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学林 张俊清 于倩颖(通讯作者) 王爽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9)
港口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统计,2022年,营口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1.6亿元,其中2022年营口港港口吞吐量完成2.38亿吨,含集装箱吞吐量为564.9万TEU,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港口对推进营口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2000—2021年期间营口市港口的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四个指标,研究营口市港口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趋势,在港口转型升级的新时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研究过程中,本文选择2000—202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含集装箱吞吐量)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22年间,营口港港口吞吐量增长速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分析数据趋势走向,把数据整体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高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低速增长阶段——负(零)增长阶段。
图1 2000—2021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增速图
快速增长阶段(2000—2004年),根据统计,数据平均年吞吐量增长速度达到28.78%,特别是2004年,达到统计期间历史数据年增长速度的最高值49.09%(见表1、图1),此阶段,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港口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促进港口经济迅速发展。通过分析,此阶段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及港口自身建设。
表1 2000—2004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
稳定增长阶段(2008—2012)年,根据统计,数据增速于2004年达到统计区间峰值49.09%,平均增速为22.52%,作为阶段性划分依据,2012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此时营口港在辽宁港口群中的重要地位开始显现(见表2、图1)。
表2 2005—2012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
慢速增长阶段(2013—2018年),此阶段吞吐量增长速度呈现快速下滑趋势,平均增速为3.51%,特别是2013年增长速度出现断崖式下降,由2012年的15.42%下降到2013年的6.33%(见表3、图1)。
表3 2013—2018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
零增长和负增长阶段(2019—2021年),2019年增速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19年增长速度断崖式下降为-35.65%,2020年重新恢复正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为0.02%,2021年又出现小幅下降增速为-3.46%(见表4、图1)。
表4 2019—2021年营口港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
营口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除了直接GDP贡献外,还对周边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险业、科技教育、娱乐服务等迅速发展。据统计,我国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对GDP的贡献为146万元,可以创造约26个就业岗位。营口港对营口区域经济增长到底有怎样的影响,下文通过数据比较分析进行验证。
通过对2000—2021年期间的历史数据整体角度分析,营口港吞吐量增速与营口地区经济增速趋势一致。2004年营口港吞吐量和营口GDP均处于历史增速最高位;2004—2012年,营口市GDP总量和港口吞吐量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增速稳定中调整且有下降趋势;2013—2018年,营口市GDP总量增速和港口吞吐量增速均降到10%以下,并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18年以来,营口市GDP总量增速和港口吞吐量增速均处于小幅增长或零增长、负增长阶段(见表5、图2)。
图2 营口市地区生产总值与港口货物吞吐量趋势分析
表5 营口港吞吐量和营口GDP统计
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产业链,补足短板。所谓“做强产业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增强发展主动权;所谓“补足短板”,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提高临港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石化、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产业等的研发、制造,推动向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以鞍钢等企业为龙头,引进和建设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及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钢铁等传统制造业由加工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上中下游配套的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中心。
营口港整体区位优势突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既在“带”上又在“路”上的港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线在中国境内的最近出海口,是承接中欧物流运输重要的中转港,还是沈阳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枢纽港。营口港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抓住机遇,积极推行独创的、能够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的“互联港+”战略,旨在充分拓展港口的发展方向和产业模式,通过港口加互联网、加金融、加物流、加产业、加人才等,促进港口在做大存量的基础上,主动应对挑战,提升港口竞争力。由终点港向中转港转变,积极创建智慧港口,主动把港口一体化改革、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原点归集到国家战略大格局中,与国家战略深度互动,通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发展格局,站上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最前沿。强化数字化新基建,助力产业数字化场景资源开放,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上遏制“两高”项目,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加速退出,积极推进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推行“互联港+”战略,与金融、产业、国家战略、人才对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营口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是东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区位优势充分,围绕港口重点培育新能源产业和乐器、特色农牧产业、观光旅游等,提高营口的城市影响力。实施港-区-城联动融合发展战略,以港口为龙头,发展周边港口支柱产业,做好城市和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实施港口-区-城布局,形成互融互促互补的高水平发展格局。在机遇面前,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做大做强港口产业集群,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充分发挥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提高营口综合竞争能力和品牌效应;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同腹地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借助“一带一路”的良好历史机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上下功夫,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引导行业、企业切实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优质、高效、规范、文明的服务,打造营口特色品牌。
“服务品牌”是港口新时期以“营口港精神”为指引,制定港口“服务品牌”创建实施方案,采取项目化、工程化和清单化等方式,按季度推进落实工作。为确保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依据港口服务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选出具有示范效应的“服务品牌”,定期跟踪进展,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对标先进取长补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港口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贯彻落实专业化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塑造服务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品牌创建,弘扬工匠精神,专注精益求精,全面提升港口物流服务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一体化水平,打造独具营口港特色的优质、高效、安全、低成本、高柔性的服务品牌。多渠道、多角度地对评价高、代表性强的“服务品牌”进行宣传推广,挖掘港口深刻内涵,提高港口“服务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将其打造为营口港对外推广的名片。
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既是“关键变量”,又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变革与创新成为世界各大港口的选择,不同的转型探索也在全球港口不断上演。构建科技引领、智慧驱动的创新发展体系成为主要任务,加快数字孪生智慧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港口智慧发展水平,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慧、开放融合的世界一流大港。港口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本质上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港口生产作业、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一次深度变革和重构。未来港口应是一个便捷、安全、智能、开放、共享的智慧港口生态圈。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发展区域经济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市场环境,解决好路、水、电、通信、金融等基础设施,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建立人口流动机制。同时,营造放心的安全环境、舒适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满意的效率环境,以及进取的大文化环境。明确以“产业留人、城市留人、服务留人”为理念,把城市功能做优、实力做强、形象做美、品位做高。
实施“引凤筑巢”工程,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在投资、融资、财税、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出台相应的《营口港区重点企业链招商方案》,实施重点企业链招商,精心制作企业对接路线图,推动链主企业靶向引进企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项目。依托龙头企业,聚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关键环节,借智借力借势,注重引进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行业影响深、辐射带动强的重大企业项目,以龙头企业带动重点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把产业链拉长、抻直、拓宽、增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做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组合拳。营口港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企业,持续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工作。营口港区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持续推进以商招商,通过探索设立招商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外,通过成立企业基金的形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尽调能力,利用专业化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从引进到落地都有人协调服务、有人跟踪落实,建立领导联系推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制度,凝聚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服务企业项目的强大合力。同时,在助推项目落地投产方面,开展“妈妈式”服务,以企业和项目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服务。
按照“科技兴港、人才强港”战略,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对外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先企业等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聚贤引智、联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