地块,或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结构通透力强的地块。选好的土地需要采取精细化整地的方式,通过深耕细耙使土壤上下层保持良好的通透性。一般春耕地块需要在土壤解冻后及时翻耕整地,采取旋耕机浅耕处理。翻耕前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腐熟肥为主,每667 m2施入2000 ~3000 kg,辅助施用40 ~50 kg 长效缓释肥和50 ~60 kg 过磷酸钙。经过旋耕耙磨,将底肥翻入土壤中,最后做到地平、土细、肥匀、地块不板结。整平耙细的地块按照75 ~80 cm 的垄距起垄,垄面宽50 ~55 cm,垄高为10 ~12 cm。
1.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两天进行剥壳晒种,筛除烂果、虫果、有芽果等,挑选大小匀称、籽粒饱满的种子。播种前采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
1.2.2 播种时间与播量
山东地区春种花生播种时间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具体播种时间根据气候、土壤墒情、花生品种及耕作制度等而定。播种量根据品种而定。以播种密度每667 m2为2 万株而言,一般情况丛生型小粒品种,每667 m2播种量为10 kg;普通型中粒品种播种量,每667 m2播种量为12 ~14 kg[2]。
花生覆膜是实现高产高质的关键。科学的应用覆膜技术,可以将花生的成熟期提前15 ~20 日,亩产量提高20%~50%,还可以增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花生的品质。根据起垄的宽度选择地膜宽度,然后覆膜。覆膜可采取人工铺膜或采用覆膜机械覆膜的方式,应该做到膜边压实,大风天气时不易刮坏。
1.4.1 放苗
覆膜花生在播种后8 ~12 天会陆续出苗,幼苗达到60%顶土鼓膜时应及时放苗,防止幼苗灼伤,影响幼苗生长。放苗一般在上午10 点以前和下午4 点以后进行。
1.4.2 清棵与蹲苗
苗齐后应及时清棵蹲苗,将幼苗周围的土扒开,轻轻抠出膜下的侧枝。幼苗期间清棵蹲苗次数不少于2 次。通过清棵蹲苗可以有效促进幼苗发育,培育壮苗,从而提高花生栽培的产量,增产量为12.9%~23%。
1.4.3 查苗与补苗
幼苗出苗后应及时检查缺苗情况,并及时补种。补种用的种子应该做催芽处理,每穴补种2 粒种子,并在播种后适量浇水,加强管理,以提高出苗率和苗齐率。
1.4.4 中耕除草
杂草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有阻碍作用。为促进幼苗发育,在幼苗生长期间应该中耕除草2 ~3 次。第一次在花生齐苗后进行,之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选择中耕除草时间。第一次中耕除草可以与清棵蹲苗同期进行,浅锄浅耕,防止伤到苗根。后续除草可适当加深锄草深度,改善土壤结构,可以与中耕培土同期进行[3]。
1.4.5 压蔓摘心
在盛花期花生蔓生长较快,需要及时做压蔓摘心处理,压蔓摘心在晴天上午10 时以后进行。操作方法为:将分枝平均向两侧摊开,取行间湿土压在花枝上,蔓顶预留10 ~13 cm。对于徒长的花生苗或无效花较多的植株,可做摘心处理,促进开花结果。
1.4.6 施肥
花生栽培管理中,施肥需要根据花生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需肥特性有针对性地补充肥料,同时还应该参考土壤本身的肥力情况及计划产量而定,做到因缺施肥、因需补肥、全面给肥。花生根系具有固氮属性,对于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在花生全生命周期内氮、磷、钾肥的施加比例为3 ∶1 ∶2。一般情况,每产100 kg 花生荚果,需要氮肥7 kg、磷肥1.3 kg、钾肥4 kg、氧化钙2.5 ~3 kg。除氮、磷、钾元素外,还需要适时适量地补充钙、硫、铁、镁、硼、钼等元素。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建议施肥时遵循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原则。在播种前,务必要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再在后期根据花生生长的实际情况酌情追施所需要的肥料。生长滞后时可通过喷施速效肥来加速生长,预防花生生育期脱肥的问题发生。具体施肥方法参考如下:①底肥占全肥的三分之二,以农家腐熟肥、有机肥、绿肥为主,辅助三元复合肥,其中三分之一在整地前施入,另外三分之一在起垄或做畦时浅耕施入,也可以在翻耕前全部施入;②偏碱性土壤不再施入钙肥;③偏酸性土壤,建议结合翻耕做全层施入,或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入配方肥进行土壤改良;④偏中性土壤需要在初花期埋入石膏,每公顷用量为374 ~450 kg;⑤苗期至初花期每公顷追加氮肥15 ~30 kg;⑥结荚期以2%~3%的过磷酸钙+1%~2%的尿素追施叶面肥,促进果荚发育[4]。
1.4.7 灌溉
花生栽培管理中,灌溉需要结合花生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需水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灌溉方法遵循“两湿两润”的原则。具体灌溉操作参考如下:播种出苗期要求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应大于70%;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0%~60%;盛花期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0%以上;保果盛花期土壤耕层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0%~60%。
病虫害是影响花生栽培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花生主要的病虫害有青枯病、叶斑病、根腐病、蛴螬、蚜虫等。
1.5.1 青枯病
青枯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其中以盛花期发病率最高。病变位置主要发生在根部,表现为主根尖端变为褐色,呈腐软状,病变位置从植株根部上部逐渐扩散,严重时可扩展至植株顶部,整株呈现萎蔫状态。青枯病从发生至植株枯死时间为7 ~15 天。该病可通过轮作来预防,从苗期开始加强植株的观察,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苗清除病原,并对植穴做消毒管理,防止病害扩散。
1.5.2 叶斑病
叶斑病分为黑斑病、褐斑病两种,多发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以花生收获前夕发病率最高。病害主要分布在叶片、叶柄、茎秆、托叶部位,表现出叶片脱落、植株枯死状态。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叶斑病发病率更高。预防叶斑病应该合理进行轮作,并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及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整地,防止病原残留。一旦发病,需要在发病初期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 周。
1.5.3 根腐病
根腐病在花生生育期内各个阶段均可发生。苗前感染根腐病主要表现为烂种、烂芽。苗期感染根腐病主要表现为苗根腐烂、苗株枯死。苗后期感染根腐病表现为根部、茎基部、荚部腐烂,苗株矮小,叶片发黄,有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症状。发生根腐病后,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病变已经侵染至茎基部的植株,应立即做拔除处理,并对植穴做消毒处理,清除病原,防止病原扩散。对于症状较轻的植株,可用40%三唑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2 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 周。
1.5.4 蛴螬
蛴螬主要危害花生苗根部、荚果,会造成果荚空壳,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时减产20%~30%。针对蛴螬,可通过合理安排轮作和深耕整地预防。蛴螬以7 月危害最为严重,可通过在田间放置涂有90%晶体敌百虫500 ~800 倍液的新鲜榆树枝诱杀,具体操作为:将新鲜榆树条截成50 ~70 cm 长,每捆3 ~5 枝,每667 m2放置4 ~5 捆,每捆有效期为2 ~3 天,一般于傍晚放置在花生田间,次日清晨收回,放置在阴暗潮湿处保存,傍晚再放回田间。成虫时期可通过在田间地头点燃秸秆诱杀,还可以采用性诱剂进行防治。
1.5.5 蚜虫
蚜虫主要侵害花生幼苗嫩叶和花萼管(如图1),会造成叶片蜷曲,花萼管受损,导致植株矮小,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对于蚜虫,可分别在出苗后、开花前喷施苦皮藤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在开花下针期通过悬挂黄板、释放蚜虫蜂、农药熏蒸等方法防治。
图1 花生蚜虫
花生植株中部位置叶片开始脱落时标志着花生成熟,可适时收获。
花生种植深度为5 cm,对土壤有着较高的要求,运用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通透性,为种子发育和幼苗成长奠定基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近年来主推的新技术,具体指对种植地块土壤采样做土壤养分分析,了解肥力及营养成分分布情况,并根据测得的实际土壤情况针对性地施入底肥,对土壤进行改良的技术。测土配方技术还可以与秸秆还田、绿肥还田等技术联用,以提高土壤改良的效果,最大化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5]。
在花生种植地块前茬作物结束后种植绿肥作物,如紫云英、紫穗槐、木塑、柽麻、蚕豆、萝卜等,在绿肥作物成熟后将其碎化还田,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育苗质量是影响花生栽培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花生栽培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应该做好种子的筛选和处理工作,通过晾晒杀灭种子表皮的病菌,并对种子做包衣处理,来预防病虫害对于种子发芽及苗株生长的影响。花生种植前需人工筛选出一级种子(饱满、均匀、无破损、无虫损、无霉变)进行发芽试验,试验3 ~4 次,平均发芽率达到95%的种子可播种。准备好要播种的种子,先用30℃~40℃的水浸泡,然后捞出放置在25℃~30℃的环境下做催芽处理。催好芽的花生种子再用0.3%适时乐悬浮种衣剂做包衣处理[6]。
机械化作业技术的运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路径。高产花生栽培可全程推广机械化作业技术,来提高花生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精量化水平,如旋耕机械化、覆膜机械化、播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喷药喷肥机械化、埋肥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等。大面积种植可运用一体化联合作业机械,整地、起垄、覆膜、播种同时进行,既能保证花生栽培机械作业技术规程的标准化,又能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为花生早熟争取时间。
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必要技术。花生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治要求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辅助以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合理的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使用频次,防止病菌及害虫耐药性的增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种植户应该将农业防治技术运用到花生栽培管理的全生育周期内,科学地确定花生播种密度,创建良好的田间光照、通风条件,促进苗壮,提高苗株自身抗虫害能力[7]。
综上所述,花生高产目标的实现需要从种子、苗期、花期、果期各个阶段加强栽培管理,做好选地、整地、选种及种子处理工作,适时播种,根据品种控制种植密度,按照花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供给水肥,以提高花生生长发育期间对于水、养分、光、通风条件的利用率,促进花生发育,从而提高花生产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在于保证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精量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新技术的推广,如土壤改良技术、绿肥技术、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在花生栽培中综合运用本文提到的新技术,有利于促进苗壮、苗齐,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有利于为花生产量及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花生栽培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