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3-07-10 10:46王朝君孙甘霖林腊梅王小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发文可视化聚类

王朝君 孙甘霖 林腊梅 王小琴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湖北武汉 430070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1]。在糖尿病人群中,2 型糖尿病约占90%,其中20%~50%会进展为DKD;预计到2040 年,全球DM 患者将达到6.42 亿,届时DKD 患病率也随之增加[2-4]。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新型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肾脏预后,并被国外指南推荐用于DKD 患者的治疗[5]。DKD 发病较隐匿,患者早期无相关临床症状,只能通过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或测量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进行筛查。DKD 早期实验室检查标志物敏感度低,西药副作用多,而中药可明显改善患者出现的疲乏、纳差、口干、口苦、多尿、不寐等伴随症状,故中医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凸显。

中医学认为,DKD 属“下消”“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6]。中医药在改善DKD患者症状、延缓肾脏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中医药防治DKD 的研究越来越多,海量的阅读文献与收集文献给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产生了大量的负担,而可视化分析软件可对科学知识进行整合,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研究趋势与热点,给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检索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式为:(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肾病”+“DN”+“DKD”)AND(主题=“中医药”+“中医”+“中药”+“方剂”+“汉方”+“复方”+“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动物药”+“矿物药”+“植物药”+“辨证论治”)。时间范围:2012 年1 月1日至2022 年9 月1 日。纳入有关中医药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期刊论文,排除会议通知、科普、报道及毕业论文。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纳入流程图

1.2 方法

使 用NoteExpress、VOSviewer(1.6.18 版 本)、CiteSpace(6.1.R3 版本)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根据各个软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分析。

1.3 参数设置

VOSviewer:分析类型选择合作关系(作者);计数方式为完整计数;阈值最小数设5;余参数为软件默认设置。

Citespace:时间切片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years per slice=1;阈值选择TOP N=15;勾选“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余参数为软件默认设置。

2 结果

2.1 发文趋势

CiteSpace 中显示的中医药防治DKD 发文趋势(图2)。由于2022 年检索文献截至到9 月,故不能认为2022 年发文量下滑或研究热度减退。总体来看,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累计年发文量的线性指数为0.999,表明拟合效果较好,接近实际情况[7]。

图2 2021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中医药防治DKD 发文趋势图

2.2 来源期刊

运用NoteExpress 做期刊统计:所纳入的文献共在353 个期刊上发表,排在前五名的杂志期刊为《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119 篇)、《糖尿病新世界》(83 篇)、《光明中医》(78 篇)、《中国现代远程教育》(76 篇)、《中医临床研究》(75 篇)。所纳入的文献收录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有307 篇,收录在中文核心期刊的有461 篇。

2.3 合作共现

2.3.1 作者合作 运用VOSviewer 进行作者合作分析,纳入文献中涉及7158 名作者,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陈志强(44 篇)。根据普莱斯核心作者计算公式,将发文量不少于5 篇的作者列为核心作者,共291 名。对此291 名核心作者进行可视化绘图(图3)。通过聚类分析形成6 个研究团体,以陈志强、赵进喜为代表的两个团体合作较紧密。

图3 作者聚类标签视图

2.3.2 机构共现 运用CiteSpace 制作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图4 可见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累计发文79 篇,机构间的合作类型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所组成的团体间合作为主,各省市间机构的合作较少。

图4 机构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反映出中医药防治DKD 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演变过程、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

2.4.1 关键词聚类 使用CiteSpace 进行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制作,剔除无意义的关键词,进行同义词合并后生成关键词聚类,统计出频次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词,其中气阴两虚、炎症因子具有高中介中心性(表1)。

2.4.2 时间线图 图5 可以反映出中医药防治DKD 各聚类的历史演变过程,也可展示聚类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时间推进,发现2022 年的研究趋势是糖脂代谢、氧化应激、炎症因子三个方面。

图5 关键词时间线图

2.4.3 突现 突现可显示中医药防治DKD 的研究热点。用CiteSpace 进行关键词突现,得到17 个研究热点(图6)。近两年发病机制和临床数据收集两方面为相对热点。

图6 关键词突现

3 讨论

3.1 发文情况

从总发文量上来看,2012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的发文量处于上升趋势,中医药防治DKD 这一研究领域仍有值得探索的内容,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期刊来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学术评价,在检索出的3102 篇文献中,仅有25%被收录在北大核心与科技核心期刊中,说明文章总体质量不高,研究不够新颖、透彻、全面。

3.2 作者与机构

作者共现网络分析提示:中医药防治DKD 这一研究领域截止到2022 年9 月形成了以陈志强、赵进喜、王耀献等为核心的研究团体。其中陈志强团队主要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化瘀通络中药治疗DKD 的机制[8-9];赵进喜则提出“伏邪致病”的假说,认为DKD的关键病机是“络风内动”,主张祛风通络散结法治疗DKD[10];王耀献则认为DKD 病机为“内热致瘀”,主张“以热为本,以期为纲”,用清热消癥法治疗DKD[11-12]。

机构共现网络分析反映出:中医药防治DKD的研究机构是以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合作为主,存在一定的学术壁垒,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今后需要打破学术壁垒,加强各机构间的学术交流,基础研究要与临床研究相结合,共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与繁荣。

3.3 研究趋势与热点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及突现的分析,得出DKD 的机制研究、网络药理学、经验整合等研究趋势与热点。

3.3.1 作用机制 DKD 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肾脏血液流变学、遗传、环境等相关。有研究表明DKD 的出现可能与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13]、Wnt/β-连环蛋白等信号通路有关[9]。根据DKD 的发病机制探索其早期实验室诊断标志物,发现炎症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和转化生长因子-β)可能是诊断DKD 的有效标志物[14]。

3.3.2 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通过“中药-成分-靶点-疾病”这一逻辑研究中药与治疗对象之间的分子关联规律的科学,为中药的复杂体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15]。目前,有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了当归芍药散、血府逐瘀汤、黄葵胶囊等方剂和黄芪-丹参、大黄-黄芪、防己-黄芪等药对治疗DKD 的有效药物成分及关键作用靶点,为进一步研究DKD 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验证了中医中药的科学性。

3.3.3 经验整合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蓬勃发展。通过收集名医病案,将分析所需的数据整合成数据集,通过计算机算法找出用药规律,总结DKD 的治疗经验。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DKD 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其中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茱萸、当归为常用中药,黄芪-丹参、黄芪-山药-丹参为常用药对,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为常用方剂[16-17]。

中医药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借助现代软件技术挖掘传统中医药的内在规律,以期给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由于现阶段可视化软件的局限性,全文仅统计了知网上国内的相关文献,分析样本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纳入其他数据库及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猜你喜欢
发文可视化聚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