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锐锐
摘 要:本文从铁路类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出发,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当下课程思政在建设初期的主要着力点,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元素在铁路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给出了依托学科背景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步骤。
关键词:动车组 课程思政 工匠精神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Railway Vocat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EMU Maintenanc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 as an Example
Cao Ruirui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ep exca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railway professional course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gives the main focu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construction, carefully designs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railway professional courses , and give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background.
Key words:EMU,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raftsmanship spirit
1 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然而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各类思想言论的影响,很难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当今不同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引导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我国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大力强调要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概述
1)“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是什么?
大多数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一种课程观,在其引领指导下,使得各类专业课程都能实现课程育人目标。邱伟光[1]认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即教学育人。课程思政不等于对其简单地分解“课程+思政”,关键在于以所有课程为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让所有课程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德毅[2]指出,课程思政的核心是一种课程观念。它不是單纯的增加一门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陆道坤[3-4]指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整合,具有“隐性思政”的功能。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多数学者是针对两者之间的不同侧重点做出论述,石书臣[5]等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主要含义都为育人,二者都是为达到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部需要,然而又有其各自的重点。何红娟[6]指出“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理念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复杂性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万林艳[7]、姚音竹、王景云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教学内容上的同向同行要求二者要互相学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3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
在党建引领的作用下,依托学科背景和校园文化的宣传,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考虑专业课程内在知识与理论的属性,还要考虑时代与现实的需要。如图1、2、3所示。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达成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对象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所以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时还应注意正视并尊重当代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点等因素,选取依托学科背景和校园文化的宣传且符合课程思政教育目标需要的教育元素作为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广泛存在于学生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与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但其形态存在显隐性程度不同之分。
具有强关联的思政元素由专业课程内容自发顺势延伸而成,较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具有弱关联的思政元素往往不是由课程知识与理论自发形成,而是教师根据自身长期从事的专业课程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经历,结合时代特征、时事热点、重点关注到的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等有感而发。然而我国部分高校教师并未对课程思政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难以正确、充分、清晰地挖掘专业教材与课程中所蕴含的隐性育人元素,或由于在挖掘中目标不清、经验不足,或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不科学等导致课程思政内容游离于知识体系之外,无法有机融入教学。因此,职业教育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政元素挖掘的中心环节,依托学科背景、校园文化宣传、课程内容和教师本身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4 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职业教育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既发挥好思政课程的核心引领和显性教育作用,又充分彰显其他课程的协同效应和隐性育人功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只有充分发动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课程思政建设和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需要做到以下“两个坚持”
1)坚持“德技并修”,培养“大国工匠”。
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也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特征和灵魂。工匠精神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个体在客观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生成的。职业院校要从职业教育属性出发,坚持德技并修。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工匠故事”,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执着钻研、精益求精、勤勉尽责、追求卓越的“匠心”。
2)坚持“传道授业”,培养“社会公民”。
学校是培育优秀社会公民的摇篮。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具有“适应学校的学生素养”、“适应职场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公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作为育人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道德选择、价值取向上形成正确的判断,将学生培养成“心中有国家、眼中有社会、手中有技能”的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好公民。
5 课程思政元素在《动车组牵引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与职业院校育人目标的契合性在于改变职业教育片面强调技能化、实用化的倾向。本文根据铁路类院校的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核心课《动车组牵引技術》的课程内容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度挖掘具有强关联性和弱关联性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项目模块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如下:
模块一:电气化铁道及电力牵引
从新中国建设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的艰难到我国的高铁总里程高居世界第一,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从驱动装置交-直传动、交-直-交传动的发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技术技能禁区、“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
模块二:电气线路图识图方法
通过对电路图国家标准的学习,引入标准化的概念,介绍标准化在工业、企业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严格按照程序、按章办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遵纪守法的观念。
模块三: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
轮对测量是精确到毫米级的,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质量精神的质量精神。司机控制器是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行的关键性部件,结合动车组事故,培养学生牢记岗位责任,爱岗敬业,责任重于泰山。动车组维修离不开“高铁医生”这一岗位,正是有千千万万个高铁人默默的坚守,保障了高铁安全运行。
模块四:复兴号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
讲解复兴号动车组时,以复兴号的“统一”的优点做比喻,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与决心。以复兴号的“复兴”做比喻,介绍我国复兴之路的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发图强的决心。
6 依托铁路学科背景下的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实施步骤
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需要依托党建引领的政治文化、依托铁路及机械工程学科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宣传、深入到课程教学的课程资源,甚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才能使得铁路及机械工程学科背景下以“大国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爱国主义情怀”等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深度融合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是求“形似”,而是要在各门课程中以思政元素立“魂”。但往往当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或者不同教师教授同一门课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差异。因而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从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内容、评价机制等层面,精心设计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依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职业文化、大国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其次,精心设计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步骤,可以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评价反馈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如图4所示。并构建从“设计→实施→考核→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如图5所示。针对性地将需要改进的部分优化实施,将更多、更恰当的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的主战场,更要成为传播人文精神的主阵地。
7 小结
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工匠故事”,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铁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需要依托党建引领的政治文化、依托铁路及机械工程学科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宣传,尤其是铁路类专业要以“工匠精神”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主线,凝练专业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社会责任感等,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元素除了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深度融合之外,铁路类院校还应当积极推行职业院校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的“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更多地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执着钻研、精益求精、勤勉尽责、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
以大国工匠、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等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元素在铁路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不只是简单地分解“课程+思政”,关键在于以课程内容为载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因子,让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基金资助: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与实践”(KCSZ-JGB07)。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3]陆道坤.课程思政评价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25-31.
[4]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6-22.
[5]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6]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60-64.
[7]万林艳,姚音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