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融合研究

2023-07-10 13:45薛海霞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高校教学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学;计算机课程;创新能力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高技术水平且具备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高校是培养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认识到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与计划,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计算机类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信息时代环境下,计算机相关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學要重视培养学生扎实掌握相关技术,便于日后其走向社会后,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近年来就业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受到重视与青睐,高校要把握时机,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改革,重视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以满足各领域对高质量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而为各项事业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促进社会经济稳健发展。

1.2急需更新当前的教学环境

当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传统单一的情况,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能得到及时更新,很多教学理念相对陈旧,计算机类课程教师普遍认为只需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内容与技能便完成了教学任务。熟练掌握办公软件,能够制作PPT与表格等便可让学生轻松应对日后工作。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主,并将最后的考试结果作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判断依据,大多数学生将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努力方向,甚至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相关知识点,没有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学生本身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热情不足,应试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远,很多学生在进人大学校门前并没有系统地了解并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内容,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因此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并不感兴趣。当前,急需改变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环境,改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刻板印象,从而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提高计算机类课程的质量与效率

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升高校整体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认识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重要性,为营造形式多样的教学环境,可以将仿真软件应用到课堂中,教学实践证明此种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方法难度大,学生难以理解,且学习效率低下。应用仿真教学软件能够在教学中为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的内容,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还能促进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2当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固化、缺乏时效性内容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只是将课程内容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教师会先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机会,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习惯将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学生没有机会将所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同时,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还存在缺乏时效性的问题,教师没有及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应用到教学中,造成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没有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机会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根据自身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对操作步骤与方法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操作,计算机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通过创新实践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在动手尝试中不断深入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但从当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安排来看,主要以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内容为主,理论知识内容讲授占据了大部分课时,留给学生实践操作计算机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存在理论与实践操作内容关联不大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另外,高校对计算机类课程的重视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面的投入并不大,有些高校的计算机设备存在落后现象,无法支持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对学生计算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3计算机课程设置有待调整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具体教学内容要与当前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作出长远的考虑,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但从当前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来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特色的现象,无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专业教学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因此最终的教学成效并不理想。

3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3.1更新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

由于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因此对学生来说难以在计算机类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认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内容十分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积极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最为基础的要求,教师要认识到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行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为学生展现出原本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引导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深入探究。同时,教师要积极应用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搜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中融入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机类课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以及计算机方面知识的独特魅力,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与锻炼。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不同的看法,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薄弱之处,在与同伴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机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3.2更新教学内容

虽然高校计算机教材更新速度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迟缓性,但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培养,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增添一些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内容。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到社会中求职就业,为了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教师要及时拓展教学思路。在为学生丰富与整合计算机方面知识时,要保证其内容的实用性,要有选择性地为学生融入最新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要保证自身知识的及时更新,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3创新课程形式

若要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势必要对传统的高校计算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变,要注入新的生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校计算机类课程都只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并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留给学生自行动手尝试的时间并不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缺乏科学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时间本身就不多,课下也不愿自行动手实践,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创新课堂组织形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翻转课堂、目标导向等教学组织形式应用到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把握课上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正确方向,然后在课后进行实践练习,实现课上与课下联动学习。

3.4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向其介绍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编程课堂中,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内容后,要让学生自行动手进行编程,可以从中筛选出编写较好的程序,让其为大家进行演示,在此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获得满足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外,教师要对充满创意的编程作品进行鼓励与奖励,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创造力。

3.5分层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方面也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分层教学。例如,教师要基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操作任务,让各层次与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计算机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就感。另外,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允许学生自行选择任务的难度,让各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分层教学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6重视师生交流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鼓励也十分有限。要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作用,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拉近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及时将一些信息资料传递给学生,为学生指引创新的方向。

3.7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近年来社会中可供选择的创新活动逐渐增加,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相关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创新的思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形成有利的推动作用,同时要予以学生适当的指导。高校自身就掌握着一些社会资源,有能力为学生构建平台。学生要积极获取相关方面的信息,高校要对信息进行整合与筛选,鼓励学生参与到含金量高的创新竞赛中,教师方面还要予以学生一些指导。

3.8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培养并提升高校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势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网页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网络公司实际创作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再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授Word排版知识内容时,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掌握更多软件排版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9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先要提升教师的教學水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提升教师水平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高校要发挥自身的职能,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可以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校为计算机类课程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组织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师到其他高校进行交互学习。对教师来说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提升自己,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提升。(2)教师自身要认识到不断学习与提升自我的重要性,例如当前微课这种教学形式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并掌握微课课件的制作方式,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展开教学。只有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

4结束语

为在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学生融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打造全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从而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创新。在课上与课下教学的有机配合下,归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薛海霞(198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课改、计算机网络建设、数据库系统设计等。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高校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时期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