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演唱风格把握

2023-07-10 12:04张力飒
艺术大观 2023年18期
关键词:黄自把握艺术特征

张力飒

摘 要:艺术歌曲传入我国已有百年,百年的发展史中涌出众多优秀的作曲家,黄自先生便是早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黄自先生一生虽然短暂,但音乐成就丰硕,创作体裁多样,艺术歌曲是其众多创作体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元任①先生评价黄自为“最可听的”作曲家,足以证明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黄自先生,其次有针对性地分析黄自先生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艺术特征,最后论述黄自先生艺术歌曲演唱实践中的风格把握。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艺术特征;艺术风格;把握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03

一、黄自其人

黄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04年3月23日出生于江苏川沙县,年幼时的黄自便受到母亲的影响,从小表现出极强的音乐天赋以及对音乐的学习兴趣;12岁进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参加了学校的西洋乐社团;17岁开始学习钢琴演奏,翌年开始学习和声等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为以后从事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考入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学习西方音乐作曲技法;毕业归国后,担任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萧友梅②先生成立的国立专科音乐学校教务主任,黄自归国时期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这一时期,他以此为背景创作了《抗敌歌》《旗正飘飘》《九一八》等大量的爱国主义歌曲;以音乐为刀枪,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民众的革命豪情;艺术歌曲也是黄自音乐创作众多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元素进行完美结合,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西方音乐的和声美又符合中国民众的意境美,并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之初也创作了钢琴伴奏谱,钢琴部分旋律流畅自然,代表性作品有《花非花》《思乡》《春思曲》等。

二、黄自艺术歌曲的特征

赵元任曾这样评价黄自:“他的长处是写什么像什么,总是极得体,总是极好唱,我曾称他为中国现代中国最可唱的作曲家”,这源于黄自先生创作严谨又对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理解深刻,这也造就了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有其独特的艺术性;究其艺术性特征主要有抒情性特征、意境性特征、现实性特征等[1]。

(一)抒情性特征

抒情性艺术歌曲是黄自艺术歌曲创作诸多题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以西式作曲技法再加之黄自先生精选的中国古体或现代诗词,一改文人闲愁的现状,更多的宣导内心的积极,很多作品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向往。

黄自先生在抒情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极为注重以旋律走向为表现情感浮动的最主要方式,所以在黄自先生的诸抒情艺术歌曲中都有着旋律和情感互为进退的特点;大胆地运用西洋作曲技法中的和弦外音、大音程的跳进、旋律音的级进上行和级进下行、連续变化音的使用等具体技法,将情感与旋律合二为一,给人以高度的契合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其主要代表性作品有《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等;黄自先生的抒情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抒情性有着很多具体体现:如艺术歌曲《思乡》的第一部分,人声和钢琴互相交融,以钢琴模拟杜鹃和流水的声音,再加之人声的呜咽深沉的旋律,深切地表达出游子对故乡的无比怀念之情;又如,《春思曲》用轻柔有控制的声音表现诗意离愁的雨夜,钢琴伴奏声部节奏密度加大以模拟雨声的方式对闺中少妇的热烈情绪进行深刻描写。

(二)意境性特征

黄自自小涉猎广泛,但对中国古代文学喜爱有加,尤其对中国古诗词更是钟爱不渝,对李白和白居易爱之更甚;正是这种热爱,才有了黄自艺术歌曲中数量庞大且艺术性极高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虽已近百年,但这些艺术歌曲依然散发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直至今日,依然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

黄自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将旋律音调和歌词吟诵音调高度契合,不仅以旋律美的形式表达出了古诗词的语言美,也表达出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再加之偶有民族音乐元素的出现,生动细致地诠释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和典雅;钢琴伴奏部分是主题旋律部分在表现意境美中的补充和延续抑或说是强调,给人以旋律未始、意境已现,旋律已止、意境未终之感。

先秦时期儒家经典《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由此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便是建立在唯物观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心灵的触动都源于对不同物境的感受,不同物境的叠加便有了不同的意境;黄自先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多以具体的物景为手段最终表达意境的深远。

此类的代表性作品有《花非花》《点绛唇·赋登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花非花》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从头到尾句式工整,一气呵成,以五声性音阶为主,民族音乐元素的下行和延长中结束整个旋律,让意境得以铺开,给人以梦境未醒之美;《点绛唇·赋登楼》以二段题为创作框架,以民族曲调为主,和声丰富多变,大小调色彩切换自然,在“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转入小调,眼前迅速呈现光线暗淡、竹帘微卷、细雨淅沥、落满西山之意境美。

(三)现实性特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和发展期,也是现实性特征艺术歌曲的创作鼎盛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追求自由和独立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统一的意志,各阶层各行业都在为统一的目标而奋斗;这一时期我国众多作曲家开始接受西式音乐作曲技法,艺术歌曲成为作曲家争相创作的音乐体裁之一。

黄自先生虽自幼就接受西式教育,并是中国第一批前往西方留学的音乐家,但先生爱国之心炙热,不仅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爱国主义音乐家,还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艺术歌曲,刻画了众多社会底层的民众形象,直接反映了全体国民的共同心声,代表性作品有《天伦歌》《谁养我》《热血歌》等。

《天伦歌》是中国早期电影《天伦》③主题曲,电影主要以一个游子失去父母后的背井离乡之痛,在即将离世时人不忘将父母的教诲传于自己的子孙后代,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充满大爱的感人故事。黄自先生在创作这首作品时选用三段体为结构,歌词为新体诗,“人世的惨痛,岂仅是失了爹娘”旋律力度加重,音乐激动而悲壮,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热血歌》是黄自先生创作于1937年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选用简单的单二部曲式为框架,全曲从头到尾句法工整、层次分明、段落清晰,旋律简单、易于上口,在特殊时期易于传唱,能以最短的时间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

三、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音乐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音符,而需要通过表演让其焕发生命的活力;表演者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心理沟通纽带,表演者的表演可将创作者的情感通过自身的二度创作传递给欣赏者,并实现三者之间的情感共鸣[2]。

(一)演唱中的二度创作

演唱者首先要尊重一度创作,不同的作品都有其不同的时代性,时代性差异也是不同时期声乐作品的艺术性差异的最大体现之一,演唱者要努力通过角色进入努力还原时代,只有尊重一度创作才能将作品的时代性进行更为精准的把握;作品在演唱中尊重一度创作是二度创作的基础,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完美结合才能将不同作品的演唱风格进行精准把握。

艺术歌曲《春思曲》要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和推崇的内心的伤感和期盼的心理进行把握和演绎,以此为基础再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也就有根可循。

内心的表演理解和完美的表演技巧是二度创作的两大表现方式,只有如此才能将内心活动通过外在表现完美统一地表达给听众,听众才能听到声音富有变化的快慢缓急、明亮轻重、抑扬顿挫。《春思曲》意境的塑造主要依托于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加以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对这首作品进行再次丰富和补充,使这首作品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色彩。

《花非花》是黄自先生众多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作品短小精悍,采用单一部曲式,旋律优美,极具歌唱性。歌曲虽然短小但意境深远,演唱中的技巧性不需有太高要求,但对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首作品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夢、来去无常、得而复失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全诗以“花”“雾”“春梦”“朝云”等多重具体意象为手段,共同营造朦胧之美;演唱时,演唱者要对意境有着深层次的理性理解,以较为轻柔的音色和较为舒缓的演唱速度,并在全曲结束时以渐弱的长音表达出意境的深远,达到曲断意未尽之感,将意境美进行无限延展。

(二)演唱中的音色音量把控

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表现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音色的调整主要依托于气息的调节、发声位置的前后等,在表现不同人物、不同形象和不同情感时演唱者的音色应当有适当的调整和变化,诸如演唱者在演唱《花非花》为表达梦境的缥缈感时,音色不宜过于明亮,适当增加气声比例;演唱《春思曲》时,演唱者应当表达出闺中妇人的内心空虚孤独之感,音色应当轻柔而暗淡,给听众塑造慵懒之感觉;演唱《热血歌》时,演唱者应当有着极为明亮的声音色彩,将抗战豪情以金属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中,音量和音色往往结伴而行,音量大的音色一般较为明亮,音量小时音色一般较为暗淡,由此可以得出,在演唱《花非花》和《春思曲》时演唱者的整体音量不宜过大,同样,在演唱《热血歌》时演唱者的音量应当较其他题材作品更大,音量和音色的调整完全取决于作品的内在情绪和意境的具体要求,音量和音色的运用可在演唱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若相反,就变得出力不讨好了。

(三)演唱中的吐字归韵把控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声乐演唱中表情达意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对语言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其他题材的声乐作品,精准的吐字归韵是艺术歌曲演唱中的基本要求,在众多题材的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对吐字归韵的要求最高。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是黄自先生艺术歌曲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自先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演唱者应当充分重视咬字、吐字,使字音清晰、声韵准确,演唱者要将“出声、引腹、归韵”的吐字归韵过程做得清晰可辨。《玫瑰三愿》是黄自先生艺术歌曲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美声唱法女高音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歌者喜爱,在演唱中多次出现“玫”字,演唱者要将“m”的字头唱得清晰,并将“e”的字腹保持得充分,最后将“i”字尾归韵得精准,由此可见,艺术歌曲的演唱不能将美声唱法的咬字归韵进行照搬照抄,而应当以科学的发声加之中国字的独特咬字归韵的方式来进行[3]。

此外,黄自先生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的旋律大多源于诗词的吟诵,所以演唱好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应当将歌词进行反复的吟诵,从吟诵中体会旋律的走向以及吐字归韵的要求。

(四)演唱中的呼吸共鸣把控

在具体的演唱实践中,呼吸和共鸣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呼吸是歌唱共鸣的先决条件,歌唱共鸣是呼吸的结果。歌唱实践中,呼吸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对歌唱的支持的单一性,可以广泛地使用到腔体的打开、音色的调整、喉部肌肉的放松等。共鸣在不同作品的运用中和在同一作品的不同乐句和乐段的处理中有着不同的调整,头腔共鸣主明亮,口腔共鸣主方向,胸腔共鸣主低沉。在演唱《思乡》这首作品时应当以所有的技术技巧来表现游子而不能归的悲愤之情,演唱时演唱者应当放低呼吸的支撑位置,较多地使用头腔共鸣,以表达作曲家创作之始的心理情感。

四、结束语

黄自先生是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创作践行者,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早年接受西方音乐教育并留学西方,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元素进行结合投入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以此创作出众多艺术性极强的艺术歌曲,时至今日,仍受到广大从业者和学习者的追捧。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创作旋律美和语言美的结合、西方技法和民族元素的碰撞、和声的丰富和结构简单的协调运用、旋律走向和歌曲意境完美统一等多样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在演唱实践中自然有着不同要求,通过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最终能演唱好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作品。

参考文献:

[1]刘雅丽.浅谈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词曲关系的处理——以黄自艺术歌曲《花非花》为例[J].中国音乐,2007(02):225-226.

[2]廖红梅.黄自艺术歌曲的“学院派”特点——以《春思曲》为例[J].作家,2010(06):223-224.

[3]李岩峰.中国文化视野下黄自先生艺术歌曲的创作释读[J].音乐创作,2017(12):107-110.

猜你喜欢
黄自把握艺术特征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浅谈基层央行把握和运用“四种形态”的路径探析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