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教合作方式的骨科护士分层级培训应用效果评价的研究

2023-07-10 10:47邹镜宜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层级骨科护士

邹镜宜 刘 婉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广东肇庆 526020

随着人们对社会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模式随之变化,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相应出现变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及护士培训管理方式对于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提高、医疗资源的整合及利用率提升均存在上升空间[1]。近年来,对医院高质量护理水平的探究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患者预后效果存在密切关联,也成为医院高度重视且亟需提升的问题,具有重要实践价值[2]。分层级培训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培训管理模式,根据岗位不同,不同护士承担的岗位职责存在差异,其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呈现多元化特点,采用分层级培训能够对培训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强化分层级培训的针对性,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层级护士的专业技术及理论水平,有效发挥其技术及经验[3]。本研究将该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临床护理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工作的48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0 ~48 岁,职称分布:初级32 名,中级14 名,高级2 名,结合护士学历、职称、学习能力等,将护士划分为N1:1 名,N2:20 名,N3:16 名,N4:11 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同时,选择对比2017 年1 月至2020年12 月期间在科室内收治的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后分两个阶段,干预前包括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干预后包括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对象。两阶段均选择87 例骨折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上进行匹配。

干预前时间段患者包括男51 例,女36 例,年龄21 ~75 岁,平均(43.2±6.5)岁,骨折类型包括开放性骨折32 例,闭合性骨折55 例;干预后时间段患者包括男50 例,女37 例,年龄20 ~76 岁,平均(43.4±5.9)岁,骨折类型包括开放性骨折31 例,闭合性骨折56 例。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骨折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时间段患者入院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本研究将骨科护士纳入其中,采用基于专教合作方式的分层次应用模式[4-5]。(1)结合本科室人员具体情况,结合护士学历、职称、学习能力等,将护士划分为N1、N2、N3、N4,分层级护理应用模式[6]。(2)制订针对性分层级护理方案。护士级别能力不同,所制订的培训方案应该也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业务能力(临床操作能力、正确使用设备、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培训之外,还应该重视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此外,还要强化护士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7]。(3)具体工作内容。①培训:定期组织不同层级护士进行培训,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重点进行分类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方式,理论模块则是以PPT授课为主,并辅助视频、图片、模型等多重形式进行;实践模块则以案例教学为主,配合以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护士学习丰富度,加深理解。②考核:在培训及日常工作中注重考核的作用,将其纳入工作考核激励,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各个阶段的培训结束时,均由护士长及培训小组成员对护士培训情况进行评估,护士整体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护理质量评估。由医院骨科内护理质量考核小组对干预前后护士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宣教和护理文书等,评估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7]。对比干预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变化情况。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所研究对象干预前和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感染、跌倒、意外坠床、压疮[8]。③患者康复指标对比。观察并记录干预前后患者院内治疗情况,主要内容包括骨痂X 线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9]。对比其康复情况变化。④护理满意度。在病区患者中以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质量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护理质量变化情况,经信效度评估,效度指数为0.873,信度Cronbach’s α 为0.921,本次研究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士综合护理质量评估比较

干预后,护士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宣教、文书写作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护士综合护理质量评估比较(分,x ± s,n=48)

2.2 干预前后护士护理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干预后,患者在骨痂X 线评分、下床活动时间、BMD 评分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等条件下干预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干预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护士护理患者康复指标比较(x ± s)

2.3 干预前后护士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干预前(χ2=7.200,P< 0.05),其中意外坠床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 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护士护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4 患者对干预前后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干预前后护士所护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 例患者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估,问卷发放60 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干预后,护士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 0.05),见表4。

表4 对不同护士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对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重视。本研究基于专教合作方式开展,护士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需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在保证护理质量、提升护理能力、患者获得满意护理的前提下对日常护理过程的常规技术与方法进行定期总结,归纳,并定期集中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双向学习,提升自身技术能力[10-11]。

本研究依据分层级护理管理方式[12-13],根据护理人员自身情况,包括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高低两种层级,再依据不同层级进行专业理论、技术方式及工作排班等工作管理,随后在不同层级之间开展专教合作模式。本研究将骨科护士均纳入专教合作护理模式,对比干预前后分层级护理管理方式的差别[14],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护士护理考核质量评估结果中,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健康宣教、文书写作等维度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在进行分层级管理后,护士能够找准自身定位,扎实做好护理基础工作,提高护理质量,这与以往护理工作质量评价的结论存在一致性[15]。另外从护理对象角度进行分析,对护士进行干预前后所护理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干预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 0.05),这一结果与同类研究结论相似[16],表明在针对性护理及落实分级护理责任前提下,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会显著降低。对患者骨科风险防控结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干预后护士护理患者过程中,其术后骨痂X 线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BMD 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干预前患者总满意度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一系列结果表明[17],在骨科患者中应用专教合作的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患者临床恢复效果好,骨科风险事件发生率低,护理质量高,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控作用,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与以往研究具有相似性[18]。

本研究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其研究范围较为局限,研究范围仅在医院某一科室,研究结论在其他科室能否推广尚需要通过开展多中心探索进一步深化研究。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士中采用基于专教合作方式的分层级管理模式,护士技术能力考核效果优于传统护士护理质量,对所护理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恢复效果,疗效较好,且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层级骨科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