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林 李世梅 罗静
摘 要 比较是认识和把握职业学科概念意涵的重要方法。对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的比较发现:两者连接的纽带是职业及职业知识,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呈现方式不同,二是产生时间不同,三是相互作用不同。对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较发现:两者都是类型学科的总称且都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逻辑起点不同,即应用学科主要对应社会应用,职业学科主要对应职业岗位;二是逻辑主线不同,即应用学科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职业学科是面向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职业研究;三是逻辑支点不同,即应用学科建设的是应用型高校、职业学科建设的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应用学科依托的是应用创新团队和应用发展平台,职业学科依托的是职业创新团队和职业发展平台;四是逻辑旨归不同,即应用学科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学科是为职业进步服务。
关键词 职业学科;职业科学;应用学科;比较视角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12-0041-06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诞生之后,职业学科应运而生。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概念,且其核心概念既具有学科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职业学科诞生之后,其概念意涵是必须厘清的问题,否则,其学科体系将难以构建。
学科体系难以构建,职业技能型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就会受影响。英国高等教育理论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说过:“大学要么是指学生,要么就是指学科。”[1]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均冠以了“大学”之名。既然已经冠以大学之名,如果连学科都没有,怎么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学?所以,对职业学科概念的意涵进行专门研究意义重大。
厘清职业学科概念意涵的方法有多种,但比较研究法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对相似或相近概念进行研究,这一方法更为管用,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M.M. Bakhtin)曾明确指出:一种文化只有在与他种文化的比较中才能较为充分和较为深刻地揭示自己的内涵[2]。钱钟书在比较文化研究中移植德国学者华尔泽尔(Dskar Walzel)在其著作《艺术的互相照明》中使用的“互相照明”的学术方法[3],就是比较研究法的形象化解读。目前,与职业学科概念紧密相连的有职业科学、应用学科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先于职业学科产生,并且已经在学界得到大多数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认同。因此,本研究拟从职业学科与这两者的互相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把握职业学科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的互相比较
在职业教育界,与职业学科比较接近且容易混淆的概念是职业科学。这两个概念有很多相似或相近的地方,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学科与科学一样,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一)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在互相比较中呈现出的连接纽带
人们之所以难以分清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两个概念,根本原因在于其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职业及其职业知识。
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的科学。科学一词在梵语中指特殊的智慧,在拉丁文和德语中就是指知识。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Immanuel Kant)认为,科学是依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构建的完整的知识体系[4]。有人认为,科学主要就是定量知识的集合体[5]。还有人认为,科学是人类为获得真实的知识而进行的成系统的精神方面的探索[6]。可见,科学不仅与知识有关[7],而且处于知识活动的最高层次上[8]。职业科学是科学的下位概念,自然也与知识有关,只不过,是与职业知识有关。姜大源介绍,职业科学概念最早产生于德国,广义的职业科学就是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必需的知识,狭义的职业科学则是指某个职业领域及与之相关的工作知识[9]。赵志群认为,职业科学是针对具体的职业领域,比如职业的起源与发展、职业资格特定职业领域的课程开发、特定职业领域的教与学等形成的科学知识[10]。谢莉花等认为,职业科学是指在实践层面就职业技术工人的职业知识所进行的系统深入的探讨[11]。这些关于职业科学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的科学,是与职业知识有关的科学。
职业学科是关于职业知识的学科。学科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中的discipline,其本义就兼指权力与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学科就是对科学知识加以选择和重组而形成的具有科学基础性质的知识体系[12]。《现代汉语词典》将学科界定为知识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是已经专门化了的知识体系,是依据学问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知识门类[13]。职业学科作为学科的下位概念,也是知识体系,只不过是关于职业的知识体系。因此,职业学科就是指围绕职业岗位构建的知识体系[14]。这些知识体系就是为了满足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粮仓[15]。
职业科学是关于职业的科学,其呈现的方式是知识,职业学科是关于职业知识的学科,两者都是因职业和职业知识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职业和职业知识也就没有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即是说,职业及职业知识既是职业科学的本质属性,也是职业学科的本质属性,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紧密相连的纽带就是职业及职业知识,也正因为职业及职业知识这一共同属性,使得人们厘清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职业学科与职业科学在互相比较中所体现出的不同
1.呈现的方式不同
科学是客观存在的原理或规律,自然科学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社会科学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因而科学只能是发现。有趣的是,发现的英语单词是discover,这个单词的结构为“dis+cover”,dis表示否定、cover是一个动词,意思是“遮盖”或者“覆盖”。这个单词的原意就是不要盖住,让它展现出来,展现出来的东西未经人为加工或者归类,是客观存在的。而学科则是人为的构建。人类社会包括我国已经构建的普通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学科门类,比如哲學、文学、理学、医学等都是人为构建的知识体系。科学未发现之前,它已经存在,即使不被发现它依旧存在;而学科在构建之前,它并不存在,不构建它就不存在。也就是说,科学是客观存在发现的结果,学科则是人为构建的结果。因此,科学与学科的区别首先体现在其所对应的“发现”与“构建”方式上。职业科学是发现的结果,职业学科是构建的结果,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发现”与“构建”的不同方式上,只要明白了“发现”与“构建”的不同,也就搞清楚了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区别。
2.产生的时间不同
科学产生于古希腊,尤其是其自然哲学传统和当时的实践传统,就是科学的两个主要源头。古希腊哲学由于是以自然界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使得当时的自然科学融入了自然哲学之中,比如天文学、数学、医学、力学、地理学等都与自然哲学紧密相连。也就是说,在古希腊时期,所有的学问都称为哲学。因此,哲学是一切学问之母和一切学问之源。直到历史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才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所以,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出现在15~19世纪。而自然科学的学科则是自然科学发展到成熟或比较成熟阶段后的产物,是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制度化产生的结果,即只有当自然科学具有了独立的研究对象、规范的学科体系和制度,以及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是从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问世到19世纪才逐步形成的。由此看来,就是自然科学的学科也是在自然科学产生之后才出现的,是因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广义的科学除自然科学外还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其产生的时间更早,因为哲学诞生后就有了社会科学。美国学者伯纳德·巴伯(Bernard Barber)认为,科学是源于人类受环境的压迫而诉诸的理性力量[16]。包括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更是人类理性思考的体现。所以,从广义的角度看,科学产生的时间更早。
职业科学概念产生于德国。对职业活动与职业岗位进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富兰克·布·吉尔布雷特 (Frank B.Gilbreth)提出的工作分析方案,但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则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于1913年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技能采取合理的传授形式出现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德国技术学校委员会、企业职业教育工作中心、联邦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对此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促进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职业活动与职业岗位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登上了科学的大雅之堂——催生了职业科学的诞生[17]。我国职业科学的概念就是姜大源在200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首先介绍而来的,赵志群在2010年、冯艳妮在2013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中也对职业科学进行了介绍,近年来谢莉花等发表多篇论文对职业科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推动了学界和社会对职业科学概念的认同。作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职业学科概念,则出现在2019年,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职业学科概念提出后,笔者及其团队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聚焦职业学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肯定与认同。由此可见,不仅科学概念先于学科概念,而且职业科学概念的提出也是先于职业学科概念的。
3.相互的作用不同
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差异不仅是产生的时间不同,更重要的还在于其相互间的作用不同——在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中,由于职业学科是职业知识的体系化,如果体现职业知识科学性和正确性的职业科学不发达,或者说,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或成熟度,也就无所谓职业知识的体系化,即无所谓职业学科。同时,职业学科建设的规律也依附于职业科学发展的规律,因此,职业科学是居于第一位的,发挥着基础性或决定性的作用,而职业学科则是居于第二位的,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学科不能決定科学和科学研究,只能对科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18]。科学与学科发展的历史也证明,近代以来,由于科学在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中所显示出的巨大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已经发展成为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主导力量,使人类在其认识活动中针对认知对象而划分出的各种知识单元的具体学科必然不能离开科学的总体指导[19]。但是,职业科学的发展又离不开职业学科的推动,因为职业学科是联结从事职业研究的科学家们的专门化组织方式,正如美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所说的,学科是明显联结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20]一样,没有职业学科这种专门化组织方式的联结,就很难将职业科学家们组织起来,形成职业科学研究的合力,从而推动职业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所以,职业科学与职业学科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职业科学决定职业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职业学科的发展影响和促进职业科学的进步。
二、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互相比较
(一)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在互相比较中所呈现出的联系
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是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都是类型学科的总称。高校的分类比较复杂,对我国的高校有不同的分类主张,但是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高校的三大类型划分法。研究型高校在我国发展比较成熟,其所建设的主要是基础学科;应用型高校发展次之,其所建设的主要是应用学科;职业技能型高校发展相对较晚,其所对应的主要是职业学科。职业学科的出现虽然较晚,但由于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应建的主要学科,其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共同构成了三大学科类型。基础学科是有关基础研究的一类学科的总称,应用学科是有关应用研究的一类学科的总称,职业学科就是有关职业研究的一类学科的总称,即职业技能型高校主要应建设的是职业学科[21]。因此,职业学科是指以职业研究为对象形成的职业教育的类型学科。第二,都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应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标,是将纯粹的理论研究发展成为实际应用的形式[22]。要达成应用学科这种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就必然重视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正因为应用学科对实用知识和技术知识的重视,有学者甚至将其称为实用学科或技术学科。职业学科虽然也有非技术类学科,但技术类学科是主体,而技术类学科就是指以实用技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知识体系。职业学科对实用技术知识的重视,与应用学科相近。
(二)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在互相比较中所体现出的区别
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并形成了由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支点和逻辑旨归构成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从这两大类型学科逻辑体系的互相比较中可以看出相互间明显的不同之处。
1.逻辑起点不同
应用学科,顾名思义,就是因社会需要,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或出现的系列问题尤其是关键问题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应用性质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中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Derek Bok)说:大学应该帮助自己学校的教授组建相关公司,推广、开发和利用他们的科学发现及其科研成果[23]。英国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也说:知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社会的应用[24]。因此,应用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是社会应用。职业学科则不同,其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而是为了适应职业进步的需要,即是为了推动职业进步而构建的具有明显职业属性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解决职业进步中存在或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职业问题,并在解决这些职业进步的关键问题的同时,创造新的职业知识。因此,职业学科遵循的是职业导向逻辑,其逻辑起点就是职业岗位。职业教育之所以在我国出现,也是因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职业也就无所谓职业教育。过去,曾出现在职业院校校名中去“职业”二字的声音。显然,在职业教育已经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得到国家认可并还在日益强化的今天,提出将“职业”二字从职业院校的校名中去掉,不但会影响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存在,而且还会削弱来之不易的类型教育的影响力。所以,在职业院校中去掉“职业”二字的建议是不可取的[25]。姜大源也曾说过,职业教育不是别的教育而是以职业为基础的教育,职业就是职业教育的起点[26]。刁哲军等认为,职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思维起点,而且是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27]。职业学科是职业教育类型中的学科,职业岗位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职业学科的逻辑起点。
2.逻辑主线不同
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在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也有两条逻辑主线,一条是人才培养,一条是科学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学科的一条重要的逻辑主线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学科则是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28],即应用学科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职业学科培养的主要是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李政认为,职业学科虽然也要进行科学研究,但主要还是面向人才培养的学科形态[29]。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没有将这两类人才之间的区别厘清,甚至有学者认为这两类人才没有区别,不过,随着职业本科的诞生,尤其是职业教育类型的强化,这两类人才之间的区别也越来越凸显。比如罗静等就将应用型与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同之处从人才培养的目的旨归、关注重点、模式内涵、支撑学科、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历史发展、社会评价八个方面进行了区分[30],为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科学研究方面,如果说应用学科的逻辑主线是应用研究,那么,职业学科的逻辑主线就是职业研究[31]。所谓应用研究就是指具有特定的应用性目的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应用研究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时也称发展性研究。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把应用研究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则一度出现将应用研究边缘化的倾向。杨振宁曾明确提出:国家不宜将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上,应该重点关注的是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实用研究[32]。这里讲的实用研究就是应用研究。而职业研究则是指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以解决与职业岗位有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职业岗位所需要解决的非技术类问题为目的而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33]。职业研究主要包括兩个方面:一是关于职业科学的研究。德国职业教育的基准科学就是典型的职业科学,意指涵盖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科学[34]。这些职业教育的基准科学包括职业技术科学(机械技术、建筑技术、木材技术、信息技术、车辆技术等技术科学)、一般性的职业科学(经济管理类和人员相关类,比如健康与身体护理等非技术类职业学科),以及在职业领域所开展的职业研究等。二是关于职业教育学的研究。职业教育学就是指特定职业领域的课程开发、特定职业领域的教与学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开展的大量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也主要属于这一研究的范畴,但是对职业科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其实,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职业科学研究上,即将其工作重心从对教育规律的研究转移到对职业科学的研究上来[35]。
3.逻辑支点不同
一是在主体性逻辑支点方面的区别。应用学科建设的主体是应用型高校。在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尚未明确提出之前,多位学者认为职业技能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主要应建的学科都是应用学科。比如范晓雯不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建设应用学科,而且可采取加强与区域企业的合作、强化内部管理等措施推进应用学科建设[36];王锋认为应该坚持高职教育的应用学科发展导向[37];笔者及其团队也曾持过这种观点,认为应用学科支撑的教育类型既包括高职专科教育也包括应用本科教育[38],应用学科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39]等。但是当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明确提出,尤其是职业学科概念提出之后,职业学科的建设主体就明确了,那就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因为建设职业学科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位颁发等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是在发展性逻辑支点方面的区别。创新团队和各种发展平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应用学科和职业学科都需要依托创新团队推动其发展,但是支撑应用学科的主要是应用创新团队、支撑职业学科的主要是职业创新团队。应用创新团队是因应用需要而组建的团队,职业创新团队是因职业发展而组建的团队。当然,应用创新团队和职业创新团队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融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很多共同点[40]。各应用型高校在推动其应用学科建设过程中普遍重视应用创新团队的建设,并且有的应用型高校的应用创新团队发展比较成熟、水平较高,而在我国职业技能型高校中目前基本上只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以及少量的科技创新团队,能够因职业研究需要而组建的职业创新团队却很难找到。在各种发展平台方面,应用学科与职业学科不仅其所依托的发展平台类型不同,比如应用学科依托的主要是以推动应用研究为目的的各种发展平台,职业学科依托的主要是以推动职业研究为目的的各种发展平台,而且在其各自的发展成熟度上也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应用学科依托的发展平台相对较多且发展比较成熟,职业学科的发展平台相对较少且发展程度不高,有的技术技能型高校至今还没有建设职业学科发展平台的意识,连职业发展平台的意识都没有,自然谈不上建设职业发展平台。
4.逻辑旨归不同
职业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研究目的不同。恩格斯曾明确说过,社会技术的需要比10所大学更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41]。即是说,科学及其学科发展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需求,应用学科更是如此,比如流体静力学就是因为16至17世纪调节意大利山洪的社会需要而生产的,即流体静力学等应用学科不是由学科内部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的,而是由社会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决定的,其目的和旨归在于社会的应用,在于解决社会实际的问题[42],在于推动社会发展,其所遵循的是社会导向逻辑。而职业学科的发展动力则更多地来源于职业进步的需求,职业需求必然与行业、产业、企业的需求紧密相连,是职业需求及其与职业相关的行业、产业、企业的需求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是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其逻辑旨归在于服务职业进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服务职业本身的进步,即职业学科要研究职业本身,要为职业知识的金殿添砖加瓦;第二,要服务学生的职业进步,而要服务学生的职业进步就必须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职业岗位知识和相关技术,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术解决具体职业岗位面临的各种实践问题,进而创造新的職业知识和技术,其所遵循的是职业导向逻辑。可见,如果说应用学科的逻辑旨归是为社会发展服务,那么,职业学科的逻辑旨归就是为职业进步服务。社会发展与职业进步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也就是应用学科与职业学科区别的外在表现。
三、结论
职业学科在与职业科学、应用学科的互相比较中,既可以看出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进一步厘清相互之间的区别,还可以进一步认识、把握职业学科的内涵及特征:职业学科由职业科学决定,又反过来促进职业科学的进步;职业学科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其逻辑主线是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研究,在主体性逻辑支点方面职业学科建设的主体是职业技能型高校尤其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发展性逻辑支点方面职业学科依托的主要是职业创新团队和以推动职业研究为目的的各种发展平台,职业学科的逻辑旨归是为职业进步服务。职业学科提出的时间不长,其内涵及特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需要从职业学科体系构建的角度进行研究。只有将其体系构建起来了,职业学科的内涵及特征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彰显。笔者曾对职业学科体系构建进行过探讨,提出过构建职业学科体系的三条路径,教育部最近发布的《高职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学科门类对应表》采用了第一条构建路径,即直接借用普通教育学科体系构建职业学科体系。采用这一路径构建职业学科体系的“优点是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不足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不明显,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构建路径”[43]。不过,有了教育部认同的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总比没有好,有了这个体系就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非学科时代的结束。
参 考 文 献
[1]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0.
[2]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70.
[3]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M].北京:三联书店,2001:139.
[4][7]汉斯·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M].李文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
[5]P. E. Hodgson, Presuppositions and Limits of Science, G. Radnizky and G. Andersson ed. 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D. Reidel Publishing Co, 1979:133-147.
[6]莫尔.科学伦理学[J].黄文,译.科学与哲学,1980(4):84-102.
[8]孙中才.学科建设、学科和科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2):37-41.
[9][26]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8-16.
[10]赵志群.关于“职业科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0(33):1.
[11]谢莉花,陈慧梅.“职业科学”作为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科学”:现状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21-28.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34.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29.
[14][33]侯长林,陈昌芸,罗静.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科选择及建设策略——兼论职业学科[J].高校教育管理,2020(6):60-68.
[15][21][28][31][40]侯长林.职业学科的内在逻辑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21(13-14):32-38.
[16]伯纳德·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顾昕,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6.
[17]Joerg-Peter Pahl.职业科学与职业教学论研究的起源[J].姜大源,译.职业技术教育,2006(28):5-10.
[18]蔡曙山.科学与学科的关系及我国的学科制度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2002(3):79-80.
[19]庞青山.大学学科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3.
[20]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1994:34.
[22][38][42]罗静.应用学科的内涵及发展方略[J].贵州社会科学,2018(4):96-102.
[23]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2.
[24]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46.
[25]侯长林.校名去掉“职业”是新伤害[N].中国青年报,2002-03-16(6).
[27]刁哲军,王春丽,王玲.职业教育视阈下职业的价值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5-8.
[29]李政.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科建设:大学职能的视角[J].江苏高教,2022(3):111-118.
[30]罗静,侯长林,蒋炎益.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区别[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2(5):13-22.
[32]杨振宁.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想法[N].光明日报1982-03-05(2).
[34]谢莉花,尚美华.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职业科学”的内涵、争议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8(6):22-30.
[35]俞启定,和震,熊晓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以八所高校为个案[J].教师教育研究,2006(4):20-24.
[36]范晓雯.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5):8-12.
[37]王锋.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設问题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7(11):51-58.
[39]侯长林.应用学科: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与发展的必然选择[J].铜仁学院学报,2017(11):49-50.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43]侯长林,蒋炎益.职业学科体系构建:价值判断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21(27):8-14.
Analysis on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From th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Vocational Science and Applied Discipline
Hou Changlin, Li Shimei, Luo Jing
Abstract Comparis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s. In the comparison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and vocational scie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link between them is occupation and vocational knowledge. The differences are mainly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is different, they are produced at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interaction is different.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vocational discipline and applied discipline, it is found that both of them are general terms of type discipline and both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Their differences are mainly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applied discipline is social application, and the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vocational post. Second, the main line of logic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applied discipline is the training and research of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the training and research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Third, the logical fulcrum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discipline is for applied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for vocational skill university, the application discipline relies on the application innovation team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vocational discipline relies on the vocational innovation team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urth, the logic purport is different, that is, the applied discipline is to serv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discipline is to serve the career progress.
Key words vocational discipline; vocational science; applied discipline;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uthor Hou Changlin, professor of Tongren College (Tongren 554300); Li Shimei, master candidate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Luo Jing, Tongren College
作者简介
侯长林(1962- ),男,铜仁学院梵净教育研究院教授,法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铜仁,554300);李世梅(1997- ),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罗静,铜仁学院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职业学科基本理论及其体系构建研究”(BJA220245),主持人:侯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