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7-11 06:37包蕊阴妮郭乐
商展经济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应用型贸易

包蕊 阴妮 郭乐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亦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然进入加速轨道。根据2022年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我国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9.8%。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发挥了国民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国际贸易的数字化纵深加速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2021年数字人才缺口达1371万,预计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扩大近一倍至2135万,各行业中兼具数字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为紧缺。因此,积极培育数字贸易人才,搭建数字人才智库有助于后疫情时代与逆全球化背景下打造数字贸易新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数字经济的内涵

目前,各国学者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本文将数字经济的内涵以“四个构成”来概括(见表1)。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信息与知识为要素,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数字技术的创新来实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新型社会经济形态。

表1 数字经济的构成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传统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冲击,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急速下降。然而,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度赋能国际贸易产业,通过数字方式订购、数字方式交付实现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贸易(Digital Trade)乘势而上,推动了国际贸易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2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新特征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渗透,使得传统的国际贸易显现出以下新特征。

2.1 贸易效率的提高

第一,数字经济对供给侧国际贸易企业效率的提高。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生产方式,提高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完善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并提高沟通效率;第二,数字经济对需求侧消费者效率的提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商品和服务,实际购买力相对上升,消费者剩余增加。基于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画像与精准营销,亦能够更好地匹配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第三,数字经济对贸易市场效率的提高。“数字口岸”系统的实施,将数据网上共享,将信息互联互通,传统国际贸易审单、查验、征税、放行通关的模式得以升级。过检通关的数字化,简化了通关手续,实现了快速申报查询,降低了口岸拥堵与物流成本,提高了国际贸易的物流运输效率、通关效率与验证支付效率。此外,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削弱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贸易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提高。

2.2 贸易方式的平台化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发展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具备典型的双边市场特点,平台企业一边面对商家,一边面对消费者,通过交叉网络外部性,使需求端与供给端双边用户形成正反馈而创造价值。国际贸易的数字化呈现出显著的平台化特征,进口商与出口商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商品与服务贸易,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数字经济下,常见的跨境电商平台有Amazon、Alibaba、Aliexpress、eBay、shopify、SHEIN、Shopee、Wish、Lazada、TikTok Shop等。国际贸易的平台化发展能够打破国际贸易中的信息壁垒,减少中间商作用,架起进口商与出口商之间的“信息桥”,第三方平台的存在亦能降低国际贸易的信用壁垒,为交易双方提供保障。

2.3 贸易标的的服务化与个性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全球化4.0新时代,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应运而生,突破传统国际贸易中服务无法贸易的局限,拓宽国际贸易边界。数字服务贸易包含在线金融、远程医疗、在线咨询及在线教育众多可数字化的传统服务,进口商与出口商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多元化的服务贸易。根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59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增速超过同期货物进出口,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

此外,由于数字经济具有“长尾效应”,国际贸易企业利用平台将非流行消费需求市场聚集,进而提供相较传统国际贸易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丰富消费者选择,满足需求端的个性化诉求,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4 贸易主体的规模化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并列,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由于数据资源具有可复制性、边际成本为零、非竞争性等特征,数据的获取较为容易。对已获取数据的挖掘、再利用又可产生正外部性,形成新的价值增值,所以数据资源具有较强的乘数效应。出口规模较大的数字贸易企业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会产生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又会出现“滚雪球”式的发展,企业通过积累庞大的数量信息,可以充分挖掘消费者需求与偏好来精准营销。同时,数字贸易企业在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中可观的成交量数据会成为买方选择的重要考量指标,数字贸易企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经济特性。

3 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相较传统国际贸易,当前对数字贸易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要求:

3.1 动态发展,与时俱进

数字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兼具知识密集性与技术密集性的特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快速更新,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知识内容应该是与实践发展动态联动的,以契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当前,以基础贸易理论与经贸事务为核心的应用型国贸本科学生培养难以匹配市场要求,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求其知识储备更加多元化,需兼具“数字+贸易+平台”三元知识,如图1所示,要及时增拓“新知识”,降低人才培养内容的时滞性,避免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外贸知识方面,要在原有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上,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贸易新规则、新理论及数字贸易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等新变化。数字技术方面,包含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与处理,精准营销、云服务与数字监管等新知识。平台知识则包括平台经济、平台运作规则、跨境电商平台运用及信息发布与推广等新内容。

图1 “三合一”知识内容

3.2 注重数据思维与创新思维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数字技术是支撑手段,数据信息为关键要素,这就要求高校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应着重体现“新思维”——数据思维与创新思维。数据思维能够让人透过数据发现问题、挖掘有效信息、总结重要规律并充分获取数据价值,打破数据壁垒,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做出商业决策。创新思维是指数字贸易人才能够综合各类资源不断创新,敢于突破现有模式,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高对商业机会的前瞻洞察力,结合全球贸易环境与消费者偏好,探索新商机,创新运营管理模式。由此可见,数字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关注学生数据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提升,使其具备较高的数字化素养和创新素养至关重要。

3.3 增数量提质量,量质并重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创新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市场对数字贸易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兼具数字技术与外贸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供不应求,数字贸易人才的短缺将制约国际贸易数字化进程,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跨境电商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认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高质量外经贸人才的短缺。高校如何培养和输送新阶段的高质量数字贸易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相比传统外贸人才在外语外贸技能方面的培养,数字经济时代要求国际贸易人员会运用数字“新工具”,具备数字“新技能”,既要能熟练操作数字贸易软硬件,管理和运营跨境平台,又要能分析和处理贸易数据等。高校数字贸易人才培养需兼顾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以实现数字贸易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匹配,推动数字贸易不断深入发展。

4 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的新特征,结合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分析框架,着力打造数字化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生态圈,构建人才培养生态圈命运共同体,推动人才培育供给侧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侧,把数字贸易人才牵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如图2所示。

图2 数字化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的生态圈新模式

4.1 微观:高校优化专业建设,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性更强,内容更新速度快,使得高校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人才培养与实际要求脱节,呈现出国贸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难、就业差的弊端。应用型高校应顺应数字贸易市场知识与技能更迭趋势,发挥在人才培养生态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国贸专业内涵建设。

第一,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将其作为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一条主线。以实际岗位需求为起点,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字贸易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毕业目标,突出学生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第二,按照“融合性、前沿性、多样性”的原则设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应积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适配国贸数字化应用型人才就业要求,系统性设置跨学科与跨专业交叉融合的贯通式国贸专业课程。增设三大课程模块:新贸易模块、平台经济+带货直播+跨境电商模块、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块,及时拓展新贸易内容,保证课程知识的实效性。利用慕课、超星平台建设数字化共享课程资源库,推出数字贸易标杆课程、行业专家优质课程、企业精英精品课程等百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与学习;第三,依托“整合、实践、聘请”思路汇聚数字贸易优秀师资合力。从各学科专业分模块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讲授大数据、精准营销、跨境电商等课程。鼓励国贸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培育“双师型”教师,将其前瞻性理论与实践性体验传授于学生。同时,聘请数字化贸易企业复合型人才担任“双能型”产业导师,融入高校教学队伍,共同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训、比赛竞赛、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实现师资结构的优化与“双导师”制度的健全。

4.2 中观:企业参与协同育人,深化产教互融互通

当前,应用型数字化贸易人才培养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失衡,学生使用的模拟操作软硬件落后,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高校与企业还未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实践教育环节缺乏培养质量,国贸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距离数字经济时代外贸类企业要求差距较大。因此,应依托数字贸易现代化产业学院,构建与数字贸易同频发展的产教融合机制,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生态链中的关键作用。

企业与高校“两者协同”,以“三业融合”即“产业—专业—创业”融合为路径,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应用型国贸人才的“四能递进”。一是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企业围绕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数字化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理论、实践课程设置,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找到结合点,联合培养、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二是提档升级专业培养能力。高校借助贸易协会、往届毕业生等渠道主动联系行业领先外贸企业,共同搭建数字化贸易实验平台,包含数字贸易综合实验室、跨境电商仿真实验室及数字营销虚拟实验室等,确保实操软件、实操内容、实操流程及时调整更新;两者共同建设数字贸易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参与真实外贸项目,感受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体验数字贸易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数字营销策划,打通国贸学生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岗位需求的“短距离”“零距离”;三是全程融入创业创新实践。高校与企业应创办“数字贸易创新创业实训营”,开展集中培训比赛,进而选拔优秀项目组签发职业技能证书,并为学生创建数字贸易公司提供运营指导与奖金。此外,“双导师”共同带领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外贸类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如“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等,通过比赛推动自主学习,强化创业能力与创新思维。

4.3 宏观:政府加强统筹协调,畅通人才共育生态圈循环

在当前应用型贸易人才培养机制中,高校、企业、政府三者内部资源与信息流通不畅,使得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吻合度较低。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链中的重要作用,打通信息资源渠道,促进三者在数字化国贸人才培养生态圈内紧密融合、共生共长。

政府应加强宏观顶层设计,从“搭桥梁”“施政策”“聚人才”三方面畅通人才培养生态圈循环,提高复合型数字化贸易人才输出质量。在“搭桥梁”方面,政府可借助黑龙江省自贸区、哈尔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等,整合政校企各方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数字贸易现代化产业学院,成立数字贸易人才培训中心、数字贸易服务研究中心,深化合作,促进项目孵化,助力创新创业,优化人才培养。在“施政策”方面,政府应主动颁布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健全人才培养的服务职能,为深度参与数字化贸易人才培养的企业提供降税优惠+项目补贴+就业奖金,提高外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此外,为高校提供政府扶持财政资金,鼓励教师、学生团队在贸易数字化转型中创新创业,形成人才培养生态圈命运共同体。在“聚人才”方面,广泛吸纳海内外高质量、高技能数字贸易人才,建设一支“能研发、能应用、能创新、能指导”的“四能”人才团队,为数字经济时代外贸企业发展提供智库,为高校复合型数字化国贸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应用型贸易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