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2023-07-10 06:04:59余洪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统计图意识教师

余洪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呢?

一、聯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数据信息,数据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能让人们根据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做出推断和预测。比如:班级竞选、购物活动、天气预测等都是学生身边感兴趣的、真实出现的事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数学知识为依托,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时,教师通过丰富的实例,充分挖掘和利用现实世界的素材:各年段学生身高-体重的增长分析;商家进货与销售情况的数据分析;网上购物时如何根据已有数据进行合理选择;新型冠状病毒等社会问题中数据分析对决策的影响等。在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真實的生活情境下,提供真实数据供学生收集、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与数据的亲密度,体会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唤醒学生的数据意识。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与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活动,如文艺汇演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班级中选出20名学生进行歌曲合唱。通过该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平均数和中位数等方面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而且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保持更多的热情。在选择合唱学生的过程当中,小学生会对班级身高的平均数进行计算,并计算中位数等统计数据,由此不断强化数据分析的观念。基于此,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对所掌握的数据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又如,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所选的素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是学生喜欢的、关注的、熟悉的,比如学校参加课辅活动学生人数,城乡人口,学校学生人数的变化,身高情况的变化等等;教师要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关注的、真实的素材,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活动情境,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二、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中都提到,要经历收集、整理和表达的过程,会用合适的形式表达数据,并做出简单判断,形成数据意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经验,并在实践活动中把握学习契机,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比如,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想了解全班同学体育项目的达标情况,该怎么办呢?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数据?用什么方法进行收集?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设计调查表,制定活动方案,进而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描述数据的新方式——扇形统计图,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相信经历了这样的数据分析全过程,学生今后面对实际问题时就可以独立地进行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然后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最终解决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学生还能经历数据建模的完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三、选择数据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一般来说,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涉及如何收集数据和如何处理数据的方法,前者指数据的调查、获取,后者指数据的整理、描述与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如:“你能用这个优势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发现新的信息吗?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并且能够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脱离问题背景。单纯地强调一些概念、方法的掌握。比如,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材料(××同学0―10岁的身高,××等五位同学的身高),想想他们采用什么统计方法更合适呢?为什么?通过比较,你发现哪种类型的统计采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发现蕴涵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新时期,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对于信息技术工具运用的比例不断增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借助平板电脑等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显著提升数据分析的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资源。通过对统计图等知识的有效运用,促使学生自主尝试和探究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而且还应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而推进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平板电脑等工具,直接根据搜集的数据,生成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并培养学生掌握这一技巧。学生可以根据数据,自主生成所需要的统计图,进而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如,近一年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收集之后,由学生根据搜集数据,借助平板电脑等工具,直接生成条形统计图,进而根据图形观察数据变化的规律。通过该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利用工具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科学性,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观念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与核心素养等,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合理有效的运用此类工具,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找学生能够亲近的数据,多让学生体会身边的数据,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去分析数据、提取信息,才能够用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生活碰到的类似问题,为生活中的问题作出恰当的决策。教师只有适应新课标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数据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统计图意识教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