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伟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方面,汽车给人们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快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事故的频发,也让社会、家庭蒙受经济损失,产生家庭悲剧和人生痛苦,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问题。在涉及交通安全的人、车、道路、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能否安全行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此,从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导致驾驶员心理变化的原因,提出如何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消除不良心理行为的策略,以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关键词:心理特征 心理分析 心理素质 行车安全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riv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on Driving Safety
Wan We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automobil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ol for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one hand, cars bring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 They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nvenience of lif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 suffer economic losses, family tragedy and life grievances because of the frequent traffic accidents. Traffic safety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Among many factors related to traffic safety, such as people, vehicles, roads, and the environment, people is the core of traffic safety, especially the driv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i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raffic safety. The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mai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affect driver driving safet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river psychological change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to optimize driv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liminat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behaviors so as to better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and ensure driving safety.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riving safety
我们强调交通安全,就是要人们加强安全意识,防止交通事故。有些交通事故,好像是偶然的,但仔细分析,其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这种必然性包含人、车、道路、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车辆是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选择和使用的,环境又是人所要接受并受其影响的。车辆、道路、环境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因此交通安全关键在人,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核心,尤其是人的心理素质更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必須做好对驾驶人员驾驶心理活动过程的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1 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
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与交通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
1.气质。气质大致有四类:一是兴奋型,这一类型的人,性情比较暴躁、缺乏耐心,在行车中遇事不冷静、处理不理智。二是灵活型,这一类型的人虽然敏捷、灵活,但是性格不稳定,往往草率行事,也不利于安全行车。三是惰性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安静,但缺乏生气,反应比较迟钝,在复杂交通情况下,往往优柔寡断,造成失误。四是软弱型,其特点是细心、遵章守纪,缺点是反应能力差,在突发情况下不能随机应变。
2.性格。驾驶员的性格类型主要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内向型和外向型。不同性格类型驾驶员有不同的行为特征。驾驶员的社会适应性、个性的内倾与外倾、知觉的场依存和场独立等个性特征与交通事故倾向有一定的相关性。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驾驶员的性格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在同样的情境下,有些人因性格原因比另外一些人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3.能力。能力是指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作为一种进行活动的心理条件,它与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它总是通过一个人的活动所表现出来并通过活动而形成的,同时也影响活动的效果,驾驶员的能力与行车安全有密切关系。驾驶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能力,控制车辆的能力。驾驶员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和负有重要责任的职业,这一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稳定的情绪状态[1]、特殊能力——驾驶能力。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可能表现出脾气急躁、性格开朗,也可能表现出情绪稳定、内向沉默,这些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人顺利地完成这种活动,但这并非是从事该活动所必需的。而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准确地感知客观刺激物,迅速辨别、判断、推理,发挥高度一致的动作协调性和随机应变能力,实现安全行车,这些才是从事驾驶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总之,驾驶员的气质、性格、能力决定着能否做到行车安全。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驾驶员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的驾驶员心理状态不正常,比如爱抢时间、爱超车、爱出风头、容易暴躁等,这些心理特征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
2 对驾驶员心理状态产生变化的情况及原因
2.1 长时间行车使驾驶员疲劳、厌倦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思想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出现行人等,需要及时、正确地应对。在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2]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就容易引起驾驶员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有的人会出现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四肢、腰背酸痛,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有的人情绪低沉或烦躁,对自己所从事的驾驶产生厌倦。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影响行车的安全度。
2.2 行车的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心理变化
驾驶员在行车时都会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不顺心事,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另一方面,在行车过程中,又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以及诸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3]。当驾驶员存在某种心理负担时,就会有负面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反应,在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对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估计与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作出对对方不满的反映,比如强行超车、会车等,在没有准确判断情况下强行超车,往往会造成两车相刮或与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在驾驶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后面的车超车,对面驶来的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等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所谓应激状态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活动中主观感受到的并且可以进行测量的对内外刺激的综合反应。应激一般包括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情感反应,如焦虑增加;行为反应,如侵犯性驾驶行为。面对这些突发情况,驾驶员或许难以在瞬间做出避让动作,甚至还做出了错误的反应,而这些都会引起驾驶员的恐惧心理。还有一些情况也容易引起驾驶员情绪的变化,如道路平坦会诱发道路催眠;道路弯曲会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产生急躁情绪;遇见交通事故会产生恐慌心理。
不良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状态的严重改变。如果在不良情感支配下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就沉不住气,心浮气躁,举止失措,做事不考虑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致使手、眼、腿不能恰当配合,导致操作严重失误。
2.3 侥幸和紧张心理会诱使驾驶员违章操作、处置失当
有的驾驶员明知超速超载、带“病”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行为的潜在危害,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他们又自认为技术高超未必能被交警查到,只要运气好就可万事大吉,因而就明知故犯地违章驾驶。但他们又害怕违章行为被监控摄像、被交警查处。在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下行车,一旦遇到险情难以全神贯注、沉稳操作,往往处置失当,引发事故。
2.4 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追逐利益会使驾驶员产生焦虑、逆反心理
近几年交通事故的统计表明,营运车辆的事故发生率占整个事故的大多数。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无序竞争,有关税费的负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的压力增大,等等,部分营运车辆驾驶员心理产生扭曲,为了不亏本、多挣钱而多拉快跑,导致身心疲劳、情绪焦虑[4-5];尤其是一些经营暂时失利者,可能背着思想包袱或逆反心理行车,不顾及安全,与同行争胜斗雄,为争抢客源甚至会强行超车会车。这些情况的出现,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活动中,驾驶员既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参与者,也是安全管理活动的受益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既是事故的肇事者,也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驾驶员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是道路交通安全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基本要求。以下,笔者将对如何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3 提高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要努力学习并切实遵守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学好汽车驾驶技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意识扎根于自己的心灵。外因是汽车驾驶学校、交通管理、车辆管理、行业管理等部门,应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驾驶员,進行教育、培训和管理,因势利导,让他们扬长避短。如对于胆汁质的驾驶员,应发扬其坦率、果断、反应敏捷的品质,尽量避免激怒他们,设法培养其自制力;对多血质的驾驶员,应发扬其灵活机智、富于热情等品质,克服其粗心大意、容易转移注意力的毛病;对于黏液质的驾驶员,应发扬其沉着坚毅的品质,培养其灵活性和对人的热情;对于抑郁质的驾驶员,应给予特别关心和体贴,注意激发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驾驶员的性格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对驾驶员来说,要培养其良好性格特征,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但这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性格的行成和发展有赖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供各种实践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各种活动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断使良好习惯得到强化,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人们所擅长的方面也是有差异的。驾驶员需要良好的观察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等,驾驶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驾驶的实践中可以不断加深对驾驶活动的认识,从而达到准确和熟练地操作车辆的目的。
为了优化驾驶员心理素质,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和管理机构应当有针对性地对驾驶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整好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驾驶工作,明确自己职业的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驾驶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坚决杜绝摒弃不良嗜好,不赌博、不酗酒、不吸烟,生活上要有规律,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也要有节制,学会用健康的心理体育活动保健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使驾驶员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把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放在心中,在日常行车中,以交通法规为准则,自觉维护交通秩序,消除个人主义、逆反心理,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开带病车,发生矛盾主动礼让,出现意外尽量忍耐,坚持文明行车。
2.进行多样化的体能训练,增强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承受艰苦工作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身体状况不同,受到挫折时的反映和后果也不同。驾驶员要能适应艰苦条件下的劳动,身体应该完全没有影响驾驶工作的疾病。如果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心理紧张,甚至昏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听力视力达不到驾驶要求,就不能把行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迅速传至中枢神经,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所以驾驶员平时应当注意锻炼身体,进行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体能训练,增强身体素质,确保在行车过程中不感到疲劳,精力充沛,从容不迫地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3.强化心理训练,养成优良的心理品质
驾驶汽车要求驾驶员必须沉着冷静,反应迅速,动作敏捷,操作准确。反常的、不良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后果。驾驶员在行车中如果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解和疏导,化解消极情绪,不为情绪左右,不为外界事物分散精力,减少和消除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因此,驾驶员必须自觉、主动地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接收心理学方面的测试和训练,养成坚定、顽强、沉着、果断、机智的品格,形成安全驾驶所要求的心理定势,以有效地应对瞬息变化的交通情况。
4、强化业务学习,提高驾驶技能
了解和掌握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具备精湛的驾驶技术,是实现安全行车的前提。驾驶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交通安全方面的业务常识和法律法规,不犯常识性错误,不违反交通规则。驾驶员必须认真学习驾驶技能,掌握过硬的驾驶技术,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开车时不吸烟,不接打电话,不看手机视频,不开高噪音的音响,不与他人聊天、大声说笑,等等,以确保全神贯注地开车。驾驶员要爱惜车辆,克服懒惰心理,及时检查、维修、保养车辆,以免车辆在行驶中抛锚、熄火。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很好地完成每一次驾驶任务。
参考文献:
[1]柯富贵.以良好的情绪指导安全行车[J]. 中国科技博览,2010(10):67.
[2]郏红雯.交通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孙恒星.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J]. 中小企業管理与科技, 2008(9):1.
[4]张雨青.城市拥堵与司机焦虑调研[R/OL]. (2021-07-28 )[2023-01-16] .http:// www.oqxi.com/xinwenzhongxinivv/12029.html.
[5]许梅芹. 浅谈“路怒症”的成因及其应对策略[D] . 淮安: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