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仕
2022年版课标对核心素养有这样的阐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理念与基于真实问题解决和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不谋而合。基于此,教师可从项目化学习视角出发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主题聚焦情境化,提高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2022年版课标强调“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在進行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带着驱动性任务进行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在积极思考中实现思维进阶。
1.创设交流主题情境
2022年版课标对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目标有这样的表述:“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北京的春节》,结合第一课时对文章顺序的梳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热热闹闹说春节”的交流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循序推进。类似的交流情境,都是先给学生布置交流活动主题和驱动性任务,把单元口语交际要素“即兴发言”在教学中作前置性指导,同样可以开展“说腊八粥”“说藏戏”“说古诗里的民俗”等活动,在交流中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2.创设探究主题情境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实施载体。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感悟品春节”探究主题活动,让学生从意识与态度、理解与传承、关注与参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其文化自信。教师可借助探究主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度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感受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厚植文化因子,开阔文化视野,实现以文化人。
3.创设练笔主题情境
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习作主题是“家乡的风俗”。如何在单元课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呢?教师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再对表达要素进行分解,借助要素分解创设练笔主题情境,让学生实现从写片段到写篇章的有效过渡,建构基于表达的项目化学习方式。如,教师可创设“快乐写春节”练笔情境。这样的练笔,旨在激发学生把家乡的春节和老舍笔下的春节进行对比,比较各个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异同,感受“百里不同风”的文化差异,从项目化的视角让习作表达指导与练习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在感受、欣赏、思辨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团队合作互补化,提高作业设计的协同性
合作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应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搭建支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互助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为合作学习创设基于长周期的探究性任务,组建合理的学习共同体。
根据“任务创设探究性、团队组建合理性、任务完成共融性”三个合作学习维度,结合四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戏曲文化知多少”团队合作长周期作业。
学生根据合作要求制订了活动计划(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任务设置上,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凸显合作学习的探究性;根据兴趣特长合理分工,凸显合作学习人员分工的合理性;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大家合作完成,践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合作学习育人理念,凸显合作学习的协同性,通过团队协作促进合作素养水平的提升。另外,长周期作业思维过程长,迁移拓展长,增加了作业设计的“厚度”。
三、主题活动生活化,提高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2022年版课标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结合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为学生搭建了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平台,通过实践发挥语文作业在学科之间、课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单元习作话题“家乡的风俗”,教师进行了如下的作业设计。
活动任务主题:“家乡风俗”我代言
活动任务要求:从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其一,结合评价单要求,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分别完成自评、他评、师评。
活动任务1:守护家乡风俗
请你选择家乡的某个风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制作“家乡风俗推介卡”,借助推介卡,完成400字左右的推介词。
活动任务2:舌尖上的家乡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都有自己最留恋的家乡味。请你选择一道家乡美味,用录制视频的形式推荐给《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并配以400字左右的解说词,班级择优推荐优秀视频在学校视频号推送。
以上两个活动任务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应指导学生融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勾连生活。教师利用“推介词”和“解说词”,结合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为学生创设了主题实践情境,彰显了语言实践的时代性、综合性特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实现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练,促使语文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借助语文实践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四、分层设计弹性化,提高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作业设计不能全班一盘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学情分层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个性化需求,灵活对待每个学生的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这是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也是2022年版课标对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有需要人人完成的基础作业,也有根据差异而定的选择性作业。
如在课后安排的选做作业中有查找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古诗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作业。因受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在查找资料时很少有学生采用阅读书籍等方式,但是借助网络查找也有局限性,经过对学生查找资料应该通过网络还是借助书籍的思辨之后,学生认为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为此,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古诗里的民风民俗”的主题学习活动。
学生自由选择汇报的角度,既有教师组织开展的“古诗里的民风民俗”交流会,也有学生组织的分享会,诗配画展示,书法展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完成,每个学生的呈现方式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都能借助项目化学习促进个体素养的发展。
五、评价跟进全程化,提高作业设计的灵活性
2022年版课标“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本研究的评价一是采用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借助评价动态调整教与学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二是采用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动态生成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的评价标准都有属于自己的“私人订制”。
1.过程性评价,动态调整教与學全过程
针对项目化特征,教师可以借助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根据评价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跟踪进行再评价,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反思,帮助学生不断调节和修正学习过程,从而积累经验,丰富体验和感悟。教师根据评价中学生呈现的问题,重新审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借助评价动态改进教与学的全过程,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评价”的动态机制。
2.差异性评价,观照个体纵深发展需求
根据作业分层设计弹性化特征,评价也应差异化对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评价不再是全班一盘棋,而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促进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在差异性评价中观照个体的自我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自我前后对比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促发进取心,呵护与激励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评价反馈的多样化。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深度参与的持续内驱力,在长周期的语言实践中彰显了作业设计的协同性、实践性、灵活性、开放性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思维能力的进阶与迁移,助推了学生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发挥了作业设计的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北秀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