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怀化 41800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放缓,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和民众消费已经无法给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拓展外向型经济,尤其是内陆地区兴起了建设国际陆港的热潮。例如,湖南省怀化市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举全市之力建设怀化国际陆港,希望以怀化国际陆港为依托,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进而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融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环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超过其资金实力的扩大生产和经营的机会。同样,针对地方国企而言,融资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但随着近年来地方债务的不断攀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对地方国企的融资采取审慎性态度,生怕因“暴雷”而遭受池鱼之殃。即便如此,地方各大国有企业也是银行贷款的主力军,尤其是符合国家战略和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依旧是各大银行授信和发放贷款的热门选择。例如,怀化国际陆港符合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并受到湖南省和怀化市的大力支持,因此成为银行融资支持的“香饽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外向型经济尤其是陆港经济的研究此起彼伏。国内不少学者通过案例分析、搭建指标、建立模型等方法,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分别针对外向型经济对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效用进行研究。早在1985年,李克华(1985)、梁文森(1985)、王守仁(1985)、张元元(1985)主要针对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经济发展模式、生产要素等方面对建立特区推动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后,研究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理论不断发展,符小静廖国(2013)、吴福象(2021)、路辉(2022)、赵婉茜(2022)、舒阳亭(2022)等学者分别研究了海南、上海、深圳、阿拉山口、襄阳、山东和湖北等地的外向型经济,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针对陆港经济的研究,早在2001年,席平等(2001)就提出了建立西部国际陆港,即西安陆港的设想,并在2010年左右开始被重视,各大内陆地区掀起了打造内陆地区港口的热潮,因此,相关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朱长征、董千里(2009)在席平研究的基础上,对国际陆港提出了新的定义:建立在内陆地区,依托信息技术和便捷的运输通道,具有集装箱集散、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口岸监管等综合功能的物流节点,是具有完善的沿海港口功能和方便的外运操作体系的内陆集聚地;陈菊红、黄鹏(2011)从内部建设水平和外部发展环境两个方面构建国际陆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Fuzzy-ANP 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张新生等(2015)在阐述西安陆港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提升西安陆港国际中转枢纽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扩大枢纽陆港集聚范围、吸引货源等方面提出了可供内陆地区参考的路径分析及对策建议;杨扬、李莉诗(201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国际陆港城市物流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典型国际陆港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何旭东、何轩宇(2023)以打造淮海国际陆港为研究背景,结合国际陆港规划布局、功能定位、项目推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情况,提出强化陆港建设的三大体系 (产业体系、开放体系、物流体系)支撑和管理服务机制保障。
同样,国内对国企融资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主要分为融资路径、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
(1)融资路径方面,陆霞芳(2014)通过研究浦东新区当时的融资困境,提出了引入保险资金和资产证券化方面的融资方式;张金星、胡志强(1998)研究了不同背景下国企的融资方式:以财政为主的融资方式、以国有银行为主的融资方式及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韩毅、高倚云(2010)通过研究辽宁国企改制,认为改制后国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首发融资、上市再融资和改组、改制等。
(2)国企融资财务管理方面,朱莉莉(2022)、杨培培(2023)等研究了国企融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提升融资的合理性、有助于确定科学的融资需求、能够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率和有利于降低融资风险等。
(3)国企融资风险管理方面,李红良(2018)分析了国企融资风险防控的必要性,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力度尚待提高、融资结构不够科学完善、融资决策受政府部门的影响;张严严(2018)通过研究当前国企的融资现状,提出了国企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包括强化政府扶持力度、完善融资途径等;宁依依(2022)认为,国企内源融资动力匮乏、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有待优化、政府干预过度、负债规模较大、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当前,地方国企融资虽然在融资方式和渠道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旧是银行贷款的主力军。而地方国企的债务规模过于庞大,且存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问题,导致目前地方国企在融资方面遇到了极大困难,具体表现如下。
由于承担地方民生经济的任务及投资过度多方面原因,当前地方国企负债率奇高,资金情况非常紧张,“拆东墙、 补西墙”和“以贷养贷”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化解债务风险成为当前多数地方国有企业的第一大任务。
当前,地方国企大多属于“平台”类国企,对盈利性的追求较差,且因负债过多,导致财务成本支出较大。因此,目前多数地方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相对不足。
以地方政府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地方国企,始终无法摆脱被行政干预的局面,市场化程度极低。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董事会、管理层缺乏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怀化自古以来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我国中东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怀化是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并且东线承担了西部陆海新通道70%以上的南向货物运量;2021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怀化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怀化国际陆港,并定位为怀化市首要工程;2022年1月1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怀化国际陆港被湖南省定位为面向东盟和RCEP成员国的货运集结中心,成为完成“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使命的重要载体。不少学者认为:推进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努力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内陆城市转身向海、驶向蔚蓝,使之蝶变为湖南的新增长极,是怀化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怀化国际陆港位于湖南省怀化市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总用地规模33.42平方公里,规划形成“双核联动·两带引领·七大功能组团”的功能结构。“双核”包括以怀化西货站为核心的物流功能核和以半岛产业组团为核心的产业功能核;“两带”为东西串联的物流发展带和南北串联的临港产业发展带;“七大功能组团”从北到南包括城市生活组团、国际商贸组团、国际商务金融组团、物流组团、临港产业组团、临港服务组团及功能拓展组团。
2021年9月13日怀化国际陆港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12月底完成了海关监管区一期建设工程,具备了国际货运单证办理、货物查验、货物装卸、储存配送等功能,已实现中越(怀化—河内)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开行,实现中老(怀化—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和“怀化—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双向常态化开行,“怀化-长沙北”已双向开行“天天班”。
怀化国际陆港是对接RCEP和东盟国家的战略平台、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按照“两年成型,三年成势、五年成标杆”的目标,未来怀化国际陆港将与城东片区、辰溪片区、中方物流小镇多个片区联动,形成“一港多片”的新格局,强化与空港、水港的联结,实现“公、铁、水、空”多式联动。力争到2026年,年货运吞吐量达1000万吨、年班列开行数量超1000列、临港产业跃上千亿台阶,最终实现服务全国、对接东盟、商通天下的发展蓝图。
湖南怀化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为怀化国际陆港的实施单位,其直接或间接具有实际控制权的国有企业有多家,但与怀化国际陆港投融建关联性最大的是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港公司”)。陆港公司是专为建设运营怀化国际陆港而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怀化国际陆港的班列运营及大部分工程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投融建工作,成立于2021年9月6日,目前由湖南怀化国际陆港经济开发区全资控股,注册资金19693万元,是为落实怀化“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发展战略而成立的负责建设、运营怀化国际陆港的国有企业,是打造国家中西部地区面向东盟的货运集结中心、湖南省对外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怀化实现“商通天下”的重要载体。
4.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怀化国际陆港在战略意义和政策支持方面有多重优势。首先,国家层面,怀化是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上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承担了西部陆海新通道70%以上的南向货物运量,怀化国际陆港是怀化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的重要载体;其次,省级层面,湖南省将怀化国际陆港定位为全省唯一的东盟货运集结中心,在2022年发布了《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支持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22〕24号),从政策和资金多个方面明确给予怀化国际陆港相关的支持,并将怀化国际陆港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最后,市级层面,怀化市将怀化国际陆港定位为举全市之力建设的首要工程,并从铁路部门和高速部门拿到了运价下浮和高速公路收费减半的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及铁路、公路的多重政策加持,大大提升了怀化国际陆港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使得多家金融机构对其融资工作大开方便之门,基本上只要满足银行信贷的要求和规定,就能较为容易地拿到授信。
4.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怀化国际陆港的融资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短板。一方面,怀化国际陆港属于新建项目,未来的发展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其部分工程项目和产业项目尚不明晰,因此无论是申请工程项目的项目贷款还是产业项目的流动性资金贷款,均会导致放贷机构存在一些疑问;另一方面,怀化国际陆港的主要融资主体陆港公司属于新设立公司,其资产严重不足,且资金流水较少,不利于融资的推进,尤其是非银行类融资,如发债等方面,相关的门槛要求尚未达到。
4.2.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借着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省市两级政府重视的东风,怀化国际陆港正在布局各类融资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怀化国际陆港的融资工作。同时,怀化国际陆港公司在不断做大自身的资产和各类经营项目,计划成立各类物流和贸易方面的专业化子公司,正朝着大集团的方向发力,为后续融资奠定了更加稳定的基础。此外,怀化市开始拓展县区联动,让各大县域经济加入怀化国际陆港的建设阵营,助力怀化国际陆港的集货和班列开行工作,不断拓展怀化国际陆港的业务版图,为后续融资提供了更多方向和可能。
4.2.4 威胁分析(Threats)
目前,怀化国际陆港融资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威胁,分别为内部和外部。内部方面,银行最关注的是还款来源问题,而怀化国际陆港的还款保证是基于各个子项目均能运营良好,但实际运营情况有待未来的事实来验证,因此导致部分贷款机构有所迟疑和降低合作热情;外部方面,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大兴陆港,仅湖南省就有多个市州正在打造内陆港发展外向型经济,因此,会导致贷款额度方面可能出现向其他市州和地区转移或倾斜的情况。
通过案例分析可知,陆港经济尤其是符合现行国家和省、市战略的国际陆港建设会极其有利于推进地方国企的融资。同时,由于陆港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融资的支持力度可能有所减弱。因此,可以说是优势和劣势并存,机会和威胁同在。但总体来说,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的拉动效应起着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金融机构对外向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释放贷款的偏好度高于外向型经济发展偏弱的地区。因此,打造陆港经济对地方国企融资的驱动效应非常明显,且有着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5.2.1 明确投资项目内容
由于多数打造国际陆港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均在“摸着石头过河”,既害怕把项目做得太小,无法引起上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又怕项目投资超过实际需要,最终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建议按照从小到大、从核心到配套的原则,先将核心设施和产业的内容明确后,再考虑相关配套设施和产业,做到稳步推进、按部就班。
5.2.2 做好资金平衡方案
还款来源作为资金提供方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需要在前期制作可研报告时做到实事求是,不可“拍脑袋”而定,在保证获取足额融资的情况下,要做到收益能够覆盖融资本息,否则可适当缩减总投资额,以免为后续还款埋下债务违约的“雷”。
5.2.3 合理经营,走向市场
目前,地方国企受行政干预的情况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自由发展和市场化转型。因此,建议负责国际陆港建设运营的国有企业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同时,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改革,更好地贴近市场,侧重做好企业经营,进而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国际陆港的建设运营提供融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