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3-07-10 06:04张圣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红球书包趣味性

张圣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过程,帮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教材应具备可读性,图文并茂,关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動学习。”“适当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以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与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四能”,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的问题情境客观存在,提供的数据可信且具有实际含义,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确实存在。”在此,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予以探讨。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习知识,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好后启发思考:(1)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图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维随着操作、观察、比较而展开,他们很快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仅理解了公式的含义,更明白了公式的由来。

二、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问题的创设方法,不胜枚举,其中最独特的则是悬念式的设置模式,能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变化,而发生转变,能促使学生内心的质疑心理,更为强烈。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在导入环节,设计悬念式的方法,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知识时,内心就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想法尤为浓厚,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如在进行《循环小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创设体验式的问题情境

知识和内容,相对于问题而言,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无法赢得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在知识不断碰撞和增多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渐渐地失去激情,感到课堂枯燥无味,不愿进行深入地探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问题与知识串联起来有机地整合起来,赋予知识生命活力,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融为一体,促使学生深度地思考,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持续地发展。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出示一个放进红、白两种颜色球的盒子,让学生猜: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先猜,再摸球展示,多次实验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摸球的情况吗?”从而引出“可能性”。再出示第二个盒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摸球,摸到红球的获胜。当学生带着必胜的信心摸球时,却没有一个人摸到红球。由此引发学生疑惑、猜想:盒子里可能没有红球。此时适时展示盒子,“一个红球都没有,能摸到红球吗?”由此引出“不可能”。紧接着提出设想:“如果任意摸,要摸到红球,盒子里应该怎样放球?”上例中教师借助游戏活动与问题引导展开教学,学生在“迫切想知道能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心理下积极猜想着、分析着、推理着。这样的教学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探究的过程。

四、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类与整理》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上课伊始,老师用包含童趣的语言对学生说“像你们一样,小熊琪琪也刚上一年级。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大象老师让同学们拿出数学练习本做题,琪琪翻来覆去地在书包里找,却怎么也找不着,急得满头大汗。你们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回答很有意思:“可能是琪琪的书包里的东西太多了。”“可能他很粗心,没认真找。”“也可能是他书包里的东西太乱了。”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书包拿了出来,并打开说“这就是琪琪的书包,大家看看,有什么感觉?”“太乱了,怪不得他找不到要找的东西!”“琪琪应该把自己的书包里的东西摆放整齐!”“最好一种放在一块儿,那样就好找了!”接着学生的话,教师说道:“也就是把书包里的东西一类一类地摆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大家能不能帮助小熊琪琪?”学生们热烈响应。老师请几个学生把琪琪书包里的东西动手分了分,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然后又组织学生把琪琪文具盒里的文具进行了分类。接下来让每个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此基础上,全班又进行了一次“看谁找得块”的找物品比赛。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生活经验立刻被释放出来:超市里商品的摆放、书店里书的归类、农贸市场里购物区的划分、家里衣服的叠放、冰箱里食品的贮藏等等。在这里,分类的必要性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发现,身边生活中有了数学就不再是抽象的话语,而有了具体的实际含义。

猜你喜欢
红球书包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关注问题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