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泽平 徐飞跃 虞凯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浙江绍兴 31208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产教融合,这是党根据新的时代特征作出的科学论断。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新《职业教育法》从立法层面完善了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和激励措施,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充分的调动作用。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让学生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了熟练的实践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零售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零售业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国零售业行业的总体规模已达14.9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8.1%,增长速度比2018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保持着全年8%以上的增速。与此同时,人们对产品、消费体验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新零售的到来更好地满足了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在新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大幅扩张的背景下,新零售人才供不应求。为此,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开设了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于2019年正式开始招生。该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自营型零售企业、Shopping Mall、百货公司等,从事品牌连锁门店管理、品类管理、咨询服务、全渠道零售管理等工作及连锁创业。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为了满足新零售行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注重从“入校”到“入行”的全过程双主体人才培养,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按照产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开发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实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专业实训、岗位实习教学,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准员工”职业综合素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经笔者梳理发现,国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过程在校企之间交替进行,企业中的实践教学和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2)美国“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以一定的时间为期限,对学生进行学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岗位实践相交替的教学和培训,由学校选派教师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并且校企双方共同评定学生成绩。(3)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将企业流程引入教学流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三者有机融合,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在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轮换工作,既接受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接受来自企业的实践技能培训。
国内的模式以上海、广东、浙江为代表,主要有以下三种:(1)上海模式:一所或几所核心职业院校牵头,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参与,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成立职业教育联盟等非独立法人组织,以专业为纽带,实现合作各方资源共享。(2)广东模式:主要有“企业配合,成立实训基地”“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校企实体合作型”等模式。(3)浙江模式:主要有“办校进厂、引厂入校”“工匠大师进课堂”等模式。
龚紫娟和尹飞霄(2019)认为,应培养适应新零售发展需求的连锁型“双创”人才,通过改革理论课程体系、制定校企双轨双导师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来实现;曾艳(2021)认为,新零售人才培养需要高职院校和行业领先企业深度融合,在校内投资建设企业真实职场、成立订单班、组建工作和学习团队,做到课证融通;王丹亚(2021)认为,新零售人才应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培养,以真实的工作场景设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灌输学生“工匠精神”,并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纵观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校企协同育人及新零售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参考,但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设计和具体方法。系统地研究一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新零售人才培养、师资培养、企业员工技术技能培训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的角度对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新零售人才培养的研究,也能为同类高职院校今后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制定和改进起到参照作用。
当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校企协同育人中仍存在“合而不深”“校热企冷”等现象,诸如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课程体系融合不够、教学组织方式单一、实习实训场地不足、就业创业关联度小等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而学校是公益性组织,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不涉及经济效益。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往往把重心放在如何培养学生上,对服务好企业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企业获得的效益无法在短期内有所体现,降低了企业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新零售人才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融入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理念、市场营销手段、质量管理标准等内容,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缺少与企业的深度结合,具有校企合作条件的课程较少,且缺乏真实性生产实训的人才培养。
目前,新零售人才培养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校内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校外岗位实习为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方法只能通过书本或教师讲授等方式获取,缺乏接触企业亲身实践的经验。即使部分实践课程能去企业见习参观,也只是听取企业发展概况和业务操作知识,缺乏亲自动手锻炼的机会。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受限于经费的投入,不少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场地仍然存在数量不足或功能不全的现象。虽然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并且开设了实践类课程及实训教学活动,但与企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环境及岗位工作内容仍有一定差异,导致学生实践效果不佳,影响教学效果。
校企协同育人的课程内容仍以专业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主,而就业和创业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偏少,与学生职业规划缺乏关联度。企业创办者或专业人士对零售行业的用人需求十分了解,对如何开展创业计划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解,学生如果能够接受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其今后在零售行业就业、创业能起到一定的帮助。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自开设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来,与一些零售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例如浙江永辉超市有限公司、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有限公司、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针对校企协同育人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双方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新零售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行业共研、人才共育、两创共抓、服务共担”的“1+4”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共建“新零售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见图1),着力提高基地装备条件、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培养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增强基地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基地信息化建设。以学校为主导,学生生产性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协同育人相关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并对结果组织考核评价。
图1 新零售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新零售研究中心”。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组织新零售发展论坛,举办专题讲座,结合地方零售业特点,深入分析区域消费趋势的变化与业态组织变化等行业动态。合作企业入校设立企业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共建优质专业团队,共享产业研究成果,为政府提供智囊服务,为企业提供决策服务,为高校提供专业建设参考,助力地方零售业转型发展。
合作共建“新零售人才协同育人中心”。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冠名协同育人班,探索与实践“专业核心技能校企双境训练、中职高职企业三段递进培养”协同育人路径(见图2),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搭建专业教学场域、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开展三段递进的精准化人才培养、开展人才评价与选拔录用。
图2 新零售人才“双镜交替、三段递进”校企协同培养路径
校企合作共建“零售新人创业学院”。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强化消费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企业入校设立“金牌店长”创业基金,学校组织成立连锁创业社团,广泛开展依托企业真实创新创业项目的两创教育和系统化培训,孵化一批可行性强、企业亟须的两创项目,提高专业毕业生创业率,提高学校两创类竞赛成绩,提高地方消费经济活力。
校企合作共建“新零售教育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专家资源库,共享优质师资团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承担培训业务,组织专家团队为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等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面提高学校每年职业培训数量,助力产业转型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与合作企业行业导师团队为实现协同育人班人才培养目标,分别选派适合学生特点的专业教师和行业导师,组成协同育人班师资团队,以保障协同育人班顺利完成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目标。
协同育人班全面实施校企双境交替育人模式,为保障协同育人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提供固定的教学、实训场所,合作企业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场地,校企双方共同为学生提供场地及教学设施设备的保障。此外,双方共同为对方教师和导师提供合适的教学准备、课间休息场所。
为切实保障协同育人培养质量,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领导和高职称教师共同组成,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监督与管理。合作企业也相应成立由人事经理、营销经理、综合经理等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对协同育人班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进行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全面保障协同育人班人才培养质量。
(1)三方协议:协同育人班学生须签订三方协议,包括学校、企业、学生。
(2)实习补贴:针对大三学年实习,给学生提供实习津贴,以合作企业当年校招管培生标准计发,避免同届毕业生薪酬出现差异,真正体现“同工同酬”的属性。
(3)认可及发展:在毕业前,经校企共同考核评定为协同育人班优秀学生,学校可授予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合作企业提供优先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奖励。
(4)就业选择:协同育人班学生毕业时,自愿选择是否与合作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
(5)继续教育:协同育人班学生毕业后优先享受合作企业的继续教育项目。
(6)落户事宜:协同育人班学生毕业签订劳动合同后,可按规定享受当地落户政策。
综上所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集聚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业务骨干等高层次人才,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能动性,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目前,新零售业态发展空间巨大,零售企业人才普遍短缺。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精准培养对接新零售企业岗位的人才,是基于推进产教融合,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赋能零售产业发展,优化学生就业格局的需要。
本文分析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课程体系融合不够、教学组织方式单一、实习实训场地不足、就业创业关联度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通过对实践主体、服务对象、育人模式及成效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探索与实践“新零售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行业共研、人才共育、两创共抓、服务共担”的“1+4”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为同类高职院校今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制定和改进起到了参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