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概述、步骤、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7-0029-03
收稿日期:2023-03-15
作者简介:赵亚文,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分层走班教学可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并推动其个性化发展.
1 分层走班教学概述
想要使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用,教师就需对其进行深入了解[1].
分层走班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进行分层,然后设计不同班级,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且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可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原本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逐渐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树立一定自信心,切实感知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对其产生较大兴趣,进而为其
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此外,由于这种方式予以了学生充分自由,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得到体现.
2 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2.1 分层备课
备课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可对教学效率及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虽然基于分层走班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与其他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也需要将备课工作重视起来[2].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对优等生备课时,教师就需要考虑到其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特点,设置较难的任务及问题,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探究思考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而且,这种方式有利于优等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满足感,从而为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在对中等生备课时,教师就需以教学重难点的讲解为根本.因为这部分学生虽然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但是受思维能力的影响,其无法快速理解重难点知识.所以,围绕重难点知识进行讲授,可以将课堂教学的40分钟充分应用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思考的同时,了解重难点知识、掌握重难点知识,从而为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提供保障.在进行差等生的班级备课时,教师需围绕基础知识进行并将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引入,在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及掌握基础知识.
2.2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分层走班教学的一大特征,其可使每位学生的立体性充分体现出来,帮助学生
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及乐趣,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3].在优等生的班级开展教学时,教师就需舍弃简单一些的知识,可直观讲解略微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并在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后,呈现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也就是说,需要开展拔高性教学.在中等生的班级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忽略一些基础知识,选择开放性较强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向着高水平学生不断靠近.在差等生的班级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舍弃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可以理解知识.
3 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通过教学对象分层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教学对象分层是分层走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需将教学对象分层当作入手点,在进行教学对象分层时,教师需进行综合考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差等生、中等生.
3.2 通过教学目标分层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教学目标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但是在分层走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计有差异的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通过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准个人定位,使其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学习什么内容[4].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目标,帮助其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为其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比如设计差等生的班级教学目标时,教师就需考虑到其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通过适合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其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设计的教学目标有:(1)理解什么是高线、角平分线、中线;(2)明确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特征;(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是很难,所以差等生可通过“跳一跳”的方式理解、掌握,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一定成就感、自信心,从而为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在设计中等生的班级教学目标时,教师需围绕知识点进行.可以设计的教学目标有:(1)理解什么是高线、角平分线、中线;(2)明确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特征;(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4)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在探究性质定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探究能力及分析能力;(6)掌握类比思想.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中等生可真正理解知识,并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设计优等生的班级教学目标时,教师就需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并適当拓展延伸.如:(1)理解什么是高线、角平分线、中线;(2)明确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特征;(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4)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在探究性质定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探究能力及分析能力;(6)掌握类比思想;(7)思考其他图形是否可以利用类比思想判定其是否相似.由此可见,通过教学目标分层,可使学生找到不同的学习方向,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朝着自己的方向及目标前进.
3.3 通过教学内容分层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走班教学的重要内容,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并使学生逐层学习.那什么是教学内容分层呢?简单来说就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某一章节或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视频课件的制作,且将其分为多个级别[5].
3.4 通过教学方式分层开展分层走班教学
就目前情况而言,课堂教学的方式呈多样化特点,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确保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辅助其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时,教师便可采用教学方式分层这一方式.因为这部分知识相较而言有些难度,且题目的难易程度不一,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答,而不是依据概念“照葫芦画瓢”.但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优等生的教学时,教师需明确,优等生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较多,所以可以快速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及角,从而为其进行更好的教学提供保障.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选择题目与讲解相配合的方式.即:呈現一些有关于全等三角形的习题,予以学生一定时间与空间进行练习,在学生求出答案后,邀请其上讲台讲解自己的思路,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进行中等生教学时,教师需明确,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才可以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及对应角,所以,为了使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视频,并通过放慢视频速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找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在进行差等生的教学时,教师需采用游戏教学法,因为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相应感知,从而快速理解相关定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将自身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调动起来,在探究思考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及感悟.由此可见,以教学方式分层这一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走班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的有效方法,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有效路径.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对象分层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琳.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1(12):16-17.
[2] 何洪艳.关于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9):25-26.
[3] 皇甫小金.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3):38-39.
[4] 王春丽.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相关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21(02):75-76.
[5] 严亚琴.关于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文理导航(中旬),2020(07):12-13.
[责任编辑:李 璟]