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应补齐职业教育这块短板

2023-07-11 00:39邬跃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强国办学人才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明确要建成教育强国,并把教育强国摆在首位。教育强国是所有强国的基础和先导,现代化强国建成最终依靠的核心因素是人才,教育通过“培养人”这个媒介间接制约、影响着所有其他行业及领域的强国进程,要整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率先推动实现教育强国。教育自身就是一个繁复的体系,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还涉及学生、教师、教学、教材、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只有这些方面都达到相应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建成教育强国。

一、教育强国应是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达到现代化水平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中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何为教育强国,可以理解为是国家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结果,当一个国家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完备的教育体系、高超的教育治理水平,能满足全体公民的教育需求,具备培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能力,教育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福祉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此时可以认为这个国家迈进了教育强国行列。

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或广泛使用个性化教育、终身教育、跨学科教育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理念的先进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和灵魂,离开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谈不上先进的、高质量的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具备充足、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的基础设施、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等。充足的资源是基础保障。高度的普及水平,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高度普及,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实现因材施教,让人人皆可成才不是口号。卓越的教育质量,具有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资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等,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还能适应社会、环境、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化。

当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入园率达88.1%,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超2.18亿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形成体量庞大、结构完善的教育体系,全国共有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44.37万人;建立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结构完善的学校体系,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双通的类型体系;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办学体制多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形成以教育法为统领的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的发展保障日益完善,实行教育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资源,教育经费支出多年保持在占GDP 4%以上;教育的社会服务贡献能力日益增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大规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超过2亿人,显著扩大了我国的人才总量;开放交流合作形成互容互鉴互通格局,同181个建交国普遍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400多个。总体来看,我国教育整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部分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同等重要,具有同等地位。职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其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人力资源供给、生产力转化作用,对推动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提升全社会服务水平、增强人们幸福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职业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满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人的多样化发展,增加社会流动性、防止阶层固化、保持社会活力,推进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经过持续努力,我国职业教育跟随整个教育发展的大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发展成为规模宏大并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从教育全局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于其他教育版块,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属于薄弱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主要体现为:第一,职业教育大而不强。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庞大,职业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共11273所,年招生1200多万人,在校生3000多万人,职业学校众多、在校生规模巨大,但整体经费投入不足、基本办学条件存在缺口、师资配置不强、人才培养质量偏低。据统计,從办学经费来看,中职经费仅占高中阶段教育的1/3,高职经费仅占高等教育的1/5。从办学条件来看,中职办学条件达标的不到30%;高职三年扩招之后,1/3的学校生师比、近半数的学校生均教学用房不达标。第二,适应性存在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职业教育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度不高,部分行业和职业领域的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人才支撑力度不够。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万人,服务业人才缺口更大,仅家政、养老等领域就至少需要4000万人。此外,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规模偏小。我国8.7亿劳动年龄人口中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人,仅占6%,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社会认可度普遍偏低。囿于传统文化和普遍追求学历的观念影响,社会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现象,家长、学生不愿上职业学校,多数都是被迫无奈的选择。职业教育不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影响力和声誉较低,歧视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第四,发展大环境掣肘较多。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制度、政策障碍,多元经费筹措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教融合激励政策仍未落地,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信心不足等等,还包括传统文化因素的消极影响等。

三、补齐短板加快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

职业教育是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和方向,必须补齐职业教育这块短板,否则很难谈得上建成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践行科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理念应成为共识并被普遍接受,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工作部署、事业推进必须始终践行职业教育是类型,而不是层次尤其不是低层次的理念。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育人方式等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着明显区别,职业教育办学必须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不能简单参照普通教育,更不能依附于普通教育。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同时注重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时刻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保持同步。此外,践行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层次布局结构,提升毕业生适配岗位的能力,培养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和发展后劲,为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畅通培养体系

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让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轨道,真正成为青年人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对个体来说是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对社会来说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让整体人力资源最大化。构建中职、高职、本科乃至相当于研究生层面的职业学校体系,夯实中职办学的根基,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教育;做强专科层次高职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和核心,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相应管理潜能或素质的现场工程师,作为高端应用型人才,更好具备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能力。构建贯通培养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独立的招生遴选办法,进入职业教育通道的生源,一律通过此遴选办法和途径进入,摒弃依附于普通教育的中考、高考筛选后进入的机制。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中职、高职、本科各学段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前后衔接,形成层级和梯次,形成类型化的通道。

(三)汇集办学资源

职业教育与市场的联系紧密,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职业教育应以开放的心态和姿态来办学,充分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多元开放办学格局,让更多的资源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除政府、行业举办职业学校外,还要鼓励引导国有企业、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教育,包括独立举办或参与举办、联合举办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或联合办专业、办二级学院、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国有企业办职业教育优势,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支持行业办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办职业教育,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办学一视同仁,对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一视同仁。还可有序吸引境外高水平职业院校来华合作办学。

(四)创新育人模式

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培养对象复杂,无论是学生的需求还是岗位的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灵活多样,主动迎接产业调整快速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的挑战,超越工业化社会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建立既可大规模覆盖、又可个性化支持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职业教育。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落实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实施“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动态纳入教学,把企业典型案例引入教学,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教学。全力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普及推廣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

(五)营造良好环境

加快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都很关键。外部大环境包括理顺管理体制,中央部门、地方政府、职业学校各自定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宏观有序、微观合力的体制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改革薪酬制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内部小环境,主要指教育领域自身,应加强行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促进行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紧密衔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影响力。拓宽从行业企业选拔优秀教师的渠道,吸引更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顺利推进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补齐这块短板。

邬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强国办学人才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人才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